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人机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无人机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图7执法
3 数据可视化
环境监测执法注重时效性,企业的违法偷排情况可 能只会出现在某个时间段,甚至只是某一个瞬间,这也 是环境监测取证难、执法难的原因之一。
在大气污染调查工作中,无人机配备的气体传感器 会获取大量的实测数据(见图6),传统利用excel进行 数据分析及管理的办法不仅无法直观展现污染物的空间 分布形态,大量数据还需多个工作日的处理和分析才能 得出相关结论,难以为下一步的监测管理和治理工作提 供决策支持。
图4 PM2.5垂直分布规律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2018.2
55
Focus on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
在实际应用方面,一些无人机生产企业已先行在东 莞市等多个地市使用带有气体监测仪的无人机进行监 测,协助环境监测执法(见图5),同时环境监测大队 依据无人机的监测数据,发现并查处了不少违法企业。
2 无人机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 可见光相机 目前在环保方面应用最广的,就是传统的无人机+可
见光云台。某些企业甚至简单地购买几台“精灵”(无 人机),对人员稍加培训,就形成“环保无人机监测队 伍”。
不可否认,单纯的相机甚至变焦相机已能够给环境 监测带来新的思路,但可见光相机对大气污染物的观测 仅停留在拍照、视频阶段(详情见图1),缺乏精准监 测数据作为支撑,并受光照、雨雾、摄像头低分辨率等 因素的影响,只能对污染浓度较大的可见性污染源(如 黑烟囱、秸秆焚烧等)进行监控。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
件下进行监测,热像仪的热分布可视化、测温等特性能 够较有效地发现夜间生产的排污企业(见图2),可作 为遏制夜间偷排的一种手段。
征因子的监测方式。 以大疆M100搭载传感器为例,配合航线规划自动
飞行,不到20分钟就能覆盖1平方公里区域的20~30家 工厂,得出气体浓度分布情况,其效率是传统环境监测 人员地面巡查的百倍,同时一并解决了数据、影像、定 位等问题。
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涉及区域范围较广、区域之间污 染物传输量大、污染源种类多、污染因子相对复杂等特 点,环境监管难度非常大。传统的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站 房用地面积大,加上其成本及后期运营费用较高,因此 很难进行大面积、精密化布点,并且基本上“说不清污 染来源”。即使花大价钱采取空气监测站加密的方式进 行监控,但以点位进行布置的监测数据始终很难判断污 染源迁移和扩散的情况,更无从确定污染发生的直接源 头。
常规可见光载荷在环保方面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环 境监测人员难以有效地使用,买回来用不着,最后只会 沦为展示道具。 2.2 红外成像
红外成像仪在电力巡检上已广泛应用。在环保应用 方面,搭载红外成像仪的无人机,可使无人机在夜间条
54 中国环保产业 2018年第2期
Focus on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随着技术的进步,便携式传感器的精度(如图3)尤 其是基于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方法的传感器,其检出 限、精度甚至可达到ppb级别,已完全可满足测量大气污 染物浓度的要求。
图1 无人机发现的某个正在排放的黑烟囱
线性误差(ppm)
异丁烯(ppm)
图3 高精度VOCs传感器的检测曲线
在理论支撑方面,彭仲仁[1]教授带领的上海交通大 学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早在2011年就已对无 人机在空气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其《基于无人 机(UAV)技术的城市空气质量4-D监测研究》《基于 无人机观测的PM2.5垂直分布规律研究》(见图4)等多 篇论文已被多次引用。
图2 某企业日间(可见光)和夜间(热成像)风机影像
但热像仪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过大,且不同种类企业 的热分布形式不同,排放温度与排放量没有必然的关 联,相关模型复杂需较长时间比对和监测才能得出检测 结论,难以满足环境监测的迫切需求。 2.3 气体传感器
“无人机+气体传感器”即通过无人机搭载多种因 子(如VOCs、SO2、PM2.5)的高精度气体监测传感器或 气体采集装置,在测区进行大范围巡查,以寻找污染特
而可视化处理能够充分挖掘数据隐含的空间关联, 揭示气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见图7、图8),有助 于科研人员、监测机构科学直观地判读并分析大气污染 情况,高效快速地检测方式可为后续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提供支撑依据,节约人力成本。
图8 结合高程的3D可视化数据分布
4 案例
某日夜晚,环保局接到居民投诉有刺鼻异味,环境 监测人员迅速派出两台气体监测无人机对划定区域进行 气体监测,通过气体监测地面站显示的数据直观地查看 区域的气体浓度分布(见图9)。区域1的VOCs浓度均高 于其他3个区域,VOCs的平均浓度为0.1580ppm,VOCs浓 度最高值高达0.7961ppm,同时发现2个波峰位置,从而 锁定污染源(见图10)。寻找到排放气体的污染源并锁 定目标后,安排执法人员进行突击检查,在短时间内快 速处置了环境突发事件。
关键词:无人机;大气环境;数据;可视化;监控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8)02-0054-04
1 引言
当前,我国多地区面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巨大压 力。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只有精确找到本地污染物排 放的来源,结合地理、气象、环境衍生等众多原因综合 分析,才能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精准决策和快速应对。
Focus on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
无人机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李琪
(广东慧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123)
摘 要:无人机基于可见光相机、红外成像相机、气体传感器三方面搭载设备,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 实时监控,克服人工、视频、监测站等监管存在的数据支撑不足等问题,克服地理阻碍,实现精准监控, 满足环保部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需求。结合可视化处理能够充分挖掘数据隐含的空间关联,揭示气体污 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有助于直观判读、分析大气污染情况,为后续的治理措施提供支撑依据。
地方政府需要一套快速、高效的监测系统进行实 时监控,克服人工、视频、监测站等监管存在的数据 支撑不足等问题,实现精准监控,以满足大气污染防 治的需求。
“大区域”“精准”“高效快速”,无人机技术仿 佛就是面对这样的关键词产生的,但环保无人机市场却
一直以来少有人问津。无人机与大气环境监测能否擦出 火花,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