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内动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PPT

颅内动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PPT

脉穿刺,穿刺处敷料应及时更换(冬57天,夏3天,必要时随时更换)导管留 置时间不能超过15天。
特别注意
大小便时用手压住 穿刺部位,以免腹压 增加而出血。术后每 2小时观察穿刺口渗 血情况,有无红肿或 淤斑,加压侧肢体的 动脉搏动、皮肤颜色 及温度,同时询问患 者肢体感觉运动情况。
术后药物应用
为减轻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后常用解痉抗凝药物治疗, 比如我科常见的尼立苏 的泵 入及低分子量肝素钙的皮下 注射等。
概述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 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 短。
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 粗的穿刺 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 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 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 ,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 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 ,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 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 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 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术后药物应用
术后药物应用

1 .使用抗凝药物要询问有无胃病史,预防性使用
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淤斑,
有无呕血、黑便、血尿、鼻和牙龈出血及注射部位出血
等症状;防全身肝素化引起出血。定期复查出凝血时间,
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抗凝药用量,使出凝血时间保持在正
常对照值的1.5~2.0倍。如发现出血情况应及时通知医
常见并发症 3 支架塌陷
4 脑栓塞 5 脑出血 6 脑血管痉挛
一、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和假性动脉瘤
多由于压迫不当、术侧肢体移 动及肝素和抗凝药物应用引起,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是血管内穿刺 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 瘤有时需外科手术切除。支架作 为异物可刺激脑血管壁,置入后 可能诱发脑血管内膜增生,引起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出现再狭 窄。因此,术后必须继续服用肠 溶阿司匹林、波利维等药物。
穿刺部位的观察
1.动 脉穿刺部位的观察 脑血管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
术中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如压迫不当、 过早起床活动或术侧肢体弯曲、抬高可 造成穿刺处出血或血肿, 让患者依照术 前锻炼的伸髋平卧位制动24小时,并嘱 患者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
2.静脉穿刺部分的观察 支架植入患者常规在介入时行深静
概述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原因 之一。患者平均3.9年由卒中导致的病 死率占50%。在亚洲、非洲人中多见, 在我国人口中高达33%。
目前的一级预防主要是控制血管危险因 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 等。二级预防主要是抗血小板治疗,可 以降低狭窄血管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
概述
波利维
1
2
3
术后生活护理
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包括静 脉留置针和导尿管,防止液体
4 外渗。翻身时避免牵拉导尿管,
每日给予会阴护理,保持清洁 无异味,防止感染。
5
伴有言语含糊,肢体活动障碍 的患者请康复科会诊,早期给
予语言锻炼及肢体康复锻炼。
术后并发症
1 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和假性动脉瘤 2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出血
病人准备
必要时术前给予口服安定类药,介 入室接病人前30分钟病区给予留置 尿管、更衣、测量生命体征、双侧 足背动脉搏动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病情观察
躁动的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固定穿刺侧肢体。穿刺侧肢体 一般制动24小时,指导患者侧 翻身时保持髋关节伸直,健侧 下肢自由屈伸,并随时按摩受 压部位,以减轻患者不适感。
生,停止抗凝治疗。
术后生活护理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患肢(穿刺侧)制动, 取伸展位,不屈曲,并按摩腰背部肌肉减轻此 期卧床不适。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空气 新鲜,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术后 患者必须卧床,应准备柔软、舒适的床垫、床 褥,对个别消瘦、耐性差的患者给予气垫床, 软枕放置腰背部,加强基础护理,尤其留置尿 管病人会阴部的护理,保持病人舒适,同时给 予按摩受压部位,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 术前抗凝治疗 4 术前病人准备
体位训练和生活技能训练
首 先 要 教 会 患 者 做 体 位 训 练 和 生活技能培训。手术体位采取平 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 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教 会患者术中配合造影时的呼吸方 法:深吸气,憋气不动,呼气, 反复练习直至患者掌握
术前饮食指导和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又需要保持强迫体位,因 此,术前1~2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 便、饮水、进食、伸髋平卧位及翻 身法等训练,嘱患者多食蔬菜和水 果,避免食用甜汤、鸡蛋,防止便 秘和肠胀气;教会患者术后咳嗽、 排便时需用手按压伤口,避免腹压 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术前抗凝治疗
其次术前抗凝治疗,患者病变位置特殊,一 旦有脑动脉内斑块脱落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故血管介入治疗的全过程采用抗凝治疗,术 前3-5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波立维 75mg/d,术前2小时以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 尼莫地平针微量泵泵入(3ml/h),缓解脑血 管痉挛,防止血小板在粥样斑块上沉积,并 促使已生成的血栓溶解,清除血管内血栓, 减少术中血栓脱落,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 向
适应症
禁忌症
1.卒中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2.慢性完全闭塞 3.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远端和大脑后动
脉狭窄 4.颅内动脉弥漫性狭窄、不能确定靶血管 5.先天性发育不良 6.烟雾病少数不明原因的病史
术前准确评估患者
术前指导
完善的术前准备
1 体位训练和生活技能训练
术前准备 2 术前饮食指导和注意事项
颅内动脉狭窄 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患者的护理
介入 ========
DSA
1
概述
2 术前护理
3 术后病情观察
4 术后药物应用
5
术后生活护理
6
术后并发症
7
出院健康指导
概述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 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 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 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 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 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 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 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B超)的 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 治疗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