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茶花,[1]又名:山茶,[2]拉丁文名:Camellia japonica L. 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现世界各地都有种植。
古名海石榴[3]。
有玉茗花[4]、耐冬等别名,在韩语中也被叫做冬柏花;茶花为中国传统名花,世界名花之一,是云南省省花,重庆市、浙江省宁波市等市市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花。
中国山茶的栽培早在隋唐时代就已进入宫廷。
目前,栽培公共绿化场所和百姓庭院。
栽培山茶花之风日盛。
由茶花制成的养生花茶有治疗咳血、咳嗽等疗效。
茶花因其植株形姿优美,叶为浓绿绿而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世界园艺界的珍视,其花语为可爱、谦逊、谨慎。
形态特征茶花高清近拍图册(24张)常绿灌木,高1~3米;嫩枝、嫩叶具细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3~7毫米;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宽1.8~4.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无毛或微有毛,侧脉约8对,明显。
花两性,白色,芳香,通常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6~10毫米,向下弯曲;萼片5~6,圆形,被微毛,边缘膜质,具睫毛,宿存;花瓣5~8,宽倒卵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上位,被绒毛,3室,花柱1,顶端3裂。
蒴果近球形或扁形,果皮革质,较薄。
种通常1颗或2~3颗,近球盆栽茶花[1]形或微有棱色。
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11月。
灌木或小乔木,高9米,嫩枝无毛。
叶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相隔2-3.5厘米的细锯齿。
叶柄长8-15毫米,无毛。
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组成长约2.5-3厘米的杯状苞被,半圆形至圆形,长4-20毫米,外面有绢毛,脱落;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几离生,长2厘米,外面有毛,内侧5片基部连生约8毫米,倒卵圆形,长3-4.5厘米,无毛;雄蕊3轮,长约2.5-3厘米,外轮花丝基部连生,花丝管长1.5厘米,无毛;内轮雄蕊离生,稍短,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
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
花期1-4月。
生长习性茶花生长适温在20~32 ℃之间,29℃以上时停止生长,35 ℃时叶子会有茶花[1]焦灼现象,要求有一定温差。
环境湿度70%以上,大部分品种可耐-8 ℃低温(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5]喜酸性土壤,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
以利根毛发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锯木,红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质栽培。
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阴,夏天可用50%遮光处理。
茶花的花期较长,一般从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终花,盛花期1~3月份。
地区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
