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体工程及设备(2)

粉体工程及设备(2)


教学内容 (1)干压成型设备 (2)等静压压制成型 (3)半干压成型设备 重点和难点 重点:陶瓷成型方法、机械设备和原理 难点:成型方法与应力分布的关系
三、几点说明
1、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依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 2010 培养方案的要求而编写的。 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教学在学生修完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物理化学、材 料科学基础、认识实习等课程以后进行。本课程的后继课程:设计概论和毕 业论文(设计)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A、B、C卷或试卷库,考试时数2h。 成绩评定:平时 30%、期末 70%。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张长森主编,粉体技术及设备,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谢洪勇编著,粉体力学与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卢寿慈主编,粉体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陶珍东、郑少华主编,粉体工程与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郑水林,粉体表面改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概述、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选型计算 (2)斗式提升机 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选型计算 (3)气力输送机 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构造,选型计算 难点:选型计算 6 加料机械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加料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及应用 教学内容 (1)加料机的构造, (2)电磁加料机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应用 (3)螺旋加料机的构造、性能及应用 (4)电磁振动加料机,回转加料机,其它加料机 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加料机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应用 7 收尘设备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收尘效率的计算和收尘设备的评价指标,掌 握常用收尘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与应用,能够进行选型和设计计算 教学内容 (1)概述 收尘的意义,收尘效率,收尘器分类,收尘设备的评价指标 (2)旋风收尘器 基本旋风收尘器的种类结构,旋风收尘器的流场与收尘过程,旋风收尘 器的捕集分离原理,旋风收尘器的压力损失,几种常用的旋风收尘器,影响 旋风收尘器工作性能的因素,选型计算。 (3)袋式收尘器 袋式收尘器的工作原理、构造与类型,主要参数确定,电收尘器性能与 应用,) (4)其它种类的收尘器 水收尘器,超声波收尘器,收尘器的组合 (5)收尘系统及设计计算 收尘系统选择,吸尘罩及风管设计 重点和难点 重点:收尘效率、收尘设备的评价指标、收尘的选型计算,
八 玻璃成型设备

14
九 陶瓷成型设备


合计
48 46
难点:收尘系统的设计计算 8 储料设备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储料的作用,设备的选型要求,掌握粉体的 力学性质,流动特征和料仓的粉体压力计算,能够进行料仓设计计算,了解 如何改善仓内粉体的流动性。 教学内容 (1)储料的分类与作用 (2)粉料的填充性质 空隙率与填充状态,容积密度,摩擦角 (3)仓内粉体的重力流动 流动椭圆体,整体流与漏斗流,料斗的流动因素。 (4)料仓设计计算 容量计算,半顶角计算 (5)偏折 偏折机理,偏折后果,偏折防止 (6)起拱与助流 粉体起拱原因与防止方法,改流体,振动助流,充气流态化助流 重点和难点 重点:料斗容量计算,半顶角和最小卸料口径的计算;偏析机理与偏析 的防止;粉体起拱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难点:仓内分体的重力流动,影响流动的因素 9 玻璃成型机械设备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玻璃成型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及 应用 教学内容 (1)平板玻璃成型设备 浮法、平拉法 (2)瓶罐玻璃成型机械 (3)拉管机组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瓶机、平板玻璃成型的工作原理、性能 难点:成型机的构造与性能的关系 10 陶瓷成型机械设备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陶瓷成型方法、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 性能及应用
难点:粉碎机理,粉碎功耗学说。磨机中磨体运动分析、粉磨速度方程 3 筛分设备 教学目的 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筛分机理和筛分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了解 筛分机械的类型,熟悉筛分机械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 教学内容 (1)筛分概述 (2)筛分机理 (3)筛分机械 重点和难点 重点: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回转筛、振动筛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 及工作参数的确定。 4 混合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混合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会对描述混合的 均匀程度的几种特征数进行计算,并能将其运用到产品质量控制中,掌握常 用的几种混合方式和混合机械。 教学内容 (1)概述 混合的重要性,混合机类型 (2)混合程度 混合的随机性,混合度 (3)混合原理 过程机理,影响因素,反混合,过混合与混合时间,混合速率 (4)强制式混合 桨叶式混合机,艾立赫式混合机,QH 混合机 (5)气力混合 重力式气力混合,流化式气力混合 重点和难点 重点:混合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重力混合和气力混合;强制式混合机 械 难点:评价混合的均匀程度的几种特征数的计算 5 输送机械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运输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及应用, 并能进行选型计算。 教学内容 (1)带式输送机
四、课时分配

名称
绪论
一 粉碎设备
二 筛分设备
三 混合
四 输送机械
五 加料机械
六 收尘设备
七 储料设备
课时分配表
学时 讲课 实验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讨论 2
其它
粉体工程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020221121 学时数:48 学时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1、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 内容为粉体工程技术及设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粉体加工生产过程及研究工 作中带有普通性及共同性的内容为主。 2、本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粉体工程”的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以及粉体制备与处理工艺及装备技术,有关粉体加工工艺原理及 流程,粉体加工设备的原理、特性参数与性能等知识,为今后从事有关粉体 生产和科研打下基础。 3、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粉体科 学的角度,了解粉体的基本特性;从粉体加工过程的角度,正确地掌握和合 理地运用实现加工要求的工艺及装备技术,对粉体单元操作过程与系统进行 优化选择。并了解粉体成型工艺及装备。
二、本课程的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学习的基本要求 和粉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学习的基本要求,讲授方法及有关课 程的联系和分工。 (2)粉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粉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粉体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粉体的有关概念及基本理论,熟悉粒度及粒度分布规 律,熟悉粉体的力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了解粉体的几何形态、结构形态、 表面形态的特点。
教学内容 (1) 粉体的几何形态性质。包括粉体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粒子形状 以及堆积状态等。 (2) 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方程 (3) 粉体的力学性质(静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包括粉体的摩擦角、 粉体压力、流动性以及在流体中的运动特点等)。 (4) 粉体的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粉体的电、磁、光、声、热学性质, 以及粘附性、吸附性、凝聚性、湿润性、爆炸性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粉体的基本性质 难点:粉体积聚与分散的作用机理 2 粉碎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粉碎基本理论及有关概念,了解粒度分布规律, 熟悉常用的破碎机械和粉磨机械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及应用,能够进行 主要工作参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 (1)、概述 粉碎的定义及分类,粉碎的意义,粉碎比,被粉碎物料的主要物理性质, 粉碎产品的粒度特性,粉碎方法及粉碎机械的分类。 (2)粒度分布 粒径,粒度分布曲线,粒度分布方程式,粒群堆积状态。 (3)粉碎理论 粉碎机理,粉碎的功耗学说。 (4)颚式破碎机 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应用、主要工作参数的计算。 (5)其他破碎机 锤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轮碾机、笼式粉碎机。 (6)细磨和超细磨机械 1)球磨机(管磨机) 种类、构造、原理,磨机中研磨体运动分析,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粉 磨速度方程式,影响磨机产质量的主要因素。 2)超细磨机械 振动磨、气流磨 (7)粉碎机械的发展动态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粒度分布规律,粒度分布方程;颚式破碎机工作原理、球磨机的 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影响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粉碎机械的发展动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