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第八篇眼科第三十四章黑睛病证第一节聚星障聚星障是因外感风邪,挟热化火,致黑睛上始生细小星翳,或为串珠、树枝、地图样,同时伴有涩疼、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和其它病毒性角膜炎。
[诊断]1 抱轮红赤,黑睛星翳,或聚或散,轻者仅为点状或星状,进而连成串珠或形如树枝,如连缀成片形如地图状。
2 轻症者患眼仅有干涩不适,重者则有畏光,刺痛流泪,视物模糊严重或反复发作者,视力下降及至失明。
3 黑睛荧光素染色阳性。
4 病变区黑睛知觉减退。
5 常有外感风热或眼部外伤等诱因。
[辨证论治]1 风热犯目症状: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隐涩,发热恶寒,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
例方:银翘散。
2 风寒犯目症状:黑睛星翳,抱轮微红,流泪羞明,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发散风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3 肝火炽盛症状:星翳渐次扩大加深,白睛混赤,胞睑红肿,羞明流泪,头痛溲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例方:龙胆泻肝汤。
4 湿热蕴蒸症状: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头重胸闷,溲黄便溏,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濡。
治法:化湿清热。
例方:三仁汤。
5 阴虚邪留症状:病情日久,迁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
治法:滋阴散邪。
例方:加减地黄丸。
[其他疗法]1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银黄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治疗。
2 针灸疗法可选用睛明、四白、丝竹空、合谷等穴,视病情酌用补泻手法治疗。
3 西医疗法236 第三十四章黑睛病症可局部选用抗病毒类眼药水;病情笃重者,可使用干扰素,必要时慎重选择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疗法标准]1 治愈:黑睛星翳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症状消失。
2 好转:黑睛星翳减少或缩小,荧光素染色阳性。
畏光刺痛,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
3 未愈:黑睛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荧光素染色阳性,症状无改善。
第二节黄液上冲黄液上冲是因目珠为邪热所伤,灼津为脓,积于黑睛与黄仁之间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前房积脓。
[诊断]1 黑睛与黄仁之间的下方有脓液积聚,因毒邪的不同,脓液可为黄色、白色或绿色呈水平面或月牙形,随病情轻重而增减。
常伴有黑睛溃疡。
2 胞睑红肿,白睛抱轮红赤或混赤,或黑睛生翳,溃疡混浊,或瞳神紧小。
3 有剧烈的头眼部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 本病应与花翳白陷,疳积上目等相鉴别。
[辨证论治]1 热毒炽盛症状:黄液上冲,抱轮红赤,目珠赤涩疼痛,羞明流泪,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例方:通脾泻胃汤。
2 阴虚火旺症状:黄液上冲,反复发病,白睛混赤,瞳神干缺,口舌生疮,口干咽燥,阴部溃疡,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例方:知柏地黄汤。
[其他疗法]可酌情选用扩瞳剂、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1 治愈:积脓全部吸收,眼痛、畏光、流泪症状消失。
2 好转:积脓基本吸收,眼痛、畏光、流泪症状明显减轻。
3 未愈:积脓未减少,症状无好转。
237第三十五章瞳神病证第一节瞳神紧小瞳神紧小是因邪热灼伤或外伤等原因伤及黄仁以致展缩失灵,瞳神缩小,神水混浊,视力下降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前部色素膜炎(即虹膜睫状体炎)。
[诊断]1 瞳神紧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细小或如羊脂状物附着,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血灌瞳神。
或黄仁与晶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
或见白膜粘着瞳神边缘,甚则闭封神瞳。
2 可有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力下降,或见眼前有似蚊蝇飞舞。
3 可有目珠破损或其它黑睛疾病史,或有结核、风湿等病史。
4 抗“O”、血沉、X线胸片等检查,有助病因诊断。
[辨证论治]1 肝经风热症状:起病较急,瞳神紧小,眼珠坠痛,视物模糊,羞明流泪,抱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全身症可见头痛发热,口干舌红,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
例方:新制柴连汤。
2 肝胆火炽症状: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棱,抱轮红甚,神水混浊,黑睛之后或见灰色沉着物,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
例方:龙胆泻肝汤。
3 风湿夹热症状:瞳神紧小,抱轮红赤持久不退或反复发作,黑睛后有灰色沉着物,神水浑浊,常伴有头重胸闷,骨节酸楚,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
例方:抑阳酒连散。
4 肝肾阴虚症状:病势较缓或病至后期,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瞳神多见干缺不园。
口舌生疮,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滋养肝肾。
例方:杞菊地黄丸。
[其他疗法]患眼必须使用1%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膏散瞳。
可酌用消炎眼药水点眼。
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生素药物作球结膜下注射。
[疗效标准]1 治愈:眼部病变消退,畏光疼痛流泪等症状消除。
2 好转:眼部病变减轻,畏光疼痛流泪症状减轻。
3 未愈:畏光疼痛流泪及眼部病变无变化或加重。
