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08-多因素的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08-多因素的实验设计

一假设。 理想化的分析,一般是在结果分析后进行下一次实验。可能
导致假设越来越多等问题。
优点
灵活性 相对于析因设计有更高灵活性。
高效 不需要考虑贡献小的因素和水平
反馈
缺点
无交互作用 被试间设计
比较系列中不同实验的结果时 时间跨度长
需要在实验结果分析后才能做下次实验
总结
设计方法 2水平实验
多水平实验 析因实验
二.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s)
我们得到4×5×3×6×4×5设计 总共实验单元格是7200个
二.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s)
2.统计计算更困难。 3.高次交互作用有时很难解释。
有没有其他方法具有析因实验的优点而避开它的缺点呢?
三、会聚实验设计Converging-Series Designs
规则),四种处理水平的结合,字频是被试间变量,声旁 规则性是被试内变量 实验材料:160个汉字,每种处理水平40个汉字 被试:50名中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名,一组只阅 读高频字,包括高频-规则字和高频-不规则字,一组只阅 读低频字,包括低频-规则字和低频-不规则字 因变量:阅读汉字的反应时(每名被试阅读40个汉字的平 均反应时)
二.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s)
2×4 设计
2×3×4设计
二.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s)
优点 1、同时观察多个因 素的效应,提高了实 验效率; 2、能够分析各因素 间的交互作用;
解决问题的时间与领导的关系由组的大小决定
二.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s)
优点
决定一个变量是否有作用 结果易解释分析 对某些理论检验已充分 竞争理论
推断函数形状 自变量的范围限制变小
交互作用 降低统计敏感性 增加了推广效应而没有降低精确度
缺点
不能推断函数的形状 插值和外延比较冒险 复杂理论不能检验
需更多被试和时间 平衡 统计计算复杂
实验规模变大 统计计算更加困难 高维度交互作用难于解释
If(粗俗词时间=普通词时间) 有意识的反应抑制
否则:无意识的反应抑制
会聚实验
实验一前 单词特性
知觉防御
实验一后
×
知觉防御
实验二后
×
实验三后
无意识反应抑 无意识反应抑 无意识反应抑 ×