中国中部及南方各省露地多有栽培,已有1400年的栽培历史,北部则行温室盆栽。
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
主要品种编辑茶花(25张)茶花品种大约有2000种,可分为3大类,12个花型,《本草纲目》曰:“茶花其叶类茶,又可作饮,故得名。
”2013年中国茶花品种已有306个以上。
在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已开始批量生产。
《花镜》载茶花品种有十九个:玛瑙茶、鹤顶红、宝珠茶、蕉萼白宝珠、杨妃茶、正宫粉、石榴茶、一捻红、照殿红、晚山茶、南山茶等。
茶花型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曲瓣、五星瓣、六角形、松壳型等。
花有红、黄、白、粉,甚至白瓣红点等色:单瓣类花瓣1~2轮,5~7片,基部连生,多呈筒状,结实。
其下只有1个型,即单瓣型。
复瓣类花瓣3~5轮,20片左右,多者近50片。
其下分为4个型,即复瓣型、五星型、荷花型、松球型。
重瓣类大部雄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数在50片以上。
其下分为7个型,即托桂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绣球型、放射型、蔷薇型。
茶花名称1、名称:超级南天武士深红色,具大量白色斑块或云斑,中到大型花,直径10~312.5px,半重瓣型到松散牡丹型;叶绿色;长势旺,紧凑,立性;花期中到晚。
2、名称:葡萄红暗红色,花瓣近似圆形,60枚左右,呈8~10轮排列,小到中型花,直径6.5~187.5px,玫瑰重瓣型到完全重瓣型;叶浓绿,较小,齿钝,叶浓绿;长势旺,矮灌状;花期中。
3、名称:复色大海伦玫瑰红色,花瓣上有不同程度的白色斑块,大型花,玫瑰重瓣型到完全重瓣型;叶淡绿,偶见叶面上有黄斑;长势旺,紧凑,立性;花期中到晚。
4、名称:克瑞墨大牡丹鲜艳的火鸡红色,散发芬芳香味,大到巨型花,牡丹型;叶浓绿,长椭圆形;长势旺,紧凑,立性;花期中。
5、名称:可娜白色,花心泛极淡的绿色,花瓣边缘有无数深锯齿,中到大型花,牡丹型;叶浓绿,厚质;本品种易发生突变。
5、名称:大朱砂大红色,起绒光,花瓣60~70枚,呈6~7轮排列,硬质,大型花,直径250px以上,完全重瓣型;叶绿色,厚质,叶齿不明显;长势旺,开张,枝粗;花期中到晚。
6、名称:劳拉夫人粉红色,具有玫瑰红色斑块,大花瓣6轮,每轮12~15枚,雄蕊瓣3~7枚,大型花,直径262.5px,厚125px,玫瑰重瓣型到牡丹型;叶浓绿,长椭圆形;长势不等,立性;花期中。
7、名称:魔术城火红色,具白色云斑或斑块,花瓣90多枚,具少量金黄色雄蕊,花丝白色,大型花,直径312.5px,牡丹型;叶浓绿,椭圆形,中等大小;长势旺,开张,立性;花期中。
8、名称:鸳鸯凤冠鲜艳的红色,具有放射状白色细线条,有时出现粉边,或半红半粉的花朵,中型花,直径250px,完全重瓣型;叶暗绿色,厚质,前缘不正,叶面较粗糙;长势旺,开张;花期中到晚。
栽培技术编辑国内各地广泛栽培,品种繁多,花大多数为红色或淡红色,亦有白色,多为重瓣。
在红色山茶组里,它是少数几个子房秃净的代表之一供观赏,[2]茶花的繁殖方法很多,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采用,其中扦插和靠接法使用最普遍。
扦插繁殖此方法最简便,扦插时间以9月间最为适宜,春季亦可。
选择生长良好,半木质化枝条,除去基部叶片,保留上部3片叶,用利刀切成斜口,立即将切口浸入200~500ppm吲哚丁酸5~15分钟,晒干后插入沙盆或蛭石盆,插后浇水40天左右伤口愈合,60天左右生根。
用激素处理后扦插比不用激素的茶花照片欣赏(20张)提早2~3个月出根。
用蛭石作插床,出根也比沙床快得多。
靠接繁殖选择适当的品种如茶盅茶或油茶作砧木,靠接名贵的茶花。
靠接的时间一般在清明节至中秋节之间。
先把砧木栽在花盆里,用刀子在所要结合的部位分别削去一半左右,切口要平滑,然后使双方的切面紧密贴合,用塑料薄膜包扎,每天给砧木淋水两次,60天后即可愈合。
到时可剪下栽植,并置于树阴下,避免阳光直射。
翌年2月,用刀削去砧木的尾部,再行定植。
叶插繁殖叶插法茶花繁殖一般采用枝条扦插繁殖,但有些名贵品种由于受枝条来源的限制,或考虑到取材后会影响其树形,所以也采用叶插法。
以山泥作扦插基质,可拌入1/3的河沙,以利通气排水,基质盛在瓦盆中,然后进行盆插。
