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1
1、世代相传 3、历史悠久 2、民族特色 4、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 诸子百家——博 博 诸子百家 三教九流——大 三教九流 大 琴棋书画——精(文字成为艺术全球唯一) 精 文字成为艺术全球唯一) 琴棋书画 中医武术——深 深 中医武术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兰亭序》(唐·冯承素) 冯承素) 冯承素
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 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清道德天尊。 清道德天尊。 )
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天、地、人、鬼(四道) 四道) 核心思想:无为、不争(顺其自然) 核心思想:无为、不争(顺其自然)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500多年前由古 多年前由古
三教合一(儒教、道教、佛教) 三教合一(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即儒家学派,又称“孔教” 儒教:即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从南北朝
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自汉 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个主要朝代, 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个主要朝代,儒教都 是官方指导思想。儒教是否为宗教一直有争议, 是官方指导思想。儒教是否为宗教一直有争议, 国学大师任继愈认为儒学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国学大师任继愈认为儒学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是杂交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纯粹的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纯粹的汉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民族 文化。 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 的结晶,不仅与多民族混血, 的结晶,不仅与多民族混血,而且历史 上多次与外来文化杂交。 上多次与外来文化杂交。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苏东坡书法作品
黄庭坚书法作品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即儒家、道家、 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即儒家、道家、 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农家。 杂家、农家。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 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 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役、升秤(秤手) 媒婆、走卒、 下九流:师爷、衙役、升秤(秤手)、媒婆、走卒、 时妖(拐骗及巫婆)、盗 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
(有勇有谋,品味!)
(二)国学与传统文化
什么是国学?原指国家学府, 什么是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即官学体系 的最高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等。后来特指中 的最高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等。后来特指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国学兴起于“ 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国学兴起于“西学东 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上世纪20年代兴 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上世纪20年代兴 20世纪初 20 90年代再度兴起 年代再度兴起。 盛,90年代再度兴起。今天所谓国学泛指中华 之学、大汉之学、中国传统文化。 之学、大汉之学、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又有大小之分,小国学就是“ 国学又有大小之分,小国学就是“四库全 即经、 集等四部。 书”——即经、史、子、集等四部。大国学则 即经 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 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汉语汉字 ——— 启智 诗词歌赋 琴棋书画 中医武术
乐活
戏曲 烹饪 民俗 经典(六经、诸子百家著作) 经典(六经、诸子百家著作)——— 明理
中国文字六法: 中国文字六法:
一曰象形,如日、 一曰象形,如日、月、水、火等; 火等; 二曰指事,如上、 二曰指事,如上、下、凶、刃等; 刃等; 三曰形声,江、河、湖、海等; 三曰形声, 海等; 四曰会意, 四曰会意,武、信、鸣、谐等; 谐等; 五曰转注,考老、窍空等; 五曰转注,考老、窍空等; 六曰假借,令长、自鼻等。 六曰假借,令长、自鼻等。
国学经典推荐: 部 国学经典推荐:15部
1、《三字经》; 三字经》 3、《弟子规》; 弟子规》 5、《大学》; 大学》 7、《论语》; 论语》 9、《道德经》; 道德经》 11、《孙子兵法》; 11、 孙子兵法》 13、 六祖坛经》 13、《六祖坛经》; 15、 围炉夜话》 15、《围炉夜话》 2、《千字文》; 千字文》 4、《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 6、《中庸》; 中庸》 8、《孟子》; 孟子》 10、 庄子》 10、《庄子》 12、《韩非子》 12、 韩非子》 14、 明贤集》 14、《明贤集》;
国学与人生
——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主讲人: 主讲人:周培玉
讲座提纲:
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二、儒道法兵的人生智慧 三、度己度人的思想境界
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彻 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局面,今天, 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局面,今天,我们的 物质财富情况一天比一天好, 物质财富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但人的精神 面貌却越来越令人担忧。 面貌却越来越令人担忧。今后我们仍然面 临着许多挑战,但最大的挑战是, 临着许多挑战,但最大的挑战是,用什么 来保证我们的社会稳定而和谐? 来保证我们的社会稳定而和谐? ——靠城市化吗?工业文明吗?高楼 靠城市化吗?工业文明吗? 靠城市化吗 大厦吗?男欢女爱吗? 大厦吗?男欢女爱吗? ——这些显然都不够,还需要文化和 这些显然都不够, 这些显然都不够 信仰,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国学)! 信仰,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国学)!
