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质量发展规划方案(最新)

城市质量发展规划方案(最新)

城市质量发展规划方案为进一步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加快我市“质量强市”步伐,提升经济竞争综合实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X—X年)》和《X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X年,质量水平整体提升,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X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

主要农、林产品质量稳定在全省领先水平,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优势企业。

林都北药、森林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质量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

建设项目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或规范要求。

现代物流、金融、旅游、商贸、交通、信息等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度显著提高,服务业品牌价值和效益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一)产品质量主要标志产品总体质量达到较高水平,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全市90%以上重点工业产品按国家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出口企业产品100%达到国际标准。

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个,省著名商标达到15个,省名牌产品达到40个。

——农产品。

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国家级、省级牧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95%,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个。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00个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监测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推行农产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培育1—2个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

大力推进出口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质监局、市畜牧兽医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X办事处)——食品加工产品。

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其中米、面、油、乳制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重点食品出口企业全部通过HACCP认证,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体系覆盖率达到100%,重大事故处理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X办事处)——医药产品。

对基本药物处方工艺核查率达到100%,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基本药物配送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我市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抽验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新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工商局、市卫生局、X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X办事处)——建材产品。

加快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全市水泥、建筑外窗等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60%,新型墙体材料抽查合格率达到96%,新型干法水泥应用比例和散装水泥应用比例分别达到70%。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质监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X办事处)——矿产冶金产品。

以钢材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制品为重点,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钢材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有色金属等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建筑钢材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9%以上。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X办事处)——林产加工产品。

积极推动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品优势。

地板、家具、装饰材料、木制品、人造板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质量更加稳定、更加环保、更加安全。

木耳、蘑菇、浆果等林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牵头单位:林产工业局,配合单位:市质监局、市农委、市环保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X办事处)(二)工程质量主要标志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

——建筑工程。

实现全市城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98%,确保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质量安全,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全面实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竣工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杜绝不合格工程流入社会。

争创国家“鲁班奖”工程1项,国家优质工程1项,省“龙江杯”优质工程2项,省优质工程1项,省“结构优质”工程1项。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水务局)——道路工程。

县、乡公路优良路率分别达到66.5%和50%。

高速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和95%,干线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和85%,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继续保持全市高速公路MQI(养护质量指标)稳定在90,干线公路MQI稳定在78,优良路率稳定在73%。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农委)——水利工程。

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水利对粮食贡献率在40%以上,水库建立和完善水雨情信息采集、传输、洪水预报和以水库为中心的河道防洪决策支持系统,保障水库安全度汛,河道堤防保安率达到95%以上。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林业工程。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9%以上,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2%以上,林业重点工程良种使用率达到70%,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

(牵头单位:营林局,配合单位:市资源X局)(三)服务质量主要标志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交通、电信、电业、邮政、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餐饮等主要服务行业全面推行国家服务质量标准。

推进服务业信息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带动整体服务质量向国际水平跃进。

——旅游业。

对旅游景区进行国际化管理,有计划的开发新的景区、景点,A级景区达到开放经营旅游景区(点)的30%,服务质量、配套设施、综合能力显著改善。

星级饭店数量达到旅游者集中入住旅游饭店的80%以上。

建设一个集旅游、购物、星级酒店、餐饮、娱乐、客运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服务体,标准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游客投诉率低于2%。

(牵头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资源X局、营林局)——商贸流通业。

建立全市商贸流通企业质量诚信数据库,重点培育1户至2户不同行业的连锁龙头企业,建设1—2个标准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积极培育物流骨干企业,打造几个物流服务国内知名品牌。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工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质监局)——交通运输业。

全面提高道路运输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客货运输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机制,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路长途班车客运发车正点率达到80%以上,机场民航航班放行正常率达到90%以上。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林都机场、市客运总站)——通信业。

建立和完善通信服务规范体系,通信计量收费等实现有效监督,用户满意度达到84%以上,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提到95%。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质监局)——金融业。

全力推行银行、证券、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化,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顾客满意度达到85%。

(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人民银行X市中心支行、X银监分局)(四)环境质量主要标志全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实现X年与X年相比,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7.5%、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2.2%。

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年均浓度值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县(市)、区比例大于80%;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00天的县(市)、区比例大于85%。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气象局)——水质质量。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除矿化度指标外)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市生态景观水域、居民饮用水质达到国家水质标准,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小于20%,具有农业灌溉功能的河流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土壤质量。

全面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农药。

禁止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侵害农田,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安全处理和处置。

(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二、组织保障为确保我市城市质量规划建设顺利实施,不得加强“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由X市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负责此项工作,并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市质监局)负责日常事务。

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推进措施及要求(一)为确保我市城市质量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将把“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和目标考核体系管理。

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的信息传播优势和相关行业协会、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集中对“质量质量强市”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对制假、售假和危害消费者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有关监管部门要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主动地发布质量信息,加大对制假售假单位和个人的曝光力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采取各种形式普及质量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全民质量法制观念,努力营造全民参与“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推行科学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对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加大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及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旅游区等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奖励。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质量强市”建设的投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保障“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四)进一步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关键过程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

大力推行先进技术手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