叶插最好在雨季进行,取一年生叶片作叶插材料,太老不易生根,过嫩容易腐烂。
插入土中约2厘米,插后压紧土壤,浇足水,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一般3个月可以发根,第二年春可以发芽抽枝。
高插繁殖茶花欣赏[1]高空插条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茶花上本应修剪掉的弱小枝条,全部赋于新的生命。
且此法成活率高,复壮快,开花早。
其方法是:将需要修剪掉的瘦弱枝条,在适当的位置进行环剥,(一般上部可留成15~25厘米枝条)环剥长度可在5~8毫米之间,绑扎大小适当的塑料膜,膜内添入经消毒杀菌的草炭土或腐叶土,过7~10天后,在塑膜的下部再环剥5~8毫米,这叫双环剥高插法。
树接繁殖茶花是属于较难成活的植物,茶花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嫁接是最常用的。
嫁接繁殖茶花有许多好处: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加快植株生长,使其迅速成型,并能规模化生产;节省穗条,特别是对那些穗条来源少的珍稀品种,尤为重要;油茶树嫁接茶花技术如下:嫁接时间嫁接时间以6至7月间为宜,此时茶花接穗新梢叶片已展开,且气温较高,嫁接伤口愈合快,成活率高。
嫁接方法利用枝接法中的切接法。
由于嫁接的部位较高,故我们常称为“高接换头”。
栽植长江以北春植为好,长江以南秋植为好。
地栽应选排水良好、保水性能强茶花照片欣赏(15张)。
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
盆栽选用腐叶土、沙土、厩肥土各1/3配制,或腐叶土4份,草炭土5份、粗沙1份混合的培养土。
pH值5~6.5。
栽植地应选不积水、烈日暴晒不到的地方。
盆栽山茶冬季入室置于通风透光处,夏出房置于荫棚或其它可遮荫处。
茶花忌乱移动位置,否则对其生长不利。
栽培须知光照与温度山茶为长日照植物。
在日长12小时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花芽。
最适生长温度18~25℃,[5]最适开花温度10~20℃,高于35℃会灼伤叶片。
不耐寒,冬季应入室,温度保持3~5℃,也能忍耐短时间-10℃的低温,但不能长时间超过16℃,否则会促使发芽,引起落叶。
生长期要置于半阴环境中,不宜接受过强的直射阳光。
特别是夏、秋季要进行遮荫,或放树下疏荫处。
浇水与施肥山茶对肥水要求较高,中性和碱性壤土均不利其生长。
北方尤其要注意将碱性水经过酸化处理后才,可浇花,具体办法是将自来水贮放2天,使水中的氯气挥发掉,再加入适量硫酸亚铁(占水0.5%左右)。
浇水量不可过大,否则易烂根。
盆土也不能干,否则易使根因失水而萎缩,以保持盆土和周围环境湿茶花盆景照片集锦(10张)润为宜。
花期勿喷水。
施肥以稀薄矾肥水为好,忌施浓肥。
一般春季萌芽后,每17天施1次薄肥水,夏季施磷、钾肥,初秋可停肥1个月左右,花前再施矾肥水,开花时再施速效磷、钾肥,使花大色艳,花期长。
整形修剪地栽山茶主要剪去干枯枝、病弱枝、交叉枝、过密枝,明显茶花[1]影响树形的枝条,以及疏去多余的花蕾。
盆栽山茶除以上工作外,还应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整形修剪,但不宜重剪,因其生长势不强。
花期控制因山茶不耐寒,延缓花期不太常用。
一般用选择品种、温度控制、激素处理等办法来控制花期。
欲使山茶“十一”开花,可在7月中旬或8月初用毛笔蘸0.1%的赤霉索,点涂于花蕾上,每3天涂1次,肥水正常管理。
9月看花蕾生长情况决定是否涂花蕾,若估计“十一”开花不保险,可增加涂蕾次数,增加肥水量,促花蕾迅速生长,使“十一”见花。
盆栽茶花冬季管理盆栽茶花一、防冻保暖当气温降至0摄氏度以下时,将盆栽茶花搬至室外向阳温暖避风处,或放在三面密封、一面向阳的塑料棚内。
也可放在室内,但要求所放之处光照、通风良好。
遇严寒霜冻天气应注意保暖,在骤然降温之前最好将室外的茶花搬至室内。
若放在室外,夜间应加盖塑料薄膜、报纸或布等材料。
二、水肥管理茶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怕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