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就业信息系统使用概述

公共就业信息系统使用概述

强化信息系统运用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晋中市扎实推进“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
为贯彻省厅、省就业局关于做好全省就业服务工作,落实“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经办就业创业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优化就业失业登记业务流程,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要求。

晋中市于2012年6月1日正式启用“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经过近6年的摸索与研究,系统内九大模块数据逐步完善,做到应用平台来经办日常业务,不断充实优化信息系统功能,全力打造“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为政府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政策,提供准确真实的基础数据支撑,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
为确保“山西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推进落实,晋中市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亲自安排,由市就业指导中心牵头,人才服务中心、就业促进科、职业能力建设科、技能鉴定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共同配合,组成执行团队,各科室、中心根据各自对应职能认领涉及的业务,限期完成、责任到人,从源头上解决了一个部门难以录入数据的难题。

1. 市就业促进科负责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就业援助服务管理的录入。

2.市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人事劳动保障代理、劳动力管理、创业服务管理和职业介绍管理等模块的录入。

3.“培训管理”由市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和市技能鉴定中心配合,培训机构办理完《就业创业证》后职业能力建科审核同意开班,需到市就业指导中心大厅在平台进行人员和开
班审请录入后才能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经鉴定中心考试合格在平台中结业。

4.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高校毕业生管理”和“高校毕业生档案代理”的录入。

二、落实政策,制定措施
(一)明确任务,定期分析
2016年6月27日晋中市人社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录入工作的通知》(市人社促函〔2016〕7号)对各县(区市)部署此项工作,要求凡涉及九大模块的内容从2016年7月1日起必须开始录入平台,确保9月底前将现有的数据全部录入信息系统。

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每个季度末召开一次“就业服务平台工作推进分析会”,在会议上分管局长和就业中心主任对平台录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各县(区市)尽快落实,规范平台使用过程中的程序,使得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

凡九大模块涉及的内容,到年底录入工作能够熟练掌握,并开始数据录入,2017年全年稳步推进录入率达到30%,2018年录入率达到50%。

(二)采取措施,促进就业
我们深知,只有将我市就业创业的各项经办工作夯实基础,才能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逐步实现全部实名制,因此我市制定了四项促进就业措施。

1.政府引导就业。

通过“三支一扶”招募、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等措施,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2.市场调节就业。

通过日常招聘,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就业平台,每年定期召开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新春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服务月等大型招聘会,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
业生、城乡未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人员就业,保持就业工作的稳定提升。

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发挥市场就业主渠道作用,扎实开展各项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3.自主择业。

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鼓励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引导各类城乡劳动者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4.大力兴办劳务实体企业(人力资源公司)。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依托社会民办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机构,享受职业介绍补贴,以促进实现劳务输出企业化、产业化、员工化的发展,形成完整的劳务输出产业链条,精准服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三)集思广议,突破创新
平台的录入推进情况直接影响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提升,经过执行团队仔细研究,决定“先市后县”的工作思路,先从市本级开始录入,探索经验形成规范后再逐步向县级推广。

在接到领导组要求后,工作人员不敢有一丝懈怠,共同研究,集体讨论。

由于对系统比较陌生,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指导老师,遇到了问题积极讨论研究,及时向省厅、省就业局以及银海软件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请教咨询。

经过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工作人员不仅基本上掌握了平台各个模块的内容和输入方法,而且还向省信息中心和银海软件公司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尔后及时向各县(区市)进行讲解,推动下属各县(区市)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系统完成录入,按时完成省厅交办的任务。

(四)强化督导,月季查询
从2016年8月开始市局相关科室和就业指导中心组成检查组,对平台录入工作逐县进行督促检查。

三年来检查组
多次深入一线,强化数据源头,确保数据质量,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因事施策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督促各县(区市)要将就业报表数据做到“知数、识数、懂数、理数”的业务指导思想,对统计工作人员“对内加强业务素质、对外提高形象素质”的总体要求,并综合运用到“平台”数据录入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形成了“两制度一分析”的工作程序”。

为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进程,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督促各县(区、市)加快使用平台经办业务以提高办理水平,作为市级管理员,市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按月“查询制度”,由专人负责查询系统内各县(区市)数据录入情况;并在市局每季度定期召开“就业服务平台工作推进分析会”上,通报系统录入情况,形成“通报制度”,以此来督促各县加大力度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进程;为准确掌握我市就业形势,正确分析、研判我市当前经济形势,于2016年8月起建立了《就业形势分析》月报制度,由市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汇总分析并按月整理上报相关部门,从纵向横向进行交叉对比各项就业创业数据,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都能高质量高标准落实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不稳定
晋中市各县(区、市)平台操作由公益性岗们人员或政府购岗人员承担,致使队伍不稳定,服务覆盖面不全,分管业务也领导更换频繁,至使业务交接存在问题,影响了录入的进度。

2.录入的进度比例不一致
今年虽然市本级的录入情况和任务达到70%以上,好的县(区市)达到了100%,但也有个别县(区市)还不达50%,
进度相对比较缓慢。

3.平台网络覆盖面有限
目前,晋中市平台网络仅覆盖到县、区一级,乡镇、街道处于暂无状态,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各乡镇、街道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对于公共就业服务有了新要求,对于就业质量也有了提高,如果能将网络覆盖到各乡镇、街道,对平台的完善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几点建议
1.设置市级查询项。

市级管理员可以查询到下辖各县(区市)各个模块的录入情况,方便分模块查询和汇总录入情况。

2.增加“招聘会情况”模块。

在“职业介绍管理”模块中增加“招聘会情况”子模块,对每年定期召开的各种大型专场招聘会和每周例会等招聘活动情况进入“平台”中上报召开情况。

3.实现自动识别,人员信息能互通。

对于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存在人员重复登记培训的情况,限定一人一年只能参加一次培训,实现自动识别;系统各模块之间实现人员数据互通,可以自动甄别人员是否已超出法定劳动年龄并可以自动提醒。

4.制定统一的“灵活就业”认定标准。

由于取消社区证明等一系列“证明”后,工作人员对办理认定灵活就业没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新增就业中灵活就业人员占很大的比例,建议制定统一的灵活就业认定标准,便于具体经办时工作人员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就业登记。

5.统一就业登记流程。

就业工作是人社部门工作的开端,建议在全省建立先就业备案进行“就业登记”,后缴纳社保的统一业务流程。

习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作为市级人社部门,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促进和稳定就业,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依托民办人力资源机构来拓展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并积极指导、督促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做好就业工作,努力夯实基础,从源头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优化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扎实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实名制登记,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再上新台阶。

晋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7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