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环境卫生及员工行为规范

公司环境卫生及员工行为规范

公司环境卫生及员工行为规范
1.目的
1.1.教育和帮助从事食品包装生产的所有人员了解包装与食品卫生关系,遵守良好的生产、工作、卫生规范,特别是有关个人外表清洁、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准则,使生产的产品符合公司的质量品质要求,实现公司质量方针。

1.2.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爱护产品,爱护个人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2.范围
2.1本作业指导书从个人清洁管理、现场环境卫生管理二个方面,规范要求所有车间部门达到管理目标。

3.规范要求
3.1个人清洁和行为管理
个人清洁要求按照生产系统人员、行政系统人员、外来人员区分。

生产系统人员包括:车间操作员工、辅助员工和车间管理人员、QC检验员、设备维修人员、仓库人员。

行政系统人员包括:生产系统以外的各科室人员、销售人员、高级管理人员。

外来人员包括:各供应商、客户、外协作人员、政府机关人员等公司员工以外人员。

3.1.1生产系统人员
3.1.1.1要求
A.按照公司规定进生产车间必须着统一工作服装,戴好工作帽,穿好工作鞋。

工作服装、帽、鞋都要保持干净,做到每8天至少洗涤一次,鞋每16天至少洗涤一次;工作帽必须戴正,并且将头发包裹在内,对于留长发的员工(不论男女性别)必须将头发扎起后放入工作帽中;工作服装穿戴不许坦胸露腹,应该扣好扣子(或拉练拉好)至胸袋以上,工作裤不得卷裤腿;工作鞋应该穿好,不得拖鞋皮、光着脚穿鞋,出车间换自己的鞋。

进入车间者必须洗手消毒,按《洗手、消毒规范》执行。

B.严禁任何人员在生产区域内吃食物、饮料、吸烟、吐痰。

严禁在生产现场使用喷发胶、指甲油、护手霜等化妆品。

生产现场员工不能留长指甲不允许佩戴假指甲,不应佩戴首饰和手表,但平滑的结婚戒指、结婚手镯和连续的耳环除外。

3.1.1.2检查和处罚
日常检查由各车间主管和助理执行,生产部主任和人事行政部及厂长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抽查。

对于3.1.1.1中一般不符合者,由各车间主管或助理责令其更换或整改后才能进入,否则不得入车间;车间的打扫由各生产主管负责安排在生产间隙进行环境打扫有记录,并且进行卫生检查;每个工作日由部门领导牵头安排全公司的厂纪厂规检查,对于不符合者按照公司处罚制度由人事行政部执行。

3.1.2行政系统人员
3.1.2.1要求
A.到生产现场必须戴工作帽或一次性帽子,穿着公司统一的工作服装才能进入车间;工作帽必须戴正,并且将头发包裹在内,对于留长发的(不论男女性别)必须将头发扎起后放入工作帽中。

进入车间必须穿好鞋套(或工作鞋)、洗手消毒。

B.严禁在生产区域内吃食物、饮料、吸烟、吐痰。

严禁在生产现场使用喷发胶、指甲油、护手霜等
化妆品。

进入生产现场不能留长指甲不允许佩戴假指甲,不应佩戴首饰和手表,但平滑的结婚戒指、结婚手镯和连续的耳环除外。

3.1.2.2检查和处罚同3.1.1.2
3.1.3外来人员
3.1.3.1要求
A.外来人员进车间必须戴工作帽或一次性帽子;必须在本公司人员的陪同下进入车间;帽子必须将头发包裹在内,对于留长发者(不论男女性别)必须将头发扎起后放入工作帽中;进入车间必须穿好鞋套,洗手消毒。

穿好白大褂。

B.严禁在生产区域内吃食物、饮料、吸烟、吐痰。

严禁携带照相机、视听设备进入车间。

进入生产现场不能留长指甲不允许佩戴假指甲,不能随便用手直接接触产品,不能操作设备,注意车间内各种警告标识。

3.1.3.2检查和处罚
日常检查由车间主管和助理执行,对于按照要求一般不符合者,由各车间主管或助理责令更换或整改后才能进入,否则不得入车间;对于严重违反者,可以立即将其驱逐出车间,并按照每项(帽、服装、鞋)公司处罚的标准对本公司陪同人员进行处罚,若无陪同人员则处罚责任部门负责人(通知人事行政部门)。

3.1.4个人行为规范管理
3.1.
4.1若员工及外来人员有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不应进入生产区域,员工及外来人员必须自我申报
3.1.
4.1所有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在使用厕所、吃饭、吸烟或喝饮料、吃零食等以后,必须进入生产现场都要重走流程,重新洗手消毒后进入。

3.1.
4.2要求进入生产区域的所有人员遵守车间内人物分流规定,人员必须行进在人流通道上。

A.吹塑人员进车间从风淋室边上楼梯至吹塑车间楼梯下;
B.印刷、复合、印前、质检人员进车间从风淋室边上楼梯至QC楼梯下;
C.制袋、分切人员进车间直接到工作岗位;
D.维修、仓库人员进车间必须同相关部门员工一样进入。

