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

反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

化工之友 FRIEND OF CHEMICAL INDUSTRY 2007(9) 6次
参考文献(5条) 1.Air Products and Chemicas Inc 查看详情 2.朱长乐;刘茉娥 膜科学技术 1992 3.刘茉娥 膜分离技术 2000 4.Kim S N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70 5.Zahid Amjad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Technology 1998
是膜完美程度的标志之一 它是在膜一侧加入已知渗透压的盐水
溶液 另一侧加外压 当两侧无流动时 用外压与渗透压之比
来求得的

P/
Jw=0
为膜两侧无流动时 溶质的渗透性 它是在一定的时间
间隔中 分别测定浓度的变化和渗透压变化计算求出的
4 反渗透与其他方式脱盐过程的比较 反渗透作为目前工业上有效的水脱盐过程中最新的一种过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gzy200709014.aspx
我公司新建污水处理场年产三泥大概10475吨左右 对三泥 处理只是将三泥集中到一起 经过初步沉降切水之后 沉降物由 其他单位拉走处理
那么 如何彻底处理三泥 减少污染 我们根据三泥的性 质作了一些试验
2 处理方法试验
2.1 三泥分类存放 活性污泥 浮渣 油泥的沉降性能各自不同 如果直接将
三者混合在一起进行沉降 那么由于相互间的影响 混合液的 沉降性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 我们作了一系列的试验 以确定 最佳沉降时的存放组合
2.1.1 试验步骤和方法 (1)按照产量的组成比例 分别取下列各组成的混合液1000 毫升
替代了热蒸馏
5 反渗透膜工业的现状 从 Loeb 和 Sourirajan 1963 开发的第一张非对称醋酸
纤维素反渗透膜至今 反渗透膜已有很大进展 目前工业应用 的反渗透膜按操作压力可分为 高压海水脱盐反渗透膜 低压苦 咸水脱盐反渗透膜及超低压反渗透膜三类 以其膜材料化学组成 来分 主要有纤维素膜和非纤维素膜两大类 按膜材料的物理结 构来分 大致可分为非对称膜和复合膜等 其中 在纤维素类膜 中最广泛使用的是醋酸纤维素膜(简称 CA 膜) 该膜总厚度约为 100 m 全表皮层的厚度约为 0 25 m 表皮层中布满微孔 孔径约5-10埃 故可以滤除极细的粒子 而多孔支撑层中的孔径 很大 约有几千埃 故该种不对称结构的膜又称为非对称膜 在 反渗透操作中 醋酸纤维素膜只有表皮层与高压原水接触才能达 到预期的脱盐效果 决不能倒置 非纤维素类膜以芳香聚酰胺为 主要品种 其他还有聚呢喀酰胺膜 疆苯骈味哩膜 聚砜酰胺膜 聚四氟乙烯接枝膜 聚乙烯亚胺膜等等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酰 胺复合膜 是由一层聚酯无纺织物作支持层 由于聚酯无纺织物 非常不规则并且太疏松 不适合作为盐屏障层的底层 因而将微 孔工程塑料聚砜浇铸在无纺织物表面上 聚砜层表面的孔控制在 大约150埃 屏障层采用高交联度的芳香聚酰胺 厚度大约在2000 埃 高交联度芳香聚酰胺由苯三酰氯和苯二胺聚合而成 由于这 种膜是由三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故称为复合膜
参考文献
[1] Zahid.Amjad 1998.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Technology.Water Chemistry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pp62-64.
[2] 刘茉娥, 膜分离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 朱长乐,刘茉娥. 膜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4]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s,Inc.US Patent,1998,4,
3 性能参数 反渗透膜内在性能参数有纯水渗透系数 Lp 反映系数 和
溶质渗透系数 其中 L p 为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和单位压 力下纯水的渗透量 它是在一定压力下 测定通过给定膜面积 的纯水渗透量来求得的
Lp=Jw/ P( =0)

