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五诀》地理五诀》一书著于清乾隆丙午年间,著作者为赵玉材先生,字九峰;是当时地理风水的宗工哲匠。
(赵玉材先生还著有《阳宅三要》一书,论述有关阳宅风水,对后人影响很大。
)赵九峰先生是清朝直隶省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人,能文,善画鸟木。
赵玉材先生的受业门徒兼学友四川彭县王梦亭(庸弼)先生、成都张应泰(合章)先生参与著述整理。
著述的时代背景是因为当时社会上风水地理学“立法种种,各持一家,是分门愈多而道理愈晦,地理失传。
”对于地理“先贤诸书得分真赝”。
于是,在乾隆乙巳年底,赵九峰师徒三人“更相讨论研究,遍拣诸书”“慨然有救正之心”“尽所秘而笔之”“越七日而卷成”师徒三人用七天时间加班而书成。
著述的目的是因为“前人著述艰深,滋世迷误,”为“尽洗近今支支离离之说”,“故言期显易,一见能解。
”希望言简意赅,言语显近,地理风水学者一读能懂,达到通欲易懂的目地。
做到“持是法以相地,如规矩在乎物,无所遍其方圆”。
“大小咸宜,而便于人者也”。
可惜,赵九峰先生是看不到了,当今的风水地理学社会情况与几百年前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泥沙俱下,龙鱼混杂。
呵呵赵九峰先生在著述中自谓,《地理五诀》是“遵郭景纯《葬经》、杨救贫《青囊经》、刘秉忠《玉尺经》、卜则巍《雪心赋》、刘青田《披肝露胆》、谭仲简《一粒粟》,或祖其而为之发明,或直述其语。
”并参阅了《玉髓经》、《天玉经》、《青乌经》、《黑囊经》、《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顶门针》、《天机会元》、《人子须知》、《一贯堪舆》、《三才发秘》、《司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弹子》等地理风水学书籍,“从流溯源”。
《地理五诀》这本书共八卷,卷一为五行基础和罗盘初步篇;卷二论龙脉生旺死绝形象;卷三论穴之阴阳富贵贫贱;卷四论砂形贵贱得位失位;卷五论水之吉凶进神退神;卷六论四局朝向龙水配合;卷七论二十四山向十二种水口吉凶判断法;卷八论平洋地理风水要诀。
前七卷主要论山地风水,卷八论平洋风水;主要以山地风水为主。
在卷一部分,赵九峰先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地理之道与人同,人有三纲五常、四美十恶,地理亦然。
”认为地理风水同人类封建社会一样也有纲常伦理,美恶道德判断标准。
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明堂为砂水美恶之纲,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龙真穴的砂秀水抱向吉为五常;罗城周密、左右环抱、官旺朝堂、气旺土肥为四美;地理风水与封建社会伦理法制一样,也有十恶不赦之罪,龙犯劫煞返逆、龙犯剑脊直硬;穴犯凶砂恶水、穴犯风吹气散;砂犯探头槌胸、砂犯反背无情;水犯冲射反弓、水犯黄泉大煞;向犯冲生破旺、向犯闭煞退神。
是地理风水的十恶不善,大凶。
地理风水家的职责就是要弃恶取善美。
《地理五诀》一书书如其名,在先贤地理风水理论的基础上,再次化繁为简,把阴宅地理风水归纳概括为五个主要的要素,即龙、穴、砂、水、向五个原则。
卷二至卷七就是紧紧围绕这五个要素来论述。
既讲述了龙、穴、砂、水、向各自的形象、特点,又把五个要素加以溶合,论述彼此间辨证关系。
我们认为《地理五诀》是三合派地理风水著作,主要是赵九峰先生在书中也强调重视龙(山脉)、水、向三者的关系,认为必须龙水要相合,龙水与向也要相合,龙水向都要得生旺之气才吉。
《地理五诀》卷一中有“玄关同窍歌”,就是要求龙脉、水口和向三者要阴阳要配合,满局生旺。
赵九峰先生认为“地理之道,不外阴阳。
”“阴阳之道,亦不止一端。
”“阳从左边转,阴从右路通。
此是水之动而不为静,为阳象。
天道之左旋长生,从左到右顺起。
”水为动,动为阳。
“以龙之静而不动,为阴象。
地道之右旋长生,从右到左逆起。
”龙为静,静为阴。
还有“十二龙理气歌”,虽分散各卷中,但依水法环环相扣。
《地理五诀》中最重要的观点,也对后来地理风水师影响最大的就是“以水定局”。
赵九峰先生独宗元太师刘秉忠国师所著《玉尺经》句,“乙、丙交而趋戍,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
