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文化和制度的不同(上)(转载)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文化和制度的不同(上)(转载)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文化和制度的不同(上)(转载)转者注:本文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有借鉴意义,但作者对儒家孔孟之道占中国统治思想二千余年而造成中华文明停滞不前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只有恢复道家思想(阴阳辩证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才能使中华文明继续强大和繁荣。

原题: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历史意义文章内容提要: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b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现代科学体系和现代的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西方由微观到宏观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

它们带有由小到大的思维方式的种种局限,如发展的盲目性、竞争的无序性、过度强调个人利益等。

这些局限发展到今天,已经给地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长远发展。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由大到小,整体意识较强,强调的是秩序、和谐。

这恰好是当今世界所迫切需要的。

主席提出的创建和谐世界理论是在本质上对西方主导的以利己主义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一种修正。

这种修正将有利于各地区人民的和谐共存,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

继2004年提出创建和谐社会的构想之后,主席又在2006年11月16日的东盟峰会上正式表达了创建和谐世界的构想。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构想的提出,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及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在沉默了500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是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的又一次伟大贡献。

和谐世界的理论的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它是对现行世界奉行的以利己主义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一种修正。

对西方体制主导下的世界所存在的种种顽疾(如:环境问题,种族问题,文明冲突,武器扩善等)给出了一个最终的解决思路。

要说清楚提出创建和谐世界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从人类文明产生的本源--思维方式说起。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创造了不同的价值体系、科学体系及历史形态我们给远在英国朋友写信,地址是这样写的:XX号XXXX街XXXXXX市XXXXX国家。

这种书写方式恰好与中国人的书写习惯相反,这能说明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

(一)为什么语言的书写方式,反映了思维方式的不同?看到这,也许很多朋友会对我的结论不屑一顾,认为我的说法缺少依据,其实我这样说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理由如下:1、人类表达自己的思维使用的工具就是语言,因此语言是反映人类思维最直观的工具。

2、语言是长期历史形成的、为最大多数人使用的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受偶然因素或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小,最能反映人的群体潜意识的及群体性格。

(二)两种思维模式与运动状态:阳和阴(在这里分析强调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文化的起点与科学的基点的截然不同)其实,发现这种差别的不只有我,每个学过英语的人恐怕都知道。

但他们没有进一步的引申发掘这背后深层次的内涵。

而我看到后就把它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周易》联系起来。

我们姑且不论老祖宗东西的对错,先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

老祖宗认为,东方属阳,西方属阴,阳的运动状态是顺时针旋转,越转越小;阴的运动状态是逆时针旋转越转越大。

中国人的运行状态就像是水的漩涡。

水的漩涡能把周围的漂浮的东西吸进漩涡之中,这就象征着我们中国人善于吸收。

西方的旋转模式象一个在地上飞速旋转的地老鼠(一种烟花),它的特点是发散,把自己的东西释放出来。

单纯的这样论述并不能很好的说明两种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现在来对两种运动状态做一番引申。

由于中国人的运动状态是由外而内,所以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比较注重整体性,注重秩序,和谐,具有包容力;内敛含蓄,不善于表达;强调个人修养,进攻意识也比较弱。

西方的运行状态是由内往外,所以西方人和西方文化比较注重个体,强调个性,竞争,注重表现,富有进攻性。

在解释完这两种运行状态的特征之后,我们需要对历史进行一番回顾,从历史文化形态的宏观角度来验证其理论的适用性。

(一)周易与牛顿既然我们在上面引用了周易的原理,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周易到底是什么?虽然现在很多人对周易有所批判,但是周易对中国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变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周易确切的起源年代已不可考,相传为伏羲氏所作。

但是,直到孔子以前周易都是作为占卜出现的。

孔子时,其对经文所做的解释及学习《易经》的心得而写的《十翼》就成了后来的六经之首的《易经》。

《易经》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易经》是我们祖先根据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理解而创建的模拟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模型。

《易经》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天为时间,地为空间,天地交合而生万物。

人是万物之一,所以人和其他的万物一样,都是阴阳的结合体,都是天地阴阳交合的产物。

这是《易经》对于天地万物最核心的思想。

有了这样的一个核心思想之后,《易经》就派生出了另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和谐,在《易经》里的表述就是阴阳平衡,既然万物都是阴阳的结合体,那么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就是事物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前提。

当然这个平衡包括很多个层面,大的层面包括天地之间阴阳的平衡(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中间的层面包括万物之间阴阳的平衡(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小的层面包括个体内部阴阳的平衡(人体内部的和谐,典型的应用就是中医学)。

