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危险源的辨识与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危险源的辨识与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5.4定性、定量评价 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 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导致矿山 重大事故的危险度进行定性、定 量评价,给出引起重大矿山事故 发生的致因因素、影响因素和事 故严重程度,为制定安全对策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
5.5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2)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5.6 安全评估结论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超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跨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瓦斯、 粉尘等)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第五节 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原则
3、引起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 1)放炮后过早进入工作面看回火 2)盲炮处理不当或打残眼 3)炸药运输过程中强烈振动或磨擦 4)装药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 5)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 6)警戒不到位,信号不完善,安全距离不够长 7)爆破器材质量不好 8)非爆破专业人员作业,爆破作业人员违章
4、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场所 1)炸药库 2)运送炸药的巷道 3)爆破作业的工作面 4)爆破作业的采场 5)爆破后的工作面 6)爆破后的采场 7)运送矿岩的巷道
二、危险源的构成要素: 1、潜在危险性: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 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 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2、存在条件:指危险源所取处的物理、化 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如:压力、温度、稳定 性、坚固性、障碍物等。 3、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 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 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热能是 易燃、易爆物质的敏感触发因素,压力升高是压 力容器的触发因素等。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 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 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第二节 危险源的辨识
• 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 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 方法进行辨识,评价其危险大小等级,从 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达到消除其存 在的事故隐患和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降 低事故的发生率。
•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21日 17:17)报道: 近些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在100 万起左右,死亡人数在13万人以上。其 中一次死亡10到29人的特大事故,平均 3天就有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 别重大事故,平均30天一起。2003年上 半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 大事故68起,死亡1238人。每年各类事 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4000亿元以上。 NhomakorabeaA
B
C
较容易发生
不容易发生
D
E
难以发生
极难发生
严重程度等级分四级
严重程 度等级
Ⅰ
等级说明
破坏性
事故后果说明
人员死亡或系统报废
Ⅱ
Ⅲ Ⅳ
危险的
临界的 可忽略
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或 系统严重损坏
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或 系统轻度损坏 人员伤亡程度和系统损坏程度 都轻于级
第三节 矿山企业危险源的特点
• • • • • • • 分布范围广 形式多变 影响因素多 具有隐蔽性 产生伤害具有偶然性 工人素质低 作业环境差
第四节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 代码》(GB/13861----1992)的规定,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 六类。
• • • • • •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第五类 第六类
物理危险和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将危险 因素分为20类。
1)爆破作业面 2)炮烟流经的巷道 3)炮烟积聚的采空区 4)炮烟进入的峒室 5)盲巷、盲井 6)通风不良的巷道 7)采空区
三、地压灾害
引起地压火灾的原因: 1)采矿方法不合理; 2)穿越地压活动区域; 3)穿越地质构造区域; 4)矿柱被破坏; 5)采场矿柱设计不合理或 未保护完好; 6)在应该进行支护的井巷 没有支护或支护设计不 合理; 7)遇到新的地质构造而没有 及时采取措施; 8)其他地压活动的影响或破 坏; 9)采场或巷道施工工艺不合 理;采场或巷道施工时违章 作业; 10)遇到新的岩石而没有按岩 性进行施工; 11)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 12)爆破工序不合理; 13)爆破施工时违章作业等。
二、注意事项:
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 3、找准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 4、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导致重大事故的 危险、有害因素
第八节 矿山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一、爆破危害
1、爆破作业中的几种意外事故: 1)拒爆 2)早爆 3)自爆 4)迟爆
2、爆破产生的有害效应: 1)爆破地震效应 2)爆破飞石 3)爆破冲击波 4)地下爆破有毒气体
• 地压灾害危害: 1)采场顶板大范围垮落、陷落和冒顶危害 2)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片帮、冒顶危害
四、电气事故危
• 电气火灾产生原因 • 电击触电危害 • 电伤触电危险
五、坠落危害
矿山可能产生坠落伤害事故的有:
• 天井、溜井的高处坠落; • 检修安装设备时的高处坠落; • 人员在倾斜或垂直道中的坠落和摔到、滚 落; • 人员在狭小空间的(巷道、硐室)的碰撞; • 矿石、设备、工具等坠落物的砸伤;
2 安全评估目的与基本原则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评估目的 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 全生产方针,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 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非煤矿山安全 生产状况评估,提高非煤矿山企业本 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评估的基 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非煤矿 山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合法、 自主地开展安全评估。
• • • • 科学性 系统性 全面性 预测性
第六节 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 2、类比方法。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事件树(ETA)分析法。 2、事故树(FTA)分析法。
第七节 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的内容
一、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1、选址及环境条件 2、工业区平面布局 3、建(构)筑物 4、生产工艺流程 5、生产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 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工时制度、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8、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 生活卫生设施
二、中毒、窒息危害
1、中毒、窒息的原因大致如下: 1)违章作业。 2)通风设计不合理。 3)由于警戒标志不合理或没有标志,人员意 外进入通风不畅、长期不通风的盲巷、采 空区、峒室等 4)突然遇到含有大量窒息性气体、有毒气体、 粉尘的地质构造,导致人员伤亡。 5)出现意外情况。
2、中毒、窒息场所:
5.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非煤矿山的生产、周边 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识 别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 害因素。
5.3现场核实检查评估 针对危险、有害因素及现场情况, 应用《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评估现场检 查表(地下开采)》(见附录D)或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评估现场检查表 (露天开采)》(见附录E)或《非 煤矿山企业安全评估现场检查表(采 石场)》(见附录F),对现场设施、 装置、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评估。
十二、放射性危害
•铀 •氡
十三、其他危害
• • • • • 压力容器爆炸危害 高温危害 腐蚀危害 雷击灾害 地震灾害
第九节 矿山危险源控制和管理
安全评价的目的: • 一是要预先发现系统的危害性,系统 存在什么问题和隐患,并预测事故后 果的严重程度。 • 二是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消 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 • •
建立矿山企业危险控制系统 建立危险源分级管理体系 危险源分级控制和管理办法
湖南省非煤矿山 安全生产现状 评估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标准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和 《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 状况评估工作的通知》(安监管管一 字[2003]40 号)制定,规定了非煤矿 山(石油、天然气开采除外)企业安 全生产状况评估的目的、基本原则、 程序、内容和要求,适用于对非煤矿 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评估。
5 安全评估程序
1)前期准备工作;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现场核实检查评估; 4)重大危险源的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做出安全评估结论; 7)编制安全评估报告; 8)安全评估报告管理等。
5.1 前期准备工作 明确被评估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 调查,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 标准及非煤矿山的资料。 非煤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 估需要非煤矿山企业提供资料参考目录 见附录A、附录C。 非煤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 估需要非煤矿山企业提供资料参考目录 见附录B、附录C。
• 在高噪声环境中作业,人的心情烦躁, 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可 诱发事故。 • 噪声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振动是生产中 常见的危险因素,它与噪声相结合作用 于人体。
十一、火灾危害
• 火灾事故的一般原因
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 2)设备不良的原因 3)物料的原因 4)环境的原因 5)管理的原因 6)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 7)人为纵火或放火
六、提升运输事故危害
• 竖井提升 • 斜井提升 • 水平运输(机车运输)
七、机械伤害
– – – – –
掘进机械 装截机械 运输机械 钻探机械 水泵、电机等转动设备等
八、水害
• 造成水害的原因 • 危害及破坏形式
九、粉尘危害
• • • • 爆破作业 铲装作业 运输作业 破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