”认为“水法虽有千条万绪,而至神至妙,总不能越此四语之范围。
”依水口而定火、水、金、木四局。
“五行实无系于龙家,祸福须取明于水路。
”“水凶,寸步可以杀人。
”水在《地理五诀》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万水俱从天上去。
”甚至超过龙脉的作用。
当然,从平民百姓的角度讲,平凡的生活更注重财气,“山管人丁水主财”,生活离不开茶米油盐酱醋,水法更为重要。
卷六中不惜整卷予以剖析各类水局,说明龙水配合。
赵九峰先生认为,龙、穴、砂、水虽然在堪舆学问中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建筑材料,能把这些建筑材料按图纸建成宏伟的建筑,最终则由“向”来决定。
“向”在地理五要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吉凶只在向中定”、“千里江山一向间”、“大地不能随处皆生,好向可以即地而立。
”卷七十二水口吉凶断法,详尽地论述水口与座向的吉凶辨证关系,我们常看到民间地理风水师入山看地之际随身不忘携带一本《地理五诀》,认真翻看的往往就是十二水口吉凶断法部分,因为不好记忆,要常常翻阅。
水与向这两个要素,赵九峰先生特别重视,把“寻龙点穴,以水为主,以向为尊。
”提为全书重中之重。
《地理五诀》对罗盘的论述介绍不多。
只有卷一中略为集中地论及,其它则分散各卷中。
赵九峰先生把罗盘使用的总则己经写明,内盘(地盘)格龙和阳宅所用,外盘(天盘)收水之用。
中盘(人盘)消砂所用。
特别在“以水定局”中写得很清楚,以外盘定水口,内盘格龙定入首。
对于初学者来说,得认真阅读专门介绍罗盘的书籍。
有人称《地理五诀》是堪舆学典籍中的扛鼎之作。
应该讲《地理五诀》确是三合派地理风水通俗入门和值得精读的著作,它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之处。
一是全书没有一个风水地理实例。
赵九峰先生在书中自称看过“千坟万冢”,但是全书八卷没有一个地理风水实例,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让人难以信服。
不象徐继善的《地理人子须知》,实例随处可见。
二是对于罗盘的讲解内容不多。
特别对于分金如何运用,分金与仙命关系如何未论及。
三是书中绘图很乱,模糊不清,让后学多有不便,甚至容易产生歧义,走入歧途。
当然,这是古籍风水地理书的通病,不象现代峦头砂形水形附有彩色照片,清晰明了。
四是由于编排的体例关系,粗观其书,似乎对来水不重视。
好象全书少有论及,细看几遍后才知道卷一“九宫水法歌”和“补遗”就是说明来水的。
可能由于赵九峰先生及门徒的时间过于紧促,全书的编排体例上有欠科学性。
现代有人认为《地理五诀》的著者赵九峰先生根本不是杨救贫先生三合派地理传人。
杨公从不认为“水为动为阳,山为静为阴”。
尽管有如此这般的缺点不足,《地理五诀》一书仍不失为一本地理风水爱好者阅读学习的好书,特别是三合派地理风水学者,可以精读一番。
对于现代人李非先生、陈明先生为《地理五诀》所作注释讲解也要认真思考,不必人云亦云,因为此两位老先生未必能懂三合派的水法精髓,常有误解之处。
熟读精思,自然长进。
有人说风水地理要读百本古籍,信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用在学地理风水之上,就是写照。
滏阳赵九峯著原版重印128页32开竖排繁体文益书局发行滏阳赵九峰《地理五诀全集》介绍风水先生是怎样覆验旧茔:"凡到一旧茔,先将左右前后皆看遍,再到穴前看大水小水。
归何处。
不辞劳苦。
去水口上看法,先立一高杆,次到墓前顶正中下一罗针,用外盘缝针,看穴中穴前内水口两水交会于何处,或归库存不归库存。
次看是地支向或天干向,生旺不生旺。
再看龙是何字八首,是生龙还是死龙,龙水配不配,通窍不通窍,是水通窍还是龙通窍,或合元关通窍。
再看贵人在干天或是地于:舍某贵人得位不得位,则知有无前程。
看生方有山无山,有支,合某贵人得位不得位,则知明无前程。
看生方有山无山,有财无财。
看天柱训低,则知有寿无寿。
将四维、八干、廿四字局围皆目的地遍,或在天干,或在地支,形象好不好。
或是富穴,或是贵穴。
穴暖不暖,风吹不吹,案眠弓不眠弓,有无不砂。
然后照五诀书中图形看,吉则断吉,凶者断凶,断无不准。
“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我国先民们把地形总结为“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是对人们居住环境的一种科学的高度概括。
