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一、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形势严峻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而且表1中数据显示,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比较大,总体上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比中西部地区要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和医疗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等原因,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以及由于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造成小孩数量相对减少。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负面影响就是老年人空巢家庭的增多。
目前我国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发展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迹象。
据统计,目前上海空巢家庭大约占到老年人家庭数的三分之一,并预测到2020年上海老年人空巢家庭将占到整个老年人家庭数的80%。
导致这种空巢化家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住房条件的改善,随着人们购买住房或者建造住房能力的增强,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迅速得到改变;第二是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成为不可能;第三是人们的抚养意识等发生了变化,尤其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和老年人不愿与子女共同生活意识的增强;第四是人口的移动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随着这种流动,不仅在城镇而且在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的分居现象越来越普遍。
表1 2001年我国各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6页做成。
二、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随着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不仅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给老年人自身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其中最大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空巢家庭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质量的下降。
而这种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空巢家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孤独感现象;第二,有些空巢家庭老年人中还存在焦虑感。
导致这种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导致空巢家庭老年人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担心生病时无人照顾,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经济困难无法养活自己,担心突发事件无人救援,为子女的状况担忧。
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应付突发性或常见性困难。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每况越下。
据调查,老年人患病的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老慢支和白内障等。
而且几乎所有的农村老年人都没有医疗保险,即使在城镇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在遇到疾病时难以保证能得到较好的治疗。
目前,空巢家庭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或生病时,主要求助于子女与亲属;其次为保姆;再次为邻居与居委会。
而且据调查,当老人们将来生活不能自理时,相当多的老年人首选居家照顾;其次为希望与子女同住,由子女照顾;愿意进养老院养老的比例较低。
但由于子女有工作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依靠子女照顾来解决他们的突发性或常见性困难,并且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而没有经济能力雇佣保姆来照顾自己或者住进养老院。
2、自理能力较差随着身体的每况越下,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
而这种情况导致了老年人无法外出进行社交活动等,结果在心里上产生了孤独感;而且由于担心无法自理时没有人照顾而产生了焦虑感。
图1中显示了我国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6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死亡率快速上升。
而且从表2中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总体抚养比例都不低,这意味着抚养负担比较重。
尤其在“重抚养小孩轻抚养老人”的思想下,老年人的抚养往往得不到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必然在当前或者未来会面临生活不能自理时怎么办的问题,必然会产生焦虑感。
图1 2001年我国男女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56-58页做成。
表2 2001年我国各地少儿和老年抚养比例(单位:%)合计少儿老年合计少儿老年全国43.58 32.33 11.25 河南48.37 37.33 11.04 北京26.99 15.68 11.30 湖北41.18 31.67 9.51 天津35.88 23.40 12.48 湖南42.86 31.33 11.53 河北42.37 31.04 11.33 广东54.64 42.65 12.00 山西45.47 35.56 9.91 广西48.96 36.78 12.18 内蒙古37.79 28.48 9.30 海南52.67 41.27 11.40 辽宁34.64 23.06 11.58 重庆40.76 28.37 12.39 吉林31.43 23.17 8.26 四川44.73 32.81 11.92 黑龙江32.26 24.27 7.99 贵州53.91 43.88 10.03 上海35.39 16.37 19.02 云南48.49 38.65 9.84 江苏41.37 26.88 14.49 西藏50.36 41.09 9.27 浙江38.03 23.88 14.14 陕西45.39 35.60 9.79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6页做成。
3、整体收入水平偏低据调查,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依次为养老金,子女补贴,遗属费和社会救济;而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
并且,无论是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还是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偏低。
而且,年龄越大的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越低。
这个问题在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养老金越少所导致的。