式中 J w 为单位时间 单位膜面积纯水渗透速率 为膜两侧无来自动时 一侧渗透压力与另一侧外压之比
中图分类号 T Q 0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862(2007)05(a)-0016-02
1 前言 反渗透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膜分离技术 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随着近30年来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发展 其应用也从 早期的脱盐发展到化工 食品 医药 电力 电子 冶金 汽车 等工业的废水处理 产品分离和生产高纯水等 目前已成为重要 的化工操作单元
2 反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 反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 使其
它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 有效地去除 水中的溶解盐类 胶体 微生物 热源 有机物等 换言之 反 渗透除盐原理 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 施以比自然渗透压 力更大的压力 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 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到 膜的另一边 变成洁净的水 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盐分的目的 反 渗透过程是一个与自然渗透现象相反的渗透过程 是以压力差为 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 同时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
4.2 电渗析 电渗析是一膜过程 其推动力为横跨
交互放置的阴 阳离子交换膜的电场 当 进料水中的阴 阳离子通过各自的离子选 择性膜形成浓缩盐水时 阴 阳离子便被 选择性的移除 因为浓度较高时移除离子 所需的电流将增大 所以电渗析适用的 TDS 范围通常在 5000 mg/L 以下 在对电 渗透和反渗透间进行选择时 要从经济 所需水质及操作方面予以考虑 4.3 蒸馏
6 反渗透膜的开发方向 鉴于反渗透膜科学与技术的最近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 该
领域中可望有如下的发展 (1)开发能除去小的氯化有机分子的聚合物膜
(2)开发能分离烃混合物的无机反渗透膜 (3)以动力膜为基础 开发无机与有机混合材料膜 (4)采用更先进的物理方法获悉膜的结构及膜中液体的结构 (5)以控制聚合物球粒的尺寸及球粒中聚合物的密度来控制膜 的膜孔尺寸 (6)聚合物球粒的概念也能被用于复合膜的设计 (7)在膜孔尺寸和聚合物 溶液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能发展 更为精确的传递理论 (8)由控制膜孔尺寸和膜溶质相互作用 能开发将混合溶质 分级的膜 (9)膜污染能被膜的设计及膜组件的设计所控制 (10)反渗透和其他分离过程的混合分离系统能日益增长的渗 入到化学工业和有关工业 (11)许多化学的和生物的合成中 能把化学和生物反应与膜 分离想结合
程 从技术和经济观点来看 反渗透是用途最多的脱盐过程 能 适用于很广的进水脱盐范围 而其它技术有的只适用于较高的盐 度 有的则只适用于较低的盐度 具体见表 1 的比较
其中 4.1 离子交换
在低盐度 离子交换较反渗透生产高纯水更具有经济吸引 力 随盐度增加 离子交换需求变低 这是因为再生化学药品需 量增加以及为延长两次再生间的时间床体必须较大的缘故 在选 择离子交换之前必须考虑废料的定期清楚和再生化学药品的费用 将反渗透放置于离子交换之前用作生产高纯水的 粗脱盐 已成 为一个标准方法 反渗透可将进料水中的溶解固体脱除90 ̄95% 这便降低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频率 树脂床体积及再生液量
引证文献(8条)
1.刘长水.李婕.崔雯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纯水机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疗设备 2010(10) 2.张立辉.曹国民.盛梅.刘勇弟.张子间 地下水硝酸盐去除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净水技术 2010(5) 3.范莉莉.陆人武.陈炜鹏 反渗透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技 2009(z1) 4.白雪.李邵博.罗麟.周乾 反渗透纯水机减少弃水及其利用研究[期刊论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5) 5.沈海风.胡孟春.唐晓燕.王文林 反渗透膜装置在饮用水中的的应用[期刊论文]-环境科技 2008(z2) 6.张立辉.曹国民.盛梅.刘勇弟.张子间 地下水硝酸盐去除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净水技术 2010(5) 7.肖凯军.王新.梁燕茹.唐旭东 反渗透膜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8(10) 8.刘长水.李婕.崔雯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纯水机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疗设备 2010(10)
工程技术
化工之友 2007.NO.09
反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
胡敩劼 禹保卫
中国神马集团尼龙化工有限公司 467013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反渗透膜技术的基本原理 性能参数进行了简要介绍 然后通过对反渗透与其他方式脱盐过程的比
较并结合膜工业的现状 提出了该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反渗透 膜分离 脱盐 趋向
热蒸馏技术 如多级闪蒸 多效蒸 馏 蒸汽压缩蒸馏及这些技术的各种组 合 一般用于高盐度苦咸水或海水的脱 盐 目前在中东和世界的其他地方 多级 闪蒸已成为大量海水脱盐工厂的主宰技术 目前 海水的反渗透由于它的低能耗 改 进的膜和系统设计 以及长期的操作经 验 使它成为富有活力的 经济的技术
16
FRIEND OF CHEMICAL INDUSTRY
万方数据
工程技术 2007.NO.09 化工之友
污水场三泥处理方法的试验探讨
李建勤 高明 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 天津 300280
摘 要 本文就污水场运行中产生的三泥的处理从分放
处理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污水场 三泥 分类 试验 干化
中图分类号 X 3 8
文献标识码 A
脱水 干化方面进行了试验 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泥 文章编号 1004-0862(2007)05(a)-0017-02
774,365. [5] Kim S N,Kammermeyer Sep.Sci 1970,5:679.
万方数据
FRIEND OF CHEMICAL INDUSTRY 17
反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胡敩劼, 禹保卫 中国神马集团尼龙化工有限公司,467013
1 三泥现状
1 . 1 种类 来源 性质 大港石化公司的三泥包括油泥 浮渣 活性污泥 其中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