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微电网结构的高速公路远程智能供电系统V2.0
基于微电网结构的高速公路远程智能供电系统V2.0
内容
• • • •
高速公路供电情况概述
现有供电系统面临的挑战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现有供电系统面临的挑战
• •
挑战一、新建高速公路
挑战二、已建成高速公路
传统结构的供电系统面临的问题
•
1.1)的10KV-380V/220V方式
o o o
需要电网公司或电力施工资质进行施工 需要市电电网扩容或接入审批 成本高 只能解决3Km附近的设备供电 电缆和电缆埋设成本高 无法解决3Km-25Km范围内的其他设备供电 设备远近不同,造成末端电压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电压等级的降压变压器 电缆直埋成本较高,架空线施工不便,成本高 防盗性较差
•பைடு நூலகம்
1.2)的3Km内供电方式
o o o
•
1.3)的380V-660V-380V/220V方式
o o o
分布式供电系统面临的问题
•
2.1)光伏供电
o o o o
季节变化影响发电效率 同季节天气状况变化影响发电效率 地域性差异影响发电效率 夜晚无法发电 风力发电机高度有限,易受环境影响 风力的季节性差异太大,无法与光伏互补 造价高,施工难度大 靠蓄电池储能平衡气候变化的影响,拉高建设成本 蓄电池寿命2-3年,需要重复投入 蓄电池需要保温、防水、防止长期亏电否则进一步缩短寿命 维护成本高。需要清雪、除尘等
如何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
传统供 电
分布式 供电
直流远 程供电
怎么办?
内容
• • • •
高速公路供电情况概述
现有供电系统面临的挑战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所谓局端设备,是指 放置于变电室的电源 发生器, 用于将市电 变换后输出至外场 设 备侧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
拓扑结构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
拓扑结构
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替代系统中原有的充放电控制器 最近端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通过升压降压系统与远程供电系统相
连接
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通过升压降压系统相互连接 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电缆与远程供电系统的电缆同规 格,敷设方式通过吹缆
所谓远端设备是指放 置于路侧用电设备处 的隔离电源转换器, 用于将传输过来的电 能转换为市电
局端设备——电源发生器
远端设备——隔离电源转换器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
高速公路供电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o o o o o o o
设备分布在公路沿线,电压功率需求不一 供电距离为变电站两侧25Km以内 供电效率尽量高,即线损尽量小 较容易的施工方式 较低的建设成本 设备侧电压等级最好为交流220V,这样减少设备选型的压力 用电安全等级不低于市电供电 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的硅芯管,可以用吹缆的方式来敷设电缆 供电系统在设备侧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交流220V电源(方便设备使用,方便施工使用) 供电系统可以在380V发生偏相、缺相等情况下正常使用 供电系统能够适应农电的电力质量较差的现状 供电系统既高效又安全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
已建成光伏/风光互补分布式供电系统的
高速公路,因为部分或者全部蓄电池的失 效,供电系统处于部分/全部失效状态
• • •
分布式发电系统还在生命周期内
如何将有效的发电设备再利用? 新建高速公路供电系统,能否兼顾光伏/
风光互补发电(以下称分布式发电)和远
程供电的优点,在分布式发电系统发电不 足的情况下按需从市电取电?
