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搅拌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1.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1.1 项目背景发展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生产预料混凝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有利于净化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可以综合利用工业渣粉煤灰,并能大量应用散装水泥,节省投资,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家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一直十分重视,1987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七五”城市发展预拌混凝土的几点意见》:1990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将杭州、厦门、南京列为试点城市;1994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八五”期间国家建设部安排5亿多元资金用于支持预拌混凝土的发展。

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网要》中明确捉出“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商品混凝土”,把发展预拌混凝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996年4(中国报告网)月国家建设部又印发了《关于加快预拌混凝土发展的若干意见L》,1997年国务院国函8号,《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中城市要积极发展商品混凝土,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限期在城区现场搅拌。

最近几年,在全国出现的一系列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建筑施工过程中劣质的混凝土有直接关系,因此,即使混凝土的工厂化生产比现场搅拌的价格每立方米高出较多,建设部、海南省建设厅等上级建设部门,都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建立混凝土站,用先进的技术生产混凝土,以保证工程质量,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各市相继建立了混凝土配送中心,开始商品生产和供应,商品混凝土日益普及,混凝土商品化生产、势在必行。

建设部已有文件明确确定,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杜绝包装水泥生产和混凝土分散搅拌的生产状况,中、小城镇在2004年开始执行上述规定。

现在,茂名市预拌混凝土公司只有少数几家,按目前茂名市的建设速度,商品混凝土供不应求,满足不了商品混凝土的社会竞争机制。

经调查了解:现几乎所以混凝土公司都被投诉过,主要原因是供货不及时,不能如期履行混凝土买卖合同,引发纠纷,造成很多不和谐。

另,现时许多小工地仍采用小型的混凝土搅拌或手工操作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水泥、砂石、水的配比也不够准确,难以保证混凝土的标号和强度,混凝土的水平运输采用手推车,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带来不少工程隐患。

本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1.1.2 项目必要性⑴是市场经济的需求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势态,商品混凝土趋于热销阶段,并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方向发展,特别是海南地区相对于内地,在混凝土方面至少落后10年,急切要求发展商品混凝土生产和供应。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环保的要求,商品混凝土占80%以上比例,而我国商品混凝土仅占现浇混凝土的15%-20%,儋州市内所占比例几乎为零。

预计我国在2010年商品混凝土比率将达到40%以上,所以市场需求巨大。

⑵商品混凝土普及是必然趋势首先,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

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170年的发展历史。

商品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

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变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

其次,它是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在现场搅拌混凝土,水、水泥、骨料等无法称量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施工,容易出现质量事故。

而商品混凝土生产,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独立的试验室严格按照配合比,采用微机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准确地生产出符合建筑设计要求的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尤其是使用了外加剂和活性掺和料生产的高强度混凝土,不但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搅拌混凝土容易造成的质量隐患。

第三,它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志。

广泛使用商品混凝土,能大大减小噪音、粉尘、道路污染问题,解决施工扰民和施工现场脏、乱、差等问题,也减轻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第四,它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追求。

由于生产商品混凝土属营利行业,救活了我市一批改制的构件厂等企业,养活了一批职工、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了建筑材料贮运损耗和生产工艺损耗。

集中生产比分散生产可节约l0%以上;减少了工地用工和各种管理费用;加快工程进度能产巨大的综合效益;特别是高强度混凝土的使用,使建筑结构断面减少,扩大了使用面积,大幅度减少了建筑材料,降低了投资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新建商品混凝土公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2.企业财务效益北京、上海、常州、天津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经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与现场搅拌混凝土比较,使用商品混凝土可获得如下经济效益:(1)建筑施工单位用工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一般生产商品混凝土0.25工日/m3,全员产值2.5~3.0万元/人•年;现场搅拌0.35工日/m3,产值一般间0.8万元/人•年。

(2)节约原材料:测算和分析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可节约水泥8%,砂石12%左右。

(3)促进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

2.2 社会经济效益(1)相关部门获利明显:统计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节省了许多单位的费用支出,普遍受到欢迎。

