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8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10分)
fēn fāng liúxīn jiǎn chámòshēng mìfēng () () () () () 二、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里。
(12分,每
小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绽.开(zhàn)灼.伤(zhuó) B.搏.斗(bó)大概.(gài)
C.超.常(chāo)失误.(wù) D.暮.色(mò) 吻.合(wěn) 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苏醒欣然怒放B.阻力准确无误
C.逆风沿途D.辫别争奇斗艳
3.下面哪个字的读音和“较”字最接近?()
A.轨B.转C.胶D.纹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缸”是后鼻音
B.“系”是多音字
C.“腹”用音序查字法应查B
D.“建”字共八画
5.下列四组词语中有不同类的是()
A.牵牛花昙花B.蝴蝶花牡丹花
C.紫茉莉睡莲D.太阳花窗花
6.“来到厦门不久,张红就________了这里的环境,厦门的地方菜也很________她的口味。
”横线中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A.适应适合B.适宜适应
C.适合适应D.适应适宜
7.下列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水仙花不是
..漳州的市花。
..龙岩的市花,而是
B.小虾虽然
..我很喜欢。
..十分有趣,但是
C.只要
..你留心观察大自然,就.会有新的发现。
D.尽管
..妈妈拒绝了他的请求,他也.没有泄气。
8.“犀(xī)牛是一种珍稀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发起牛脾气来,连大象那种大力士都要退避三舍,可是它却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就是犀牛鸟。
”这句话主要是告诉我们()
A.犀牛是一种珍稀动物。
B.犀牛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
C.犀牛发起脾气来,连大象都怕它。
D.犀牛有个好朋友犀牛鸟。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0分,每小题2分)
1.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花蕾向人们展示笑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仿写拟人句)
向日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用“推测”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讨论并阅读了《夏洛的网》这本书。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厦门和龙岩都属于福建省,厦门人偏爱吃海鲜,龙岩人更爱吃山珍野味。
这是什么原因呢?(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1分,每空1分)
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2.《蜜蜂》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________,课文节选自他的《__________》。
作者从实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蜜蜂有____________的能力,但靠的并不是________________,而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5分)
()忽然,海平面上涌出半个深红的圆球。
“啊,太阳!”我和表弟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这时,天空一片浅蓝,东方有一丝红云。
()只见太阳慢慢地,一纵一纵地向上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东方那一丝红云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深,几乎成了玫瑰色。
()大约过了一刻钟光景,太阳跳出海面,整个出现在天空,通红通红的,那么艳丽,那么可爱。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2分)
蜻蜓
初秋,村外的池塘里,水清如镜,一大群蜻蜓互相追逐,飞来飞去,时而俯冲下来,尾巴在水面上轻轻一点,又立即飞向空中,池塘里留下了一圈圈的波纹,慢慢地向四下扩散。
见到这般景致,我便想起了“蜻蜓点水”这一成语,它是用来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的。
对于人来说,这只是根据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做出的结论。
对于蜻蜓来说,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雌蜻蜓,它们之所以用尾巴点水,并不是要深入下去,或者测量水的深浅,而是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
蜻蜓卵很小很小,它们落入水中,随着水的波浪游来荡去,开始了水中的生活。
经过水温的孵(fū)化,蜻蜓卵变成了幼虫,这幼虫叫作水虿(chài),它身体扁阔,成长条状,头部比较大,很像小蝎子的模样。
一个秋冬的时间,水虿在水里经过十几次痛苦的蜕皮,才能渐渐长大。
待到第二年春天,水虿顺着水里的草茎,或从池塘的岸边,爬出水面,不吃也不动,再经过几天的时间,又进行一次痛苦的
蜕皮,水虿就变成了成虫,它长着两只圆圆的大眼睛、两对透明的翅膀和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就是新一代的蜻蜓。
起初,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都很软,可是很快就变得硬朗起来,它便展翅飞上了天空。
这时蜻蜓开始了新的生活,白天捕蚊虫,夜晚落在草茎上休息,经过一个春夏的生长,蜻蜓成熟了。
初秋,于是又有了蜻蜓点水的故事。
蜻蜓是一种益虫,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我们一定要爱护蜻蜓,不要捕捉它们来玩。
1.蜻蜓生长需要经历几个阶段?生长过程是怎样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9分)
(1)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
A. 雄蜻蜓B.雌蜻蜓C.水虿D.蜻蜓卵
(2)“蜻蜓点水”对蜻蜓来说是();作为成语来讲是形容()。
A.做事肤浅不深入
B.要深入下去,测量水的深浅
C.为了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
D.为了显示飞行技术高
(3)蜻蜓产卵的时间是()。
A.秋冬B.春天C.夏天D.初秋
3.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益虫呢?试着写出两种。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我们走进大自然,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你有过什么样的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请你以“有趣的发现”为题,把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一次有趣的发现写下来。
要求:过程清楚,字迹工整,不少于300字。
第四单元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芬芳留心检查陌生蜜蜂
二、1.D 2.D 3.C 4.C 5.D 6.A
7.B8.D
三、1.示例: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2.示例:昂首挺胸地站在田野里。
3.示例:看着外面阴云密布的天空,我推测一会儿会下场大雨。
4.我们了《夏洛的网》这本书。
5.示例:同样一份作业,龙龙花半小时就做完了,正确率还很高,明明花了一个小时才完成,还有很多错误。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四、1.温度湿度光照
2.法法布尔昆虫记辨认方向超常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五、3142 5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1.3个阶段。
先是蜻蜓卵,然后变成幼虫,最后变成成虫。
2.(1)B(2)C A(3)D
3.因为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4.示例:蜜蜂、七星瓢虫。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思路点拨:本次习作要求写一次“有趣的发现”。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写自己的发现,不可以照搬别人的;②要突出“趣”字,让别人一读就发现有趣;③要把发现的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在发现过程中的想法写清楚;④写完之后自己读一读,并修改一下不通顺的地方。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