238 第三十五章瞳神病症第二节血灌瞳神血灌瞳神亦称血灌瞳仁,是各种原因导致目内之血溢于脉外,积滞在瞳神的黄仁前方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前房积血。
[诊断]1 黑睛与黄仁之间(即前房),有血液积聚,积血呈液平面或血液充满前房。
2 视力模糊,畏光,流泪,眼胀痛。
3 多有外伤及手术史,或在消渴病、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疾病的晚期。
[辨证论治]1 络伤出血症状:发生于撞击伤目之后,血灌瞳神,目珠胀痛,视力障碍,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止血为先,活血为后。
例方:十灰散、祛瘀汤。
2 气滞血瘀症状:血灌瞳神,黑睛混浊,视力下降,眼珠刺痛,舌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例方:桃红四物汤。
[其他疗法]1 中药针剂可用血栓通注射液作静脉点滴。
2 西医疗法半卧位。
静脉滴注20%甘露醇。
瞳孔的散缩,依据积血量多少而定。
[疗效标准]1 治愈:积血吸收,症状消失,视力恢复。
2 好转:积血明显吸收,视力部分恢复。
3 未愈:积血如故,症状未减。
第三节绿风内障绿风内障是因暴怒忿郁,气郁化火,风火痰浊上攻,或脾胃虚寒,饮邪上泛,致黑睛气色混浊,瞳神散大不收,黑睛呈隐隐绿色,伴有同侧偏头痛及眼球剧烈的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诊断]1 瞳神散大,风轮气色混浊,呈哈气状,隐隐呈淡绿色,抱轮红赤。
2 发病急骤,视力锐减,头眼剧烈疼痛,恶心呕吐。
3 眼压升高可至6.7~10.7kpa(50~80mmHg),前房浅,房角关闭。
4 本病应与瞳神紧小,天行赤眼相鉴别[辨证论治]1 肝胆火炽,风火攻目症状: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呈雾状混浊,瞳神散大,瞳内呈淡绿色,眼珠变硬,甚至胀硬如石,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法:清热泻火,凉肝熄风。
第三十五章瞳神病症239例方:绿风羚羊饮。
2 痰火动风,上阴清窍症状:起病急骤,头眼剧痛诸症与肝胆火炽者同。
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治法:降火逐痰,平肝熄风。
例方:将军定痛丸。
3 肝郁气滞,气火上逆症状:眼部主症具备,全身尚有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法:清热疏肝,降逆和胃。
例方:丹栀逍遥散。
4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症状: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绛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平肝熄风。
例方:知柏地黄丸。
5 肝胃虚寒,饮邪上犯症状:头痛上及巅顶,眼珠胀痛,瞳散视昏,干呕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痛。
例方:吴茱萸汤。
[其他疗法]1 针灸疗法1.1 体针可取晴明、攒竹、瞳子骱、阳白、四白、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等穴,针刺治疗。
1.2 耳针可取耳尖、目、眼等穴埋耳针或压王不留行子治疗。
2 西医疗法2.1 局部宜及早频用1~2%毛果芸香碱眼药水等缩瞳剂。
2.2 口服醋氮酰胺等。
静脉滴注20%甘露醇等脱水剂。
2.3 手术疗法眼压下降后,可做抗青光眼手术。
[疗效标准]1 治愈:眼压稳定在2.74kPa(21mmHg)以下。
2 好转:眼压下降至2.74kPa~3.25kPa(21~24mmHg),加点降眼压药可基本正常。
3 未愈:眼压未降,眼部诸症及全身症状无改善。
第四节圆翳内障圆翳内障主要是指因高龄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混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或棕色的翳障,导致失明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也包括各种原因继发的(胎患内障、震惊内障除外)晶珠完全混浊的白内障,是国内外首位致盲,但可手术复明的眼病。
240 第三十五章瞳神病症[诊断]1 视力模糊,逐渐加重,渐至不辨人物,仅存(但定会有)光感。
无眼红、眼痛、流泪等其它不适。
2 裂隙灯检查见晶体混浊。
2.1 皮质性老年性白内障分四期2.1.1 初发期:皮质中出现水隙,空泡和板层分离,仅见周边部皮质首先楔状混浊,或后囊膜下色微黄,中心视力可正常,仅有轻度视物模糊或飞蚊症样感觉。
2.1.2 膨胀期:晶状体混浊加重,饱满,前房变浅。
视力明显下降,此期可继发绿风内障。
近年来也有将初发期至近成熟期的漫长过程统称为进行期者。
2.1.3 成熟期:晶状体全部混浊,虹膜投影阴性,前房深浅恢复正常,视力终至失明。
2.1.4过熟期:晶状体皮质混浊呈液化状,核下沉,前房加深,此时可出现视力突然好转,目前此期病人已很少见到。
2.2 老年性核性及混合型白内障混浊从晶状体中央的核开始,呈棕色混浊,向周围发展,影响视力。
3 继发性白内障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可查。
4 本病应与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相鉴别。
[辨证论治]1 肝肾两亏症状: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
治法:补益肝肾。
例方:杞菊地黄丸。
2 脾虚气弱症状: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
例方:补中益气汤。
3 肝热上扰症状:头痛目涩,眵泪毛臊,口苦咽干,脉弦。
治法:清热平肝。
例方:石决明散。
4 阴虚挟湿热症状:目涩神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治法:滋阴清热,宽中利湿。
例方:甘露饮。
[其他疗法]1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障眼明片、磁朱丸、石斛夜光丸等药物治疗。
2 针刺疗法可取睛明、球后、攒竹、鱼腰、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针刺治疗。
3 西医疗法外用白内停、卡林-U等眼药水点眼。
晶珠全混,翳定障老,此时药物治疗已无能为力,若瞳人展缩如常,光定位及色觉良好者,可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第三十五章瞳神病症2411 治愈:手术或药物等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且稳定者。
2 好转:视力稳定或有提高,晶体混浊未见进展或有减轻,观察6个月以上。
3 未愈:视力进行性下降,混浊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