人们在追求与“地理五诀”达成和谐统一,实际上就是在追求与大自然在空间上达到和谐统一。
1 龙“龙者何?山脉也。
山脉何以龙为?盖因龙妖娇活泼,......而山脉亦然,......”(《周易阴阳宅》)。
龙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峦,通常为气脉流贯的山体。
到了平原,没有山体的地方,也是有“龙”的。
此时的“龙”已经转入地下,是指地下的岩土层,地下岩土层也是有走向的。
“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
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
高山既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
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中者是。
”(《撼龙经》)。
从地质构造来看,水往低处流,岩层的走向也一样。
我们的成语里也有“来龙去脉”的说法,可见,“龙”是有走向的,“气”依附于“龙”,走向和“龙脉”一致。
“龙”也分吉凶,吉龙为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的山脉,这样的龙称为“真龙”,能够迎气生气。
凶龙为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的山脉,这样的龙称为“老龙”、“死龙”,迎接到的气也是不好的凶气。
我们通常都说“青山绿水”,“青”就是指山的绿化状况。
山上有大量的树木就称为“青山”,树木能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如果山上没有树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
山体出现冲沟、滑坡、崩塌等不利于建设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
风水学认为,“龙”不能断,“龙”断则“气”断。
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龙”断处其实就是指地震断裂带、地裂缝等不良的地质状况,是不宜建造房屋的。
进一步说,地下岩土层的结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地基承载力的情况。
可见,所谓“龙”,就是指我们在建设中所提到的工程地质条件,风水学中对“龙”的研究其实就是现代科学中地质科学的一部分。
2 “穴”与“明堂”“穴”是“气”随着“龙”而来所聚集的点,“明堂”才是我们所选择适合我们居住、生活、工作的地点,“古之地理家,以穴前之地名之曰‘明堂’”(《周易阴阳宅》)。
它是指“穴”前靠山近水的平坦之处。
而“穴”则往往成为城市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利于“气”的集聚。
“穴”与“明堂”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
“穴”起到了一个“控制点”的作用,是明堂的前提。
“明堂”的位置也符合西方学者所提出的“边缘效应”。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说明山与水能够提供给人类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近水,则有了生命的保障;近山,则提供给人类各种食物。
不能离山太远或离水太远,这也是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道”的体现。
上海浦东的陆家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浦江从西南往东北方向流过,成为传统风水学中的“玉带水”模式,后建立起的众高楼围绕着一个中心绿地,这个中心绿地就可以认为是“明堂”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聚气”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