如,节省砂石及中间储料的堆场租用费0.9元/ m3,水泥包装袋费用节约1.75元/ m3。

现场建材堆放场地租用费等节约2.40元/ m3,现场临时水电及设施费4.00元/ m3等。

(2)加快施工进度,提前发挥投资效果。

(3)促进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新技术发展及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2.3环境效益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环保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应用商品混凝土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首先它不需要在现场堆放材料及中转材料,避免了城市的脏、乱、差现象;其次,从根本上消除噪声、粉尘、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市民工作、居住环境。

商品混凝土和现场搅拌混凝土技术经济分析3. 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商品混凝土相对于现场搅拌混凝土具有许多优越性。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采用商品混凝土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1 0%左右。

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粉尘污染,实现文明施工。

因而,世界许多国家对发展商品混凝土十分重视。

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商品混凝土应用量已达到混凝土总量的60%~80%。

3.1.1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现状我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城市的商品混凝土每年以15%的幅度递增。

据统计, 199 0年全国35个城市建成100个搅拌站,年设计能力为1 450万立方米,实际产量约980万立方米; 1993年全国建成200个搅拌站,年设计能力为2 000万立方米,实际产量约900万立方米; 1995年全国建成搅拌站616个,年设计能力4 000万立方米,实际产量约2 600万立方米; 1999年全国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达683家,年设计能力12 700万立方米,实际产量约5 400万立方米; 2000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增加到7316万立方米; 2002年实际产量已达到13 084万立方米。

年产量递增率逐年上升,已由2001年的3518%猛增到2002年的40164%。

另外,由于商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各种减水剂)的发展。

3.1.2 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前景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水泥生产大国, 2000年生产水泥6亿吨,其中生产11112亿吨散装水泥(主要用于商品混凝土) ,散装率仅为19%。

而混凝土工业化国家的散装率已达70%以上。

究其原因,除与我国的政策和市场因素有关外,单机现场搅拌的混凝土生产模式是一个主要原因。

占我国水泥产量81%的袋装水泥仍然用于单机搅拌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

尽管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生产的混凝土搅拌机不断的升级换代,在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和提高混凝土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单机现场搅拌混凝土存在的种种弊端,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贯彻实施“十五”计划纲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BR>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

它的全面实施,对加快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1.3 商品混凝土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1)商品混凝土能有效地解决施工中产生的噪声、粉尘等问题。

(2)散装水泥推广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测算,“九五”期间累计生产散装水泥4128亿吨,从节约包装用纸用料一项相当于节约木材11412亿多立方米,节电31亿千瓦时,节煤334万吨,节水5亿立方米,创综合经济效益193亿元。

(3)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商品混凝土机械国内已能成套供应。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混凝土机械行业就为我国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作了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现在商品混凝土所需要的生产设备一站三车(混凝土搅拌站、搅拌输送车、混凝土泵车(包括混凝土泵、散装水泥运输车)大、中、小规格品种一应俱全,而且技术性能和质量也均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要求,具备了商品混凝土大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4)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国家已经制订出了相关政策,为商品混凝土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发展目标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要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 2003 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其它城市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

再加上城市化的大发展、基建工程规划的实施,以及商品预抨混凝土的市场向市政、交通和港口领域延伸,预计要达到发达国家商品混凝土占现浇混凝土的60%以上, (按60%计)我国商品混凝土还有5168亿立方米的发展空间。

(5)商品混凝土大发展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无限商机。

特别是给混凝土机械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商机,也极大地带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

3.2商品混凝土的技术分析3.2.1 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为了避免混凝土的初期强度受扰动而降低后期强度,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时一般应连续施工,否则应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下、在适宜的部位留施工缝。

如果连续浇筑,尤其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的供应与运输十分重要,当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生产量不足以满足浇筑量的需要时,即分层先后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超出规范允许的时间时,则必须留置施工缝,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往往又不允许留施工缝,否则会影响其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供应速度尤为重要。

3.2.2 便于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输送泵是提倡采用的先进施工方法,但使用混凝土泵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集料粒径要求较高,商品混凝土可以很好地满足混凝土泵施工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