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

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审核:审定:编写:*****************公司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施工计划3.1施工方针3.2施工准备3.4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3.5施工材料3.6施工进度计划四.施工工艺枝术4.1冠梁施工4.2锚索施工4.3土钉墙施工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5.1安全管理5.2安全教育与培训5.3安全检查5.4安全措施5.5基坑预警5.6安全预控措施5.7基坑应急措施5.8基坑变形监测六.劳动力计划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以东,*******以北,北外环路以南,******以西。

距****市最近约2Km,,地表高差为2.0m,场地较为平坦,。

基坑开挖深度8.0m。

基坑采用土钉墙、锚索复合土钉墙方案支护。

锚索:设置于第2排,索长15米,孔径150,锚固段长10米,由2根φ15.2,1860级钢绞线组成,设计预应力150kN。

土钉墙:放坡坡比1:0.3,土钉布置于地面以下1.5 m、3.0 m、4.5 m、6.0m、7.5m;土钉水平间距1.50m。

灌注Pc32.5MPa水泥净浆,土钉主筋为1φ18HRB400钢筋。

面层为C20喷射混凝土,厚度0.8mm,网筋采用φ6@150×150钢筋网片。

1.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 地形及地貌场地地势平坦,最大高差2.0 m,地貌单元属汉江左岸二级阶。

(2) 地层根据钻探揭露描述结合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结果,基坑支护工程涉及地层主要为1层粉质粘土,现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稍湿,局部及底部可塑。

刀切面具油脂光泽,干强度高,韧性大。

局部夹灰白色粘土团块,偶见铁锰质结核,底部含水量增大,粉粒增大。

二、编制依据(1)《********基坑支护设计图》(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 50739-2011);(7)该工程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三、施工计划3.1施工方针(1) 总体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令和地方法规。

重合同、守信誉,科学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创建文明工地。

(2) 控制目标工期控制目标:按合同约定工期,争取提前。

质量控制目标:100%合格率,以质量求效益,达合格工程标准。

安全施工目标:确保施工安全,无重大人身、机械、质量事故发生。

文明施工目标:强化施工现场科学管理,文明施工。

3.2施工准备(1) 组织准备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组成一个以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各工序负责人具体实施的完整管理体系。

(2) 技术准备1)优化施工方案,向监理公司及甲方报审。

做好开工前的岗位、技术、安全培训,学习有关规范、设计图纸,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2)进行测量控制基准点交接,并复核。

3)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编制施工预算及工料分析,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收集施工所需技术资料,准备好各种施工测量及检测仪器及工具、施工表格。

会同设计人员解决施工中疑难问题。

4)施工材料进场,向监理公司报验,并做好原材料复检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做好试块的标养工作。

(3) 施工现场准备1)进入施工现场,首先修通场地道路,规划车辆行驶路线,保证设备、原材料运输通畅;安装配电盘,保证施工用电;接通水管,保障施工用水。

做到“三通一平”。

2)作好现场布置,搭设临时设施。

3)在场地重要地段悬挂标志牌。

在基坑四周边缘搭设护栏。

(4) 施工机械准备1)施工设备进场,及时向监理公司报验。

2)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学习。

3.3施工用水、电计划(1) 施工用水计划现场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最大每小时用量为5m3左右。

(2) 施工用电计划施工现场主要的用电设备如下表1,根据设备的同时运转机率计算,施工现场总用电量约为210kW。

3.4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本工程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见附表1,其它设备: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

主要机械设备表23.5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用量表表33.6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工期从签定合同之日起,30个日历天施工完毕。

当遇雨雪天影响施工时,工期顺延。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横道图附表4。

四、施工工艺技术本工程采用预应力锚索—土钉墙支护方式进行基坑支护,具体施工顺序如下:(1)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资料,引测场地内的施工控制点,测放基坑底边线;(2) 基坑开挖至地面以下1.7 m进行第一排土钉、面层的施工;(3) 基坑开挖至地面以下3.2m进行第二排土钉或锚索及面层的施工;(4) 待锚索注浆结实体及桩、腰梁强度达设计值的70%进行锚杆的张拉锁定(5) 基坑开挖至地面以下4.7m进行第三排土钉、面层的施工;(6)基坑开挖至地面以下6.2m进行第四排土钉、面层的施工;(7)基坑开挖至地面以下8.0m进行第五排土钉、面层的施工;4.1锚索施工4.1.1施工机具钻孔机、拔管机、注浆泵、电动油泵、千斤顶、控制仪表等。