有意识反应抑 有意识反应抑 有意识反应抑 有意识反应抑




实验中我们操作了刺激材料,物理测量方法,人际关系。 也可以选择其他操作,如果会聚结果正确,都应该会聚到同
最初有很多可能假设可以解释实验现象,每做一个实验,可 以帮助我们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直到只剩下一个假设可以 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
假设:人们报告感知到粗俗词语的时间是否比普通词语长 向被试展示4个词语,2个粗俗词(禁忌词)和2个普通词语。
使用速示器显示。被试被告知当认出词语后马上大声报 告出该词语。 结果:被试需要更长时间报告出粗俗语。
3.增加了实验的精确度和普遍性—相对于把环境作为一个控制量 跟随机变量时。
二.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s)
缺点 1.随着实验因素的增加实验越来越大。 例子:设计一个新的飞机驾驶舱 自变量:高度表指针长度 (4种) 高度表位置(5处) 空速指示器尺寸(3类) 空速指示器位置(6处) 手柄把手 高度(4处)长度(5种)
均反应时)
数据表
方差分析
计算公式
SSA
方差分析结果
阅读反应时/ms
交互作用图
640 620 600 580 560 540 520 500
规则
高频 低频
不规则
简单效应检验(simple effect test)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当交互作用显著时,考察 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上的处理效 应,以确定该因素的处理效应在另一个因素的 哪个水平上是显著的
真实验:多因素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的优点
单因素实验设计 • 只考察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 忽略了其它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 •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结果的推论性低
多因素实验设计 • 同时探讨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 能揭示多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 • 结果的推论性高
典型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会聚实验
灵活性 反馈
交互作用难以发现 被试间效应
分析了先前实验才能进行之 后实验。
为何理智被抛诸脑后:酒精对避孕套使用意愿的影响
2A(a1,a2)×3B(b1,b2,b3)的实验设计,6个处理 水平,A因素是被试内变量,B因素是被试间变量
6名被试,随机分配到B因素的三个水平上,每个水平两名 被试,每名被试接受A因素的所有水平
例子
汉字的频率和声旁规则性是否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 自变量:2字频(高频、低频)×2声旁规则性(规则、不
会聚实验:一系列导向一个结论的实验。这些实验由单变量 实验和析因实验组成。
某些应用问题用析因实验解决的话会导致维数过多。我们可 以将之分为一系列较小的析因实验(对过多变量的交互 作用不感兴趣)。当发现某个处理的最优值,可以将其 控制在这一水平作为控制变量。
会聚操作
设计一系列实验会聚到一个实验假设上来检验假设。这些假 设解释一个已经观察到的行为。
才报告出来。
实验
现在我们共有4中对实验结果解释的假设。 我们将通过会聚操作进行一系列实验来排除某些假设。
实验一
是否是单词特性的影响。 使用2个不同的粗俗词语和普通词语,重复上述实验。 结果:
if(粗俗词汇需要时间长) 排除单词特性的影响
if(粗俗词时间=普通词时间) 单词特性影响的可信度增加
实验二
实验
结论:支持假设——人们对粗俗词语有知觉防御。 是否可以得出支持知觉防御的结论?
实验
其他可以解释该实验结果的假设: 单词特性可能影响了反应时。如普通词为高频词汇,粗俗词
可能不太常见。 无意识的反应抑制:被试认出4个单词的时间相同,但是无
意识的反应抑制知道不能避免时才报告出来。 有意识的反应抑制:识别时间相同,但是当被指做好准备后
被试分配模式
2A(a1,a2)×3B(b1,b2,b3)的实验设计,6 个处理水平,两名被试
例子
汉字的频率和声旁规则性是否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 • 自变量:2字频(高频、低频)×2声旁规则性(规则、不规则),
四种处理水平的结合,都是被试内变量 • 实验材料:160个汉字,每种处理水平40个汉字 • 被试:25名中学生,每名被试阅读了所有处理水平结合的汉字 • 因变量:阅读汉字的反应时(每名被试阅读40个汉字的平均反应
时)
数据表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
在SPSS中的计算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基本特点 • 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水平,如p×q个处理水平 • 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内变量,另一个是被试
间变量 • 研究者对被试内变量的效应以及两个因素的交
互作用更感兴趣
被试分配模式
将被试随机分配到被试间变量的各个水平,使每个被试接 受与被试间变量的某一水平相结合的被试内变量的所有水 平
假设第一个实验已经排出了单词特性的影响。 是否是无意识反应抑制
已知皮电反应可以指示对刺激的情绪变化。 实验中测试被试的皮电反应。 结果
if(直到被试报告出粗俗词屁颠反应才变化) 知觉防御
否则排除知觉防御假设
实验三
假设已经排除了知觉防御假设 假定主试性别会影响反应抑制。当主试与被试性别不同时,
有意识的反应抑制发生。 实验中主试与被试性别相同。 结果:
三因素被试内设计
各种非重复测量设计的平方和与自由度
各种被试内实验设计的平方和与自 由度
各种混合实验设计的平方和与自由 度
二.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s)
析因设计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设计。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 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检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实验:一个具有领导的小组是否比没有领导的小组能更快地达 成共识。 自变量:有没有领导、小组人数、性别…. 因变量:问题解决的时间
总结(两因素实验设计)
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如 p×q个处理水平
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两个自变量都是被试间变量
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两个自变量都是被试内变量
三因素实验设计
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实验设计
重复测量两个因素的三因素实验设计
数据表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
在SPSS中的计算
两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适用条件 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研究中有一个无关变量,且这个无关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没
有交互作用,研究者希望分离出这个无关变量的变异
被试分配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平方和分解
SS总变异 = SS处理间+SS处理内= (SSA+SSB+SSAB)+(SS区组 +SS残差)
被试分配模式
2A(a1,a2)×3B(b1,b2,b3)的实验设计,6 个处理水平,12名被试
例子
汉字的频率和声旁规则性是否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 • 自变量:2字频(高频、低频)×2声旁规则性(规则、不
规则),四种处理水平的结合,都是被试间变量 • 实验材料:160个汉字,每种处理水平40个汉字 • 被试:100名中学生,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 • 因变量:阅读汉字的反应时(每名被试阅读40个汉字的平
计算公式
规则性在高频 水平上处理效 应是否显著
频率在规则字水 平上的处理效应 是否显著
简单效应分析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