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税务部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模板)
按照通知要求开展了2019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
现将我局各部门自我评估情况及重点内部风险防控计划报告如下:
二、内控内生化情况
(一)内生化措施的实施情况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
设置的内部控制
措施种类
实现的
环节数量
实施效果
职责分工控制
10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
4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授权审批控制
6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流程控制
5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公开运行控制
4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痕迹记录控制
1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其他控制措施
1
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
注:“实现的环节数量”以实现的具体业务环节分别计算,如行政处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纳税人定期定额核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的,计数2次。
(二)本年度内生化的风险防控措施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
风险防控
措施种类
实现的
环节数量
实施效果
无
事前预警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中阻断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后筛查
□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
(三)内控内生化成果展示情况功能
具备展示条件的
应用软件(个)
已实现展示的应用软件(个)展示效果
在应用软件展示
□好
□一般
□不理想
向内控平台推送
R好
□一般
□不理想
注:本表中“应用软件”指本级开发的应用软件(四)内控内生化建议的响应情况
问题及建议来源
反映数
处置数
完善数
内控管理部门提出的本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建议0
注:“处置数”包含对所提出内生化问题及建议的回复、采纳等情况,“完善数”指针对提出的内控内生化问题或建议,已在年度
内对相关软件中进行完善,解决相关问题或设置内控内生化环节。
三、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
(一)本地区存在的内部重大风险
在内部风险防控工作中,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岗责明确、流程规范为基础,通过对表面和深层次风险点的查找,并积极实施预防
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清、工作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达到
了风险防范、规范执法的目的。
2019年,未发现有内部重大执法风
险
(二)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包括防控的手段、效果和经验等)
1.明确职责。
从税收风险的角度来来明确职责,一是按事分岗,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管户向管税源信息、管事的转变;而是
人机结合,充分利用内控平台,实现过程控制;三是强化岗位衔接,明确业务的发起人、各环节承办人、各层次的风险监督人。
3.制衡有效。
围绕税收执法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通过岗位分工协作,达到有风险的事项有人处理,管理上的漏洞有
人解决、上一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人监督,化被动为主动,建立
制衡有效的税收风险防范运行机制,达到动态防范的效果。
二是在监督方式方面,从内部流程考核、法制科日常考核和内控领导小组考核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
层层防范,监督到位。
实施内控管理以来,通过前期的风险防范工作开展,主要有以下效果:
1.考核差错率逐渐降低。
针对内控平台设定的考核项目,我局通过风险提醒和责任追究,逐步实现了“依法执法、规范操作、权力
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2019年我局没有产生由于执
法人员本身原因造成的执法过错。
2.档案管理逐渐规范。
税务档案是执法痕迹记录。
我们以风险防范为先导,创新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保证征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注重开发利用,强化征管档案的增值利用,通过档案规范管理提高执法水平,有效地减少执法风险。
(三)防控中存在的不足及难点
1.内控工作缺乏法律法规支撑。
目前内控工作已成为税务系统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制约、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纳税人权益的作用。
但有关立法工作比较滞后,缺乏针对内控工作的法律法规。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还缺乏理论指导,没有一个法律理论体系。
2.税务系统部分干部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推广以及效果与广大干部职工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关系。
内部控制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都是普通的干部职工,目前部分干部职工认为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了一种考核和负担,没有上升到廉政风险防控的高度来重视;有些人员认为内部控制过于繁琐,增加了日常工作负担。
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推广、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会带来很多问题。
四、内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首先,形成的内控机制文本多数停留在纸上,装订在本上,没有很好地融入日常管理中去,仍存在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其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其成为一个循环推进、不断改善的机制,这样才是有效的监控机制,实际上形成内控体系后,却没有强调制度本身的持续完善,这就在客观上把内控体系建设留在了纸面上,无法真正去落实、去产生有效防控。
(二)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包括内控内生化)
首先是信息化监控在业务管理环节的运用不到位。
理论上,内控体系应该涵盖税收业务管理的每个事项和环节,但是,就目前的信息化监控来说,还没有做到。
其次是在行政管理环节,信息化管理
基本处于空白。
除了少量内部税务管理事项已纳入信息化管理之外,大部分的行政管理事项本身都没有纳入信息化管理。
(三)内控监督方面
目前内控机制建设本身有待完善,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健全。
考核工作的定性与定量的依据不够明确,有些过错环节无法
核实确定,容易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过错责任追究方式不够明确,无法追责到位。
还有,在目前的考核体系和单项的问责规定中,确
实存在干部多做多错的情况,考核评价体系无法起到奖勤罚懒的正
面引导作用。
五、内部控制的改进计划
加强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加强考核监督,有针对
性地制订防范措施,把对权力的制约,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预防和减少工作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基层税务部门作为参与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通过实施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可以以清单形式对各项权力的边界进行明确规定,公开权力运行过程、运行方式,清权明责,在便于社会监督的
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解决由于行政执法权力界限不明、缺乏监督
而产生的税收权力运行不规范、执法责任不清或者责任追究不严的
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
风险奠定基础。
(二)强化考核监督,促进内控体制机制建设
内部监督是内控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保障,通过有效监督能够发现内控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不断提
高内控机制运行质量。
一是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
有效的内控机制及工作考核机制,当人员调动、职能变化以及外部
政策等发生变化时,从制度设计、手段适宜性、执行效果等方面进
行深入剖析,进一步修复漏洞,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评价―
反馈―评价的有机循环内控机制,确保整个防控系统“活”起来。
二是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目标管理考核等
各项考核整合起来,通过指数化管理、风险报告制度等工作措施,
建立系统完整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内控机制考核体系。
严格奖惩
机制,将内部考核监督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是加强内部监督成果利用与转化,促进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
制的不断提升和健全;强化税务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严格控制
自由裁量权,有效维护内部监督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信息支撑,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依法运行
依托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将更多的执法管理事项纳入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完善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排查
税收执法中可能引发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风险点,实现自动预警,及时示警,实时推送风险提醒,增强科技防控能力,推动税务机关
内部治理现代化。
对还没有纳入系统运行和一些由各自单独系统运
行的事项纳入内控机制平台统一运行,尽量减少机外运作。
这样既
可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高内部管理透明度,又解决了廉政监控
缺乏数据源、廉政风险评估缺乏依据的问题。
在全系统实行全员全
程绩效考核,实现税收执法“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纠错”的
工作机制,使各种执法偏差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六、2020年内部风险防控计划
(一)优化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的重要地位
(二)充分发挥内控领导小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