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岁儿童近视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加强岁儿童近视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加强岁儿童近视防控工
作的实施方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关于加强0~6岁儿童近视
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盐都区妇幼保健所
一、加强宣传培训,普及眼保健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是要深入宣传指导。

组织镇级(街道、社区)儿童保健专业人员深入托幼机构现场,指导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

提供可及化儿童近视防控的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0~6岁儿童及其家长预防近视的保健意识,倡导儿童科学用眼,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包括培养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良好的照明环境下读书、游戏。

三是要组织相关人员培训。

对全区托幼机构园长(机构负责人)和保健老师进行眼健康知识和近视防控工作要求的培训,旨在增强对学龄前儿童近视预防的重视程度。

二、坚持预防为主,降低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生率
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

各托幼机构要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合理安排课程与活动,教育和督促儿童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儿童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

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

眼睛与各种电子产品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屏面对角线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

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确保儿童园内每日户
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

二是强化视力筛查和近视预防。

根据眼和视力保健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托幼机构儿童视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努力减少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生。

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防治措施,通过早期干预,遏制儿童过早出现视力下降的势头。

三、规范防治服务,提高在园儿童近视防治水平
一是健全近视防控服务及转诊体系。

结合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对屈光异常情况的儿童早期发现,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并跟进追踪干预或治疗结局,为儿童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使得近视低龄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消除因低视力与屈光不正导致的可避免盲。

二是规范近视矫治服务。

根据需要开展眼科及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安排相关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儿童近视相关的适宜技术,全面提升我区眼保健、视力筛查的服务水平,增强近视防治服务能力,推动屈光不正的规范化筛查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是强化综合防控效果。

积极开展针对0~6岁儿童视力低下的规范化筛查、预警、防治等研究,为防控学龄前儿童近视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方法。

充分发挥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的特色和优势,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助力7岁以下儿童的视力保护工作。

四、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儿童近视综合防治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眼科、眼视光、眼保健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近视防控工作领导组织,为学龄前儿童近视防控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托幼机构的教学环境、生活设施以及近视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
查,对设施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三是开展综合防控试点。

探索建立融合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跟踪管理等一体化长效防控机制和分级防治模式,以点带面,推动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

2018年6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