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授课人:张文运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二、过程和方法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1课时:气压和风带的形成
【教学过程】
【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
要求:
(1)读图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所形成的热力环流
(2)读图2,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下北半球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气压带和风带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
1.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引入】“大气环流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三圈环流
【教师讲解】(备注:教师指正,强调三圈环流的形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听。

教师边放动画,边讲解)
【思考探究】假设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存在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不移动(直射赤道),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
第一步
赤道空气受热上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形成单圈环流。

【板书】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形成单圈环流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33的活动部分,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不能。

因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从赤道出发的气流一开始运动,马上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无法直接到达极地。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第二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
【师生互动】(备注:师生互动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
【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

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称为极地高气压带。

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

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低 高
【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
【学生回答】南风。

【启发提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
【学生回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
【学生回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
【启发提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
【学生回答】小。

(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略为零)。

【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
【学生回答】西风。

【启发提问】回答的很好。

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西风。

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
【学生回答】不能。

【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下沉。

【启发提问】对。

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

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升高。

【启发提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

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

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非常正确。

(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
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备注:然后让老师讲解、师生共同认识完成中、高纬环流)。

【教师总结】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从极地高压流出的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启发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三个,即:①.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圈 ③.高纬环流圈。

【总结板书】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
【启发提问】请考虑在纬度0度、南纬30度、 南纬60度、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
(学生讨论,在草稿本上绘出南半球三圈环流)
【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投影):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板书】(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巩固练习】见课件
【启发提问】前面我们都假设太阳直射点没有移动,那么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又如何呢?
66034/ 冬至日 春分日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板书】(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课堂小结】依板书总结
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二、三圈环流
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形成单圈环流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