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火灾事故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
方案书
1、研究目标
通过对上海地铁危险源和隐患的辨识,对发生概率高的火灾事故危险源进行分析和控制,保证及早的排查出地铁火灾的危险源和风险隐患;研究并制订最佳疏散路线,为发生火灾后在最短时间内疏散旅客提供依据。
结合上海地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等方面系编制地铁火灾应急预案,解决应急预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问题等。
将研究出的地铁火灾预防和控制方法应用到上海地铁运营工作中。
2、研究内容
1)进行上海地铁火灾危险源、风险隐患辨识,从地铁火灾成因角度分析火灾危险源的分布及特点。
参照国内外案例,结合上海地铁火灾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地铁火灾的危险源,并分析火灾危险源的发生概率。
主要从地铁火灾成因角度分析危险源分布及特点。
(1)行车事故引起的火灾。
(2)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
(3)违法犯罪引起的火灾。
(4)恐怖袭击引起的火灾(5)由意外因素引起的火灾
2)根据火灾危险源和风险隐患提出地铁火灾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针对不同的火灾,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
主要从技术方面、教育方面、管理方面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确保上海地铁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研究方案
1)研究主要方案路线图
研究方案主要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图1.地铁火灾研究路线图
2)从地铁火灾成因角度分析火灾危险源分布及特点
1、火灾成因角度研究火灾发生原因
(1)行车事故引起的火灾。
列车追尾、相撞、脱轨等是引发火灾主要原因。
(2)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
地铁的安全运营涉及众多的设备,各种设备故障,特别是机电类故障及电器短路是引发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
(3)违法犯罪引起的火灾。
(4)恐怖袭击引起的火灾。
(5)意外因素引起的火灾。
2、按火灾发生地点进行火灾原因分析
(1)站台(站厅)层火灾。
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是最严重的,也是全社会尤其是大城地铁运营比较关注的,车站的火灾危险源排查和控制关系到地铁的安全运行。
图2是常规车站的布
局图:
图2 车站布局图
(2)行驶列车火灾。
这类火灾最常见,危害性也最大,按火灾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列车头部、中部、尾部火灾。
(3)隧道(区间)火灾。
(4)变电所内火灾。
3)地铁火灾危险源控制分析方案
1、地铁火灾的初期控制方案
各种经验表明,火灾发生的初期,是有效控制、避免恶化的关键阶段。
能够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降低影响。
2、安全疏散乘客
(1)站台(站厅)层的疏散。
火灾时对乘客进行紧急疏散,同时启动有关通风排烟模式,必要时进行关站。
(2)隧道(区间)内的疏散。
列车司机发现前方有火情时,应立即停车,汇报OCC 并安抚乘客。
(3)变电所的疏散方案。
火灾发生时,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火情,同时启动有关通风排烟模式。
(4)行驶列车上的疏散。
行驶的地铁列车上发生的火灾是最难以控制和最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司机要及时控制火情并向OCC报告,火情难以控制时,要切断外部电源,启用备用电源,并有效地组织乘客进行安全疏散。
3、列车火灾处臵
(1)列车头部着火。
司机应组织乘客向尾部疏散,OCC 应开启隧道通风系统紧急模式,向列车前进方向送风,使烟雾远离乘客。
(2)列车尾部着火。
司机应组织乘客向头部疏散,OCC应开启隧道通风系统紧急模式,向列车后退方向送风。
(3)列车中部着火且停在近前方车站。
司机应组织乘客向两端疏散,OCC 应开启隧道通风系统紧急模式,向列车前进方向送