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朝鲜入侵中国遭痛击三?近代朝鲜入侵中国遭痛击近代东亚势力消长中朝本是友好邻邦数百年来和睦相处朝鲜也被明清两朝视为第一藩属。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10年间东亚地区相继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日俄战争等重大事件。
其中中日甲午战争以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
这场战争使东亚的力量对比骤然发生变化同时给中国、、朝鲜三国以重大影响。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打击最大割地之多赔款之巨条约之苛屈辱之深前所未有它使中华民族在物质、精神上所受的伤害极为严重。
国际地位急剧跌落被帝国主义者视为“东亚病夫”并且已不再能作为力量实体而继续存在。
帝国主义列强趁着中国战败之机蜂拥而上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猎获物。
作为岛国的在历史上第一次打败“大清帝国”并在东方崛起成了可以跻身世界列强之林的“东方第一强国”。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朝野上下一致认为这是“千古未有之大辱”对为首干涉还辽的俄国怀有强烈复仇情绪并在“卧薪尝胆”的口号下制定了一个十年扩军计划大肆扩军备战为日后以侵略中国东北与朝鲜为目的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甲午战争使朝鲜得到的最大收获莫过于使其“自主独立”。
早在甲午战争的硝烟未消之时(1895年1月7日)朝鲜金弘集内阁在的操纵下宣布与清廷断交“自主独立”。
随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则以国际法的形式撤消了清朝对朝鲜的宗主权打开了向朝鲜扩张的道。
马关条约签订后朝鲜王高宗在昌德宫秘宛举行盛大的“独立”庆典。
两年后的1897年10月朝鲜进行光武改革宣布成立大韩帝国朝鲜王改称大韩帝国皇帝。
中国的沉沦和朝鲜的“独立”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朝政治关系中两个最重要而又相互关联的因素它将制约着甲午战后10年的中朝关系的发展。
中朝关系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被定位在平等格局之中即由藩属关系变为平等关系。
同时在远东对朝鲜极具影响力的日俄两国势力的盛衰则成为影响中朝关系的重要变数。
导火线:延边地区越垦朝鲜人管理权限问题清廷在延边地区的行政建置始于康熙末年。
1714年清廷在珲春始设协领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衙门管辖。
1859年(咸丰9年)7月因珲春边务事繁将珲春协领赏加副都统衔以资震慑此为图们江以北整场边防之始。
1881年(光绪7年)5月奏准添设副都统称珲春副都统并裁撤副都统衔协领管辖和镇守图们江以北地区。
珲春副都统隶属于吉林将军管辖它既是军事机构又是民政机构。
晚清以来东三省的地位愈发重要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东三省的开发。
在内地居民大量涌入东三省垦荒的同时大量朝鲜居民也由朝鲜北部越界进入中国图们江以北一带垦荒定居。
此时面临朝鲜移民禁而不止的问题单纯的“刷还”政策已无法奏效清朝统治者必须采取新的措施在禁止进一步流入的同时将流入图们江以北的朝鲜移民管理起来随之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与督办吴大澄向朝廷上奏并得到批准对越垦朝鲜人进行户口登记并决定纳入中国户籍分归敦化、珲春两地管理。
为了管理越垦朝鲜人清廷在珲春设立招垦总局同时在南岗(今延吉市)、五道沟(今珲春马滴达乡境内)设立招垦分局。
黑顶子(珲春城东南)在1886年收回后又设立黑顶子屯垦营一处。
1884年珲春副都统奉谕兼任帮办“不仅专办边防而韩民越垦事宜亦由其随时”。
