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口琼山区旧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海口琼山区旧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说明(2014年调整)编制单位: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调整背景 (1)第一节基本情况 (1)第二节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3)第三节规划调整的工作过程 (5)第四节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7)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 (8)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8)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变化情况 (9)第三章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变化情况 (11)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1)第二节土地利用分区 (17)第三节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23)第四节园、林地布局调整 (25)第五节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26)第六节重点项目安排 (29)第七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0)第四章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说明 (32)第一节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32)第二节基本农田调整检验分析 (34)第五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变化分析 (35)第六章规划调整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评价 (36)第一节对规划主要目标实现的影响评价 (36)第二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 (37)第三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 (38)第四节调整方案可操作性分析 (38)第七章需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39)第一节数据来源说明 (39)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二调数据的衔接 (39)第三节规划协调情况 (40)附件 (41)专家论证意见 (41)专家论证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回复表 (43)征求部门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回复表 (45)第一章规划调整背景第一节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旧州镇位于琼山区南部,地处北纬19°40′39″~19°50′05″,东经110°22′42″~110°29′22″。

东与红旗、三门坡两镇相连,南接甲子镇,西隔南渡江与新坡镇相望,北与云龙镇接壤。

云文公路以东北-西南方向贯穿全镇。

2、地形地貌旧州镇地形呈东部高、西北部低平之势。

地貌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东南部和南部旧州岭四周的小丘陵地区,海拔30—200米;二是东北部和北部的缓丘地区,海拔30—100米;三是南渡江沿岸的冲积小平原地区,海拔2.5—30米。

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和水稻土。

此外,南渡江沿岸有少量以河流沉积物为母质而发育形成的冲积土。

砖红壤为玄武岩砖红壤,风化深,土层厚,土中石砾含量很少,但土质偏粘,肥力一般中等或中等偏下,磷、钾等元素较缺乏;水稻土主要发育在砖红壤上,是砖红壤经水耕熟化而形成的,由于砖红壤肥力不高,演变成水稻土后,土壤肥力一般也为中等左右。

3、气候条件旧州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23.30-23.80℃,年平均降雨量1663.8mm,年均日照2000h以上。

春季天气温暖,少雨多旱;夏季受热带海洋天气系统影响,高温多雨;秋季受南海、太平洋台风的影响,暴雨频繁,气候湿凉;冬季受大陆冷空气入侵的影响,有寒害出现,常有低温阴雨,对早作农作物不利。

4、水文条件河流:镇内水系大部分为南渡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渡江、铁炉溪、鸭程溪、三十六曲溪。

水库:全镇共有山塘水库14宗,其中小(1)型水库3宗,小(2)型水库4宗,主渠道25条97km,支渠道114条203km。

其中包括南任水库、石桶水库、大仁水库、美联水库、日富水库、美食水库、龙头水库、东西俑水库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旧州镇土地总面积约12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

2012年末,全镇总人口30658人,其中城镇人口4236人,农村人口26422人。

旧州镇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交通、产业基础等条件的制约,第二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雏形。

2012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为2.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2.31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0.03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0.51亿元,三次产业比为81:1:18。

旧州镇第一产业基础雄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主导产业已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形成了以橡胶、胡椒和荔枝为主的红土片,以槟榔、经济林和畜牧业为主的石砾土片和以香蕉、反季节瓜菜为主的旱田片三大农业片区,建成各种农业基地22个;第二产业方面,依托旧州镇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果蔬产品加工产业;第三产业方面,以旅游业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古文化等主题旅游项目,随着旧州古文化旅游镇建设的深入,未来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第二节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2010年7月启动修编,2012年2月经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实施以来,为旧州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1、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初步完成,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得以落实。

通过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现了基本农田图、表、册与地块的对应,宣传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要求,明确了基本农田保护范围,有效的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2、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得到保障,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作用加强。

基本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明确建设用地必须在规划所确定的规模控制圈内选址,有效地控制了建设用地的布局范围,对于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3、规划编制过程中,在座谈、踏勘、成果审查、征求意见、听证公示等多个环节,通过多渠道征询区、镇、村、组和农户意见,加大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了社会舆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不断提高旧州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规划、维护规划、实施规划的意识。

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用地单位和个人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依法用地、按规划用地的意识。

(二)现行规划调整的必要性1、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对土地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海口市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批准通过《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海发〔2012〕5号)提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具体举措包括“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全力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支撑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发展,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径,均对旧州镇今后一段时期内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改善、产业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

现行规划编制时,无法预测到旧州镇上述重大发展机遇的变化,为了落实海南省、海口市对旧州镇发展的要求,镇域土地利用安排亟需根据新的发展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2、现行规划需与正在修编的《旧州镇总体规划(2013-2030)》各类用地布局相协调由于现行规划与《旧州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编制基期不同、规划期限不同、背景差异较大,导致现行规划与《旧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中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存在一定的偏差。

将《旧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中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与现行规划进行空间分析,有部分新增建设用地位于现行规划的限制建设区内,现行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旧州镇的发展建设需要。

未来几年,随着旧州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现行规划中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与镇域经济发展所需土地之间在空间上的差异将日益突出。

3、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土地开发利用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推进,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旧州国际生态养老中心等项目进驻旧州镇。

由于现行规划编制时,上述项目没有最终选址定线,故没有将其拟利用地块规划为建设用地,导致项目落地的用地需求与现行规划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存在差异。

第三节规划调整的工作过程(一)前期工作回顾2013年12月,旧州镇人民政府向海口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开展规划评估和调整工作,2014年1月,经市国土资源局复函同意后,镇政府立即组织开展规划评估工作,并编制了《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2014年5月30日,海口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代表对实施评估成果进行了论证,会议同意了《评估报告》通过论证并建议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

2014年7月23日,根据《评估报告》结论,琼山区人民政府向市国土资源局发出《关于申请调整<旧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函》(琼山府函〔2014〕244号),在取得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同意后,旧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正式启动。

(二)规划调整工作流程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遵循“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经历了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方案编制、协调论证四个阶段。

在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和琼山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旧州镇人民政府和北京地格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共同组成了工作小组,负责规划调整的具体事宜。

1.准备阶段包括组织准备、业务准备和经费准备等。

2.调查研究阶段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收集有关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及用地计划等方面的资料;另一方面,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需预测、基本农田调整补划等研究。

同时利用海口市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和2010、2011、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形成基础数据,为规划调整做好准备。

同时,对于本次调整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项目组根据数据库中耕地质量等级,拟定可补划区域,并进行现场踏勘,落实补划方案,保证补划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空间布局优化。

3.方案编制阶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旧州镇土地利用的规划目标、用地结构与布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等重要规划内容的调整方案进行说明,系统编制规划调整文本、文本说明及成果图件。

4.协调论证阶段规划调整成果编制完成后,报经旧州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海口市国土资源局。

按程序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听证、论证、征求各部门意见等工作,充分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经海口市人民政府开展公示后审批,并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备案。

第四节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调整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着眼未来,遵循“严格保护、占补平衡,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优化布局、集约利用,强化措施、保障实施”的原则。

——严格保护、占补平衡。

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实施力度,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农用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