《易经》在阐述其理论的时候,所有论述都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的。

周易的核心功能就是在总体和谐的状况下去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周易始终是把整体性放在第一位,把个体放在了比较从属的位置。

说完了周易,我们再来说一下牛顿,牛顿作为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有一个众人皆知的小故事:有一天,牛顿睡在一棵苹果树下,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牛顿很奇怪,为什么苹果是落在地上,而不会落到天上呢?他就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是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因为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促进了18世纪天文学的飞速发展。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即是现代科学的研究往往从单一现象出发,得出结果后,再应用于其他方面。

体现了一种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的思维过程。

现代科学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成就就是由于无数个小的,基础的点的突破而构建起来的。

两种思维方式的比较,我们明白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原因,原来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产生、发展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不同意杨振宁教授关于《易经》扼杀了近现代科学在中国萌芽的论述。

因为《易经》只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一种总结,是中国人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的产物。

真正扼杀近现代科学在中国萌芽的是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文化的差异:天人合一与天赋人权(人本主义)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核心,恐怕就在于天人合一与天赋人权的差别了。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它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是阴阳的结合体,都是天地阴阳交合的产物。

因此人和周围的树木,动物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尊卑问题。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都是在特定的、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下进化而来的,是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

所以,人一定要保护环境,使其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不至于有大的改变。

环境在短期内大幅度的改变本身就意味着对人类自身的破坏。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地球臭氧层问题。

由于人类的工业生产导致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在逐渐的变薄,甚至在南极上空还出现了臭氧空洞。

臭氧的功能就是能过滤绝大部分的紫外线。

正是因为有了臭氧的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没有进化出抵御强紫外线长期辐射的功能。

如果因为人类的活动,致使臭氧层在短期内的大幅度改变或消失,恐怕地球上的人和其他动植物都要面临一次生存大考验了。

臭氧层的例子证明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论的无比正确性。

它站在了整个地球的高度,从天地人和谐共存的角度,对人的行为做出了规范!作为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并在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就是17世纪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提出的天赋人权的思想。

所谓天赋人权,实际上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权利。

如平等的权利,生存的权利,发展得权力,言论自由等。

单看天赋人权的解释,它的确是非常美好、带有理想化的一种理念。

但是同样从这个名词的解释,我们还能看到其产生的基点是从人类自身为出发点,强调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某种权利,明显的带有西方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特征。

如果这种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结合,相信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天赋人权的思想是产生于西方,是西方由微观到宏观思维方式下的产物,是在西方强调自我,个性,竞争的环境中运作发展的,因此,天赋人权在它产生之初就如影随形的附带了人本主义思想。

发展成了认为世界是以自我或者我这个群体为中心的,为了我或者我这个群体的生存发展,我可以枉顾他人的利益,对周围的环境予取予求。

我们今天看到了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源被污染,大量的动植物灭绝。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西方片面的强调人的权利,而忽略自然环境所致,事实上造成了人与环境的对立。

美国枉顾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悍然于2004年拒签控制全球二氧化碳排量的《京都议定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不可否认作为人类自身,人本主义,人权至上,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与说服力。

因此直到今天虽然地球已经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虽然人类面临着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人权问题仍然能够迷惑一部分人,仍然是西方推行其价值观和掠夺资源与利益的强有力工具。

(三)中医与西医(不同思维方式下产生的不同的科学体系)最近一段时间网上炒作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中医是不是科学,要不要取消中医?其实这个问题不用讨论,其根本就是一帮别有用心的人,借机制造话题,制造事端。

但是为了深入探讨东西方思维方式与文化差异,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中医和西医做一番比较。

在深入探讨中医以前,我先强调一下,我对中西医比较的结论,就是,中西医都是科学,都是人类科技发展与文明发展的结晶。

今天只所以会出现,中医是“伪科学”,取消中医的言论,其实和当今社会忽视传统教育,西方所建立的现代科学及西方由微观到宏观的思维方式占据统治地位是分不开的,其实,很多叫嚣取消中医的人,根本不了解中医,不了解中医的理论基点,只是以西方思维方式下所创建起来的医学模型来衡量中医,这样当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好像一个女人用女性的思维方式,去衡量一个男人的行为一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扁鹊的医术很高超,很多疑难杂症,扁鹊都能手到病除,因此扁鹊的名声大噪。

一天,曹操问扁鹊:听说你有兄弟三人,都会行医,哪个水平最高啊?扁鹊说:我兄弟之中,我的水平最差,大哥的水平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