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 第一课 中国画作品欣赏(一)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的分类与艺术风格;评述中国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欣赏古今中国画经典作品,认识中国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种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画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学 情
分 析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分类,分别从题材、技法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述。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画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语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与中国画有关的资料与图片。
教学方法欣赏、讲述; 引导、思考
问题导入师: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那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呢?(学生思考讨论)什么是中国画呢?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一、 出示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图片与西方绘画中的人物作比较。请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猜测差异形成的原因。)二、出示中国画人物作品图片,分析人物画。1、 什么是中国人物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大体分为道释画、仕
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
形神兼备。2、欣赏分析历史故事画《步辇图》,归纳古代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入
设 计《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
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公
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
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
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
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内容反映的是吐
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
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3、思考:画中人物比例的大小是否符合透视的原理?为什么要这
样画?(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补充归纳: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
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
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
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
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衣带飘飘和晁
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左右
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
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
了充分地享受。就像弹琴时的左手伴奏一样,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
炫音技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4、欣赏分析《清明上河图》
(1)、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2)、教师做简单分析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
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
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
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
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
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此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
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
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三、拓展练习。 师出示《韩熙载夜宴图》,让学生试用新学到的知识进行赏析。学会自主感受来自人物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在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才能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才能陶冶自己高尚的审美情操。
布置作业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中国画的审美特点及欣赏角度,复习山水画及花鸟画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中国画作品欣赏(一)一、什么是中国人物画?1、欣赏分析历史故事画《步辇图》
2、欣赏分析《清明上河图》
作 业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