进行规范操作是避免人物混流造成产品污染及安全事故发生。

3.2现场环境卫生管理
3.2.1现场环境清洁要求
3.2.1.1机台周围、通道地面无废膜、废纸、废擦布、废边丝、等垃圾;机台表面无灰尘无油污;机台要使用的纸芯应放置于专用的周转架中。

3.2.1.2机台和工作台上无废膜、废纸、废擦布、新旧刀片等杂物,不得有任何个人用品(如茶杯、食品、饮料、水果等);工作台面上只保留标样、产品工艺单、生产报表、流转卡和必须的生产产品留样等。

3.2.1.3所有的车辆必须在对应车位的停车位置上,且将每辆车由各部门包干至每班责任人,要求每星期清洗2次(使用频率高或天气原因要增加清洗次数),并且填写清洗记录内容,保持车辆的清洁有效和正确的归位。

3.2.1.4垃圾袋(箱)应该放在规定位置上,一旦满载由各机台负责立即运送至废料场。

3.2.1.5半成品区和成品区的产品应该有清晰的标识,并始终保持区域内地面的清洁,原则上不允许将半成品和成品放置于车间外主通道内(只可作半成品暂时过渡放置),区域内堆放品必须按规定放置在规定的标识线内。

半成品所附带的捆扎带、外包缠绕膜、废夹板(纸质)、发泡垫片等应该及时清理至垃圾袋(箱)中。

车间内的空铲板应该及时搬运至指定区域。

放置半成品的木质铲板上必须铺垫瓦楞纸板或牛皮纸张,不允许膜卷着地或直接与木质铲板接触。

使用塑料铲板时要保持铲板表面清洁无异物(此项工作由各车间、仓库领班负责指定员工清扫并监督),保证半成品区和成品
区清洁整齐。

仓库对库房物品的有序堆放负责(仓库领班负责,储运主管负责监管)。

3.2.1.6为防止异物落入产品中,废刀片必须放置于机台上规定的小盒中,严禁乱扔。

操作人员使用、领用刀片、刀具按《刀片、刀具管理办法》执行。

3.2.1.7印刷生产现场应控制化学溶剂的存放,盛放少量擦机用酒精的桶应当随时盖好,并在桶外有清晰明确的标识,不允许有任何无标志、无盖的化学品在生产现场;清洁有关物件时,对于清洁地坪卫生时须采用先铲、后扫再用
浸蘸溶剂的擦布擦的方式,不得采用“大量泼洒”的方式清理。

不允许任何杀虫剂、杀虫喷雾器在生产现场使用。

3.2.1.8所有管道、消防水箱、消防灭火器、电控箱、工具箱表面无积灰,保证使用完后关闭状态;门、窗保持洁净,墙壁、顶面保持干净无蜘蛛网(尤其注意墙角、边的卫生);车间和车间周围排水通畅无积水。

3.2.1.9公司各茶水间的地面保持洁净,无积水、无杂物和化学品污染;茶水台台面干净无污染,积水盘中清洁无积水,污水桶每班至少清理一次;电热茶水箱上无积灰。

车间办公室保持地面、墙面清洁,办公桌面保持整洁,无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在现场。

3.2.2管理职责与分工
3.2.2.1车间内的环境整洁责任人为各班组领班;车间应对半成品、成品的有序堆放负责(具体落实为各生产设备的机台机长负责);各车间主管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环境整洁负责监督和管理,对违反者通知人事行政部门进行处罚。

3.2.2.2车间外的清洁由人事行政部门的保洁员负责日常的勤杂工作(包括洗手、消毒池的清洁,每天至少清洁一次);对其他区域部分的清洁由保洁员负责(包括门窗、走道的清洁,每周至少清洁一次)部门主管负责监督检查。

3.2.2.3各车间内的所有管道、消防水箱、消防灭火器、电控箱等清洁工作由各车间主管负责指定人员负责,以保证每周最少清扫一次的频率,保持环境清洁,并且负责监管。

3.2.2.4机台的操作员工对机台所有部位、机台周围、辅助工作台及其周围的卫生清洁负责;机台操作员工对设备及辅助工具的清洁、保养负责。

3.2.2.5车间应划分个人卫生包干区,对车辆定置负责,对纸管定位负责;责任由车间主管分配到人,并按照每个轮班的最后一天必须清洁一次的频率打扫车间,不符合项目对车间主管进行处罚。

3.2.2.6人事行政部门的保洁员对大通道之间的通道清洁卫生负责;对公共的参观通道的清洁卫生负责。

3.2.2.7厂房以外的大环境清洁(包括草坪、废料场等)由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保洁员(包括使用者部门)负责清理,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检查,对不负责任的给予处罚。

3.2.2.8技术部与质检部部门对产品质量检验室(实验室)的清洁卫生负责(包括检测的仪器、仪表)。

3.2.2.9公司各茶水间的环境清洁由人事行政部门的保洁员负责清扫,部门主管负责监督检查。

4.表单
4.1日常工作区域清洁记录
4.2各机台、车辆清洁记录
4.3厂纪厂规巡查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