4.1.2作业条件锚索成孔作业面低于锚索孔口标高800~1000mm,并平整好操作范围内的场地。

4.1.3施工工艺流程1)锚孔测放严格采用边挖边加固的施工方法,即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不得一次开挖到底。

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

2)钻孔钻机就位:锚孔钻进施工,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允许误差±2.0°。

钻进方式:采用潜孔钻跟管钻干钻成孔,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杆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

钻进过程:钻进过程中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如遇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处理。

孔径孔深: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

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锚孔检验:锚孔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预应力锚索的制作锚索下料或编束后如搁置时间较长,应采取临时防锈措施。

锚索全长范围内应焊对中支架,间距2m,锚索入孔时,不过多地来回抽动锚索体,且送入孔道的速度应均匀,防止损坏锚索体。

4)锚索安装锚索入孔前对钻孔重新进行检查,对塌孔、掉块应清理干净,不得欠深。

安装前应对锚杆体进行详细检查,核对锚索编号与钻孔孔号,并对损坏的配件进行修复和更换。

推送锚索时用力要均匀一致,应防止在推送过程中损坏锚索配件。

推送锚索时不得使锚索转动,在将锚索体推送至预定深度后,检查注浆管是否畅通,否则应拔出锚索体,排除故障后重新安装。

5)灌浆锚固段灌浆在锚索入孔后即可进行,自由段灌浆则在锚杆张拉锁定后进行,浆液配比0.5左右。

进行张拉时锚固体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

6)张拉锁定待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张拉采用隔二拉一;锚索正式张拉前,要取设计拉力的10%~20%,并对锚杆预张拉l~2次。

锚杆张拉要求定时分级加荷进行,张拉时由专人操纵机械、记录和观测数据,并随时画出锚索荷载——变位曲线图,作为判断锚索质量的依据。

当锚索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即可锁定拉杆。

8)腰梁施工在锚杆施工后,按设计要求进行腰梁的施工,调整槽钢底面与锚索体垂直,保正与面层密实接触。

4.2 土钉墙施工(1)土方及刷坡土方开挖应分层进行,支护一层,开挖一层,坡边留置0.05米由人工清理。

(2)土钉施工1)定位:土钉施工前,根据支护设计要求,采用钢尺定出孔位,做好标记。

(2)土钉安放孔位允许偏差±100mm,孔深允许偏差±50mm,按设计要求以15°倾角成孔。

做好每孔的工作记录,遇异常情况(如障碍物,塌孔等)应及时通知负责人处理解决。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孔内注浆。

(3)注浆灌浆材料采用Pc32.5MPa普硅水泥净浆。

注浆时,封孔器封紧钢管口,在注入浆液后,浆液从钢管外壁溢出后,即完成一个孔的注浆。

初凝前要进行二次补浆。

(4)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1)铺设筋网土钉墙混凝土面层采用φ6@250×250钢筋网片,外放横竖Φ14的加强钢筋于土钉结点处交叉,横筋放置于土钉弯头内,竖筋位于横筋内侧;加强钢筋之间的搭接采用焊接方法,φ6.5的钢筋采用搭接。

2)喷射混凝土在土钉施工完毕及面层铺设好网片后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喷射混凝土设计强度C20,厚度80mm。

一次施工。

(6)原材料及材料配比要求1)工程所用钢材要有出厂证明,并抽样进行复查合格后才能使用。

2)水泥采用Pc3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取样进行安定性及强度试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砂石质量要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4)注浆材料配比:注浆水泥砂浆水灰比0.4~0.5,具体依据施工情况调配。

五.施工安全保正措施5.1安全管理(1) 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2) 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本项目的项目经理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5.2安全教育与培训(1)开工前,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对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2)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教育,使操作者增加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正确、认真地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的行为,了解和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使操作者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

(3)采取激励措施,使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

5.3安全检查成立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作好充分的安全检查准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行为。

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将安全生产提到议事日程上,坚持“五同时”管理。

事故处理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

安全员、各岗位的安全负责人时时检查,安全检查小组每周检查一次,并配合各单位及社会职能部门的安全检查,将安全检查结果进行评比,上报公布,进行奖罚。

5.4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及我单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