翌年根据《吉林朝鲜商民贸易地方章程》在与朝鲜接界处和龙峪设立通商局在光霁峪、西步江设立分卡管理通商、税务与朝鲜人越垦事务。
翌年在烟集岗(今延吉市)设立越垦局专管朝鲜移民越垦事务并将哈尔巴岭以东地区的垦务由敦化县划归珲春招垦总局和越垦局管理。
1891年珲春招垦总局和越垦局合并为抚垦局并南迁到南岗管理来垦汉人和越垦朝鲜人的垦荒事务。
当时延吉一带还没有厅、县的设置通商局卡就“兼有理民之责”。
后来由于清政府对朝鲜移民政策上的转变和专垦区的设立吸引了大批朝鲜移民进入图们江流域的朝鲜人日益增多“华韩杂处事务殷繁已非敦化、珲春远在数百里外者所能治理。
”所以1902年(光绪28年)于珲春相近的烟集岗添设了延吉厅抚民同知一员厅属和龙峪地方添设分防经历一员。
翌年3月延吉厅设厅治于局子街正式开厅隶属于吉林省分巡道管辖。
从1902年成立延吉厅起图们江北始有完全理民之官。
自1881年以来清政府着手处理延边地区朝鲜移民问题至1890年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将朝鲜移民编甲升科领照纳租归地方官管辖正式实施入籍政策。
但在1899年以前这只是清政府单方面对朝鲜移民采取的政策尚未得到朝鲜政府的正式认可。
1899年9月中朝两国签订通商条约十五款史称《光绪二十五年中韩条约》。
这条约十二款明确规定:“边民已经越垦者听其安业俾保其性命财产以后如有潜越边界者彼此均应禁止以免滋生事端。
”至些1899年之前越垦的朝鲜移民从法律上获得中国公民的合法地位。
由于该条款具有法律溯及力因而自1899年以后清政府对朝鲜移民实施的行政管辖皆有法理性是无可非议的。
1909年8月吉林巡抚奏请将延吉厅改升延吉府并设珲春厅和和龙、汪清二县。
延吉府设于局子街珲春厅设于珲春城汪清县设于百草沟和龙峪分防经历升为县设于大拉子。
同年9月又设立吉林东南兵备道台公署称住延吉直隶于吉林巡抚在延边地区的一府一厅二县均隶属于东南兵备道管辖。
至些清在延边地区的行政建置基本完成并将朝鲜人完全置于管辖之下。
节外生枝的中朝边界问题1395年朝鲜太祖李成桂北伐至鸭绿江和和图们江南岸中朝两国开始以此两江为国界。
只是由于当地荒凉两国政府并没有进行实地勘测。
直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不时发生朝鲜边民非法越界采参捕猎、杀人越货等案件甚至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发生了朝鲜李姓兄弟偷越鸭绿江杀人劫货事件康熙帝遂命乌喇总管穆克登前往边界会审案件并查勘中朝边界以杜绝朝民非法越界。
1711年穆克登赴鸭绿江因“远水大”未能完成任务。
1712年春穆克登再次前往会同朝鲜政府所指派的汉城府尹朴权、咸镜道观察使李善溥等接伴使共同勘查边界。
1712年5月15日中朝两国官员登上白山(乃小白山非长白山主峰)并树碑勒石刻文:“大清乌喇总官穆克登奉旨查边至此审视西为鸭绿、东为土门故於分水岭上勒石为记。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笔帖式苏尔通官二哥朝鲜军官李义复赵台相差使官许梁朴道常通官金应宪金庆门”。
穆克登查边定界的历史意义极为重大。
首先确认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随行朝鲜官员无异议;其次在长白山东南数十里之虚项岭又称“小白山”或“白山”立碑定界并命名此地为“分水岭”;其三决定在中朝边界无水陆设立木栅、石碓、土堆以为界线。
穆克登基本完成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江源地带中朝边界的定界任务中朝边界线由此变得清晰而明确。
遗憾的是此次勘界纰漏不穷给中朝边界争执埋下祸根。
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而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挑战。
其次穆克登系军人出身的一介武夫对国境勘查技术和相关知识所知甚少不仅没能找到图们、鸭绿两江正源而且将其后的边界立标过程完全委托于朝鲜官员使所划边界对中国极为不利。
甲午战争结束后朝鲜政府认为时机已到便采取积极步骤企图一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便唆使地方官员对边界及越垦朝鲜人情况进行调查为今后的边务交涉做准备。
