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统失调的表现及原因

感统失调的表现及原因

感统失调的表现及原因
——作者:王铎龙之前我们通过小哪吒讲了注意力的问题,我们再看看小哪吒身上还有哪些幼儿常见的感统失调问题呢,没有经过产道挤压的小哪吒,直接就缺少了人生第一堂感统课,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触觉和本体感的体验和学习,又加上活动空间有限,这导致他情绪控制能力差,易怒焦躁,脾气大有攻击性,像这样因为触觉失调而产生成长问题的儿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屡见不鲜,这样的孩子通常表现出不听话,顺着他的意思还好,不顺着就大声尖叫,甚至用摔东西,咬人等方式发泄,愿望达不到就大发雷霆,动辄撒泼打滚,大哭大闹,倔强,逆反,任性,不能和小朋友和平相处,不善表达,攻击性强。

而这些表现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以下几点:
1.家人过分溺爱,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过分疼爱孩子,总害怕孩子受委屈,为了博取孩子的欢心,对孩子有求不应,而从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适当,结果逐渐导致孩子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不管做什么事,都会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

而很多时候孩子一发脾气,大人又立刻满足,结果就让孩子误以为发脾气是满足愿望和要求的有效手段,并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2.家长对孩子要求太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做得不好,或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就严加训斥,甚至施行打骂教育,一方面会让孩子
的情绪不断压抑,最终在某一刻爆发出来,一方面又会促使孩子效仿家长,喜欢用暴怒,甚至攻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父母本身就是脾气特别暴躁的人,家里时常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儿,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被同化,变得暴躁易怒。

4.剖腹产,被父母限制过多,保护过度的孩子(比如,剖腹产的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洁癖症母亲不允许孩子玩水玩沙等。

)在两岁之前没有获得足够的触觉营养,而触觉又是神经体系的营养,所以他们便很容易出现一些类似于缺乏安全感,脾气暴躁,容易攻击他人一类的触觉敏感问题。

接下来,我就给家长朋友们提出几项建议,希望能够在之后的育儿道路上,帮助到大家:
1.家长不能过分宠溺孩子,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允许的事情绝不向孩子妥协。

尤其要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莫要朝令夕改,也莫要爸爸认为是坏事,妈妈说好,爷爷同意的事,奶奶非要阻拦。

否则你们很容易造成孩子意识的混乱和挫败心理,出现烦躁情绪。

2.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动不动就火冒三丈或大声争论、争吵。

始终记住一句话,“父母在做,孩子在看!”
3.父母不要助长孩子的坏脾气,尤其切忌反复用“就不能好好说吗?”“就不能不要发脾气吗?”这样的语言来强化孩子发脾气
这件事,相反,运用转移注意力,冷处理等的方法,让孩子的坏情绪逐渐消散,才是更好的选择。

4.由于现在很多孩子情绪暴躁的根本原因还是触觉敏感,所以,父母平时多给孩子做一做皮肤按摩,多带孩子去玩水玩沙等,降低孩子的触觉敏感度,同时经常用爱抚、亲吻、微笑的方式与孩子互动交流,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安全感,也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时间原因,最后我们再分享一种常见的感统失调引起的儿童成长问题,那就是孩子自卑、缺乏自信心,这类孩子日常表现
胆小、退缩、不擅与人交流,特别是进入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差,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

小时候看起来只是比较安静,慢慢长大之后父母才发现不爱表现,缺乏自信心。

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做什么事情首先都是否定自己,即使别人夸奖和鼓励,也很难过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敏感、紧张、焦虑,容易因小事烦躁不安,担心害怕。

害怕面对和尝试新事物。

沉默、孤僻,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或在游戏中选择旁观,不参与其中。

反复提问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频繁希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认同。

有时候也会表现得好胜心强。

而造成这些表现的原因,主要是:
一.父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
孩子长到两岁左右往往感到自己很能干,喜欢用“我来”“我会”“自己做”等语言表达,这就是自信心的萌芽。

这时如果家长
帮助他操作,他会得到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在无形中也会开始发展。

但是,如果成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原本具备的自信就逐渐减弱,甚至完全失去自信,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等,形成了缺乏主见、依赖他人、畏首畏尾,在受到失败、挫折后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

二.父母过多否定、过高要求
做为家长,本来应该懂得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但是,由于孩子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而有些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要求过高,稍不如意就加指责,态度极不冷静。

结果,面对过高的要求过多的否定,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会受到伤害。

三.父母横向比较、故意贬低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的评价是他们认识自己的依据。

但往往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

经常有父母拿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往往说辞是这样的:“看看人家某某某,多聪明,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会做好多,你怎么什么也不会。

”“你真让我生气”……诸如此类的话,孰不知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横向评价特别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

那么改善这种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呢,我在这里举出几种供家长参考:
1.当孩子感到困难和苦恼时,应帮助孩子找到长处,这样,某些方面的不足就会以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达到平衡。

2.帮助孩子分析他的优势。

引导孩子向最可能成功的方面努力。

3.和老师交流情况,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表现,对那些尽了很大努力,还有差距的孩子,应适当降低要求。

4.避免过分保护。

要使孩子成为有自信心的人,就应在孩子儿时加以培养。

溺爱孩子会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显得力不从心。

5.惩罚孩子时也要注意场合,特别注意在外人面前不要批评和惩罚孩子。

6.父母要爱孩子,尊重他,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

7.不要在别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可能会养成自暴自弃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