另外,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普及等,没有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只能依靠子女的补贴,而这种补贴方式缺乏稳定性,补贴规范表现为偏低。
据调查,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生活费用主要是用于饮食消费;其次才是少量的医疗支出。
相对于经久不衰的服用保健热而言,许多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保健品支出为零或者很少。
因此,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偏低导致了无法雇佣保姆或者进入机构养老,这造成了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焦虑感;同时使得这些老年人无法外出旅游或者参加社交活动,这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另外,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但另一方面,子女有工作以及收入偏低而无法雇佣保姆等原因,这部分不能自理的空巢家庭老年人将面临一个怎么生活的严峻问题。
由此可见,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改善这种状况的建议和对策1、建立交流机制我们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空巢家庭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个孤独感问题,有些人还是相当严重的,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孤独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们建议通过建立老年人交流俱乐部和学生志愿服务队来解决这个问题。
1)老年人交流俱乐部第一,对老年人交流俱乐部,实行自愿参加原则,主要由同一街道的老年人与志愿者组成,而志愿者主要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中青年人。
第二,老年人交流俱乐部由街道或居委会实行统一经管,组织俱乐部成员与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交流活动。
第三,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可以到空巢家庭老年人家里进行交流,也可以到公共场所如公园开展这项活动,还可以由居委会或街道提供一个固定场所进行这项交流活动。
第四,在组织这种交流活动时,既要实行灵活多样,又要保证一定的规范,真正能做到有序和高效。
第五,定期召开心理咨询等讲座以及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文艺活动,在内容上做到丰富多彩。
2)学生志愿服务队在解决空巢家庭老年人孤独感问题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量而丰富的学生资源,开展学生与空巢家庭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尊老爱老意识,能够促进学生从小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第一,以街道或区为地区单位建立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以全市为单位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第二,为了保证这项活动有序和高效,必须把与老年人交流工作纳入进各级学校的教案计划和大纲之中。
第三,在形式上实行多向交流,学生可以访问空巢家庭老人家庭;也可以组织空巢家庭老年人到学校去参加学生的文艺娱乐活动等;还可以组织到如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交流活动。
第四,在交流时间的安排上,应该遵循既要达到有效又要不太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原则,我们建议中小学生为每年10个小时,大学生为每年15个小时。
第五,在这种学生与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交流过程中,居委会或街道应该发挥桥梁作用,如安排具体交流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内容等,都应该由居委会或街道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做到有序和高效。
2、提倡集中供养空巢家庭老年人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焦虑感。
产生这种焦虑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由于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空巢家庭老年人没有长期雇佣保姆的经济实力。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尽量多建价廉物美的养老院,护理院,实行集中供养,消除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焦虑感和孤独感。
但目前这种价廉物美的养老院,护理院的数量非常有限,与需求量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大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呈现出越来越大趋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经办养老院等机构的成本很高,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各级财政不可能拨出大量资金来建造这种机构。
因此,我们建议在政策上应该鼓励私人来经办养老机构,而这种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切实落实水,电,煤等优惠政策,使得养老机构真正发挥社会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在开办经费上给予低息贷款,尤其是中长期低息贷款,这是由举办养老机构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并难以一下子收回成本所决定的。
我们建议政府对包括私营养老机构在内的收费规范实行适当的管制,保证较低的收费规范,使绝大多数空巢家庭老年人都能够住进养老机构。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于养老机构这种让利行为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和优惠。
同时,针对目前养老机构不能满足需求这种状况,我们建议政府对空巢家庭老年人应该实行优先住进养老机构的政策。
3、建立互助机制空巢家庭老年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遇到生病等困难时怎么办,他们对此深感忧虑。
我们建议应该在居委会或街道这一层面建立各种形式的互助会来解决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常见性问题。
一种是由由老年人和志愿者组成的互助会;另一种是由邻里构成的互助会,通过结对子方式实行相互帮助。
互助会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如陪伴去医院看病等较轻服务。
而对于需要长期护理或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建议应该通过建立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来解决。
鉴于目前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偏低,国家财政困难等,我们认为应该建立时间储蓄银行机制,促使人们在年轻时或身体健康时,为需要护理的空巢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储蓄并积累护理时间,当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利用已经储蓄和积累的服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