1897年朝鲜政府令咸镜北道观察使赵存禹就长白山定界碑和延边地区朝鲜移民情况进行调查。
1898年秋朝鲜咸镜北道钟城前五卫将吴三甲等就长白山定界碑、勘界事宜及朝鲜移民丧失国籍等问题上奏国王请求政府尽快解决。
1899年春吴三甲又就此申诉于政府。
内部大臣李乾夏奉命训令咸镜北道观察使李钟观就边界问题进行调查。
李受命后任庆源郡守朴逸宪、观察部主事金应龙为审查委员就中朝边界进行实地调查。
朝鲜借助俄国觊觎延边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但由于屈服于三国干涉在朝鲜统治阶层中威信扫地。
相反俄国因在“三国干涉还辽”中的作用被朝鲜统治阶层认为是无与伦比的强国于是在宫廷中有势力的王妃闵氏一族更加接近俄国使俄国势力急剧渗透到朝鲜政府。
1895年7月闵氏一族在俄国驻汉城公使韦贝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将亲日派朴泳孝等赶出政府由亲俄派取而代之。
特别是在1895年的“乙未事变”和1896年2月的“俄馆播迁”事件后在朝鲜的地位江河日下而俄国的地位却急剧上升。
1900年5月沙俄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革命运动并于同年10月占领东北全境。
当沙俄侵入珲春、延吉一带清政府在延边地区的统治力量被削弱时朝鲜统治集团就决计利用沙俄势力侵占延边地区。
沙俄深知朝鲜政府侵占延边地区心切遂令其驻朝公使韦贝与朝鲜外务大臣李道宰就共同侵占延边地区进行协商并达成秘密协议。
根据协议沙俄将“间岛主权之半让归韩国行韩国共同政治”。
具体言之在延边地区设立与中国完全脱离主权关系的一个州州长由“居住该地之韩人及二年以上居住该地之俄人以投标法选任”并拥有“关于行政、财政、兵事、卫生、教育、宗教上一切之统治权”。
该协议无疑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至此朝鲜政府借助沙俄之势力侵占延边的阴谋昭然若揭。
只是由于1902年4月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签订和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使这一阴谋宣告破产。
朝鲜悍然入侵中国遭痛击朝鲜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非法建置、设官置吏始于东边道地区。
早在1889年令平安北道观察使在鸭绿江对岸东边道地区非法设立28个面分归江界、楚山、慈城、厚昌四个郡将中国固有领土划归朝鲜行政区域内。
1897年朝鲜政府任命徐相懋为西边界管理使以“保护”当地朝鲜人。
1902年朝鲜政府又在东边道地区非法设立半官半民性质的乡约组织并任命议政府参赞李容泰为乡约长徐相懋为副乡约长。
1903年3月徐率30余名持带枪械者非法越江辗转东边道地方清查越垦朝鲜人户口勒索钱财征租收税并大肆烧杀抢掠遭到中方的严正抗议。
在延边地区1903年9月朝鲜政府非法任命李范允为间岛管理使并通过外交途径正式照会清使许台身。
被朝鲜政府任为北间岛管理使的李范允有恃无恐地越江进入和龙峪抚垦局辖境公然传示朝鲜垦民并“擅自设约编丁拿犯科税”充当朝鲜垦民生命财产的保护使。
李范允被任命为北间岛观察使后在图们江以北地区擅自任命管理人员编户敛财筹集军费购置枪支私募壮丁组织军队(私炮队)阴谋大举进犯占领延边。
至1904年1月末李范允已从在中国边境地带居住的朝鲜垦民中敛钱十数万两购买枪支500支抽练兵丁千余名并在钟城设立炮营组成私炮队聘请俄人为教官。
随后自1904年2月起李范允率私炮队5000余人进入图们江以北大举侵犯中国边境。
4月李范允部的侵略行径达到高潮深入中国边界内地100多里。
吉林地方政府决心强硬以对“以战为守稍示兵威”。
驻守延边地区的清军将领胡殿甲率领吉强军坚决采取自卫手段反击李范允私炮队“连破七卡遂能以少胜多克获全胜”。
经过数日交战李范允部大败退过图们江以南的朝鲜境内随后吉强军肃清了图们江以北沿江地区的朝鲜残余武装。
朝鲜地方军政官员在用武力侵占延边的阴谋失败的情况下主动提出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