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仁义礼智信 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仁、义
道教:中国本土宗教,创建于东汉末年, 道教:中国本土宗教,创建于东汉末年,
距今1800多年。创始人为张道陵。发源地 多年。创始人为张道陵。 距今 多年 为四川的青城山。最早的道教经典是《 为四川的青城山。最早的道教经典是《太平 道教以“ 为最高信仰, 经》。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 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所以, 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所以,道教奉老子为 教祖,尊称他为“ 。(道教的最高 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道教的最高
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 达摩·悉达多所创 悉达多所创, 岁出家 岁出家, 岁得道 岁得道。 达摩 悉达多所创,19岁出家,30岁得道。因为 他属于释迦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他属于释迦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 国。
八正道:佛教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方法或途径。 八正道:佛教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方法或途径。
(1)正见:对佛教教义的正确理解; )正见:对佛教教义的正确理解; (2)正思:对佛教教义的正确思考; )正思:对佛教教义的正确思考; (3)正语;说话要符合教义,不说一切非佛理之语; )正语;说话要符合教义,不说一切非佛理之语; (4)正业:从事清静之身业,按佛教教义采取正确的行动; )正业:从事清静之身业,按佛教教义采取正确的行动; (5)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法的生活; )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法的生活; (6)正精进:按照佛教教义努力学习和修行; )正精进:按照佛教教义努力学习和修行; (7)正念:铭记四谛等佛教真理; )正念:铭记四谛等佛教真理; (8)正定: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修行。 )正定: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修行。
南京的“彭宇案” 天津的“ 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 武汉88岁的李大爷摔倒无人搀扶窒 案”、武汉 岁的李大爷摔倒无人搀扶窒 息死亡案,尤其是10·13广东佛山女孩小悦 息死亡案,尤其是 广东佛山女孩小悦 悦遭两车碾压18位路人视而不见 位路人视而不见…… ,等 悦遭两车碾压 位路人视而不见 一连串不该发生而一再发生的事件, 等,一连串不该发生而一再发生的事件, 引发了国人“救助恐慌症” 引发了国人“救助恐慌症”、暴露出国人 感情冷漠症” 的“感情冷漠症”,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 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啦,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包括“ 五术——包括“山、医、卜、命、相” 包括 是古人“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 等 。是古人“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 包括“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 包括 前四艺为大艺,后二艺为小艺。 数”,前四艺为大艺,后二艺为小艺。 包括“ 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 包括 等等各家。 名、法、墨、兵”等等各家。 (现世治理:儒、道、法、兵足矣!) 现世治理: 兵足矣!)
(三)传统文化里的精神世界
中国文化的主料: 中国文化的主料:儒、释、道 儒——儒家文化与思想 儒家文化与思想 道——道家文化与思想 道家文化与思想 佛——佛教文化与思想 佛教文化与思想
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家思 想,道、佛两教是最重要的丰富 和补充。另外,法家、兵家、 和补充。另外,法家、兵家、墨 家等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家等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传统文化的文学主题: 传统文化的文学主题:
——替天行道,惩恶扬善,忠孝仁义 替天行道,惩恶扬善, 替天行道 《西游记》——勇 西游记》 勇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谋 谋 红楼梦》 《红楼梦》——情 情 水浒传》 《水浒传》——义 义
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做人范本 做人其实很简单:四个字 做人其实很简单:四个字—— 勇、谋、情、义
基本教义: 四谛” 基本教义:“四谛”、“八正道”。 八正道”
释迦牟尼用缘起论来观察人生,得出“ 释迦牟尼用缘起论来观察人生,得出“四 八正道” 是真理的意思。 谛”、“八正道”。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指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被称为佛教教义 的总纲,又称为佛学的“四个真理” 的总纲,又称为佛学的“四个真理”。 (1)苦谛:认为世俗世界本性是苦难。 )苦谛:认为世俗世界本性是苦难。 (2)集谛:解释人生充满痛苦的原因。 )集谛:解释人生充满痛苦的原因。 (3)灭谛:指解除痛苦,也就是佛教徒追求 )灭谛:指解除痛苦, 的最终归宿。 的最终归宿。佛教认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就是涅 槃。 (4)道谛:指怎样达到超脱“苦”、“集” )道谛:指怎样达到超脱“ 的修行方法。 的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