应用:1)不采用蓄电池储能。将所有分布式供电系统相互连接,分
2)采用蓄电池储能。应用模式同已建成分布式供电的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
优点
航天FME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技术,创造性的将航天供电技术 引用到民用,系统可靠性极高
投资节省
运营维护成本降低,不需使用蓄电池储能 环保节能 电缆通过硅芯管敷设,建设、施工成本低,防盗性好
•
2.2)风光互补供电
o o o
•
分布式供电的共性问题
o o o o
直流远程供电系统面临的问题
• • • •
•
基于电信应用开发,不符合高速公路使用环境
电力传输距离较近,一般以5Km以内距离传输效果好 使用环境苛刻,电源供应端一般置于机房环境,不适合野外环境
国家规范电压等级为≤400V,此电压等级下,无法保证较大功率用较
•
问题的解决
o o o o o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
产品定义
所谓基于市电远程供电产品,是指: 1)远程供电产品的输入端采用市电规格输入(即:380V/220V交流输入),
2)在公路沿线采用市电规格输出(即,380V/220V交流输出),
3)电力的传输线缆采用2╳6mm2——2╳10mm2的电力电缆,通过硅芯管敷设, 4)传输过程中的电力采用“浮地”系统以保证用电安全, 线路总负载不超过15KVA的供配电产品。
已建设分布式供电系统,但由于部分蓄电池损毁,导致供电不正常
解决了原有蓄电池损坏情况下的光伏/风光互补重新利用问题。 即使全部蓄电池损坏,也可充分利用光伏/风光互补所发电力。
谢谢
基于微电网结构的高速公路远程智能供电系统
2014年12月25日
内容
• • • •
高速公路供电情况概述
现有供电系统面临的挑战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高速公路供电情况概述——为何供电
•
全程监控系统的建设的需要
o o o o
公路沿线的摄像机、车牌识别等视频监控设备 公路沿线气象检测、微波车辆检测等信息采集设备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
功能简述
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完全具备系统中原有的充放电控制器的功能 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可自动检测蓄电池的可用性和性能。在蓄电池失
效的状态下,将蓄电池从系统中自动剥离,并提供故障报警
无蓄电池状态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发电设备依然可用 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在分布式发电系统所提供电能不足的情况下自动 从微电网中获取 如蓄电池可用,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在分布式发电系统所提供电能过 剩的情况下,优先给蓄电池充电。还有电能过剩的情况下自动将多余 电能上传至微电网 分布式发电系统无法提供电能时,自动从微电网获取
在设备侧分布降压至380V/220V
2、分布式供电
1)在设备侧采用光伏供电,蓄电池储能,采用逆变器或DC/DC直流变压满足设备供电需求 2)在设备侧采用风光互补供电,蓄电池储能,采用逆变器或DC/DC直流变压满足设备供电需求
3、直流远程供电(近几年刚出现)
1)UPS+直流远程供电 2)无UPS直流远程供电
细电缆传输。 线路短路时因直流固有的“拉弧”现象,易引发火灾
现有供电系统面临的挑战
• •
挑战一、新建高速公路
挑战二、已建成高速公路
已建成高速公路,未实施全程监控
•
传统方式供电
o
电力电缆的埋设需要破坏边坡或边沟,容易损毁
路基,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都较高
o
需要考虑电力电缆的防盗问题
除与新建高速公路面临同样挑战外,施工安全性低,施工成本高 缺陷责任期内如果蓄电池损坏,修复成本降低项目利润
所谓远端设备是指放 置于路侧用电设备处 的隔离电源转换器, 用于将传输过来的电 能转换为市电
远端设备 800~1000VAC
额定工作频率
最大输出功率 输出电压 额定输出频率 恒压精度 功率因数 转换效率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工作噪声 海拔高度
50Hz±15%
10kVA 800~1000VAC 50Hz±10% 10% 0.9 86% -25℃~+85℃ 10%~95% 距1m 处≤50db 0~3500m
额定工作频率
最大输出功率 额定输出电压 额定输出频率 恒压精度 功率因数 转换效率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工作噪声 海拔高度
50Hz±10%
1kVA/3kVA/5kVA 220VAC 50Hz±10% 5% 0.95 94% -45℃~+85℃ 10%~95% 距1m 处≤50db 0~3500m
已建成全程监控,采用光伏/风光互补供电,部分或全部 蓄电池故障,怎么办? 能够将光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高效利旧?
•
分布式供电
o o
已建成高速公路,已实施全程监控
•
•
3Km内传统方式供电
o
部分区域电力电缆已经被盗
分布式供电
o o o o o o
部分区域蓄电池损坏,导致设备无效
太阳能电池板设计发电容量偏低,导致冬季供电不足,设备无法工作 长时间亏电导致蓄电池容量降低较大,连续阴雨天或雾霾天设备无法工作 太阳能电池板污损导致发电效率降低,无法支撑长时间应用 总是需要给蓄电池紧急充电,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
•
基本特点
供电距离为变电站两侧0—25Km 单一负载功率不高于5KVA 总负载功率内,供电设备数量不限 设备侧供电单元,同功率可等效替换,方便维护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
技术规格
局端设备 额定输入电压 380VAC±15% 额定输入电压
所谓局端设备,是指 放置于变电室的电源 发生器, 用于将市电 变换后输出至外场 设 备侧
内容
• • • •
高速公路供电情况概述
现有供电系统面临的挑战 基于市电系统的远程供电产品
高速公路超小型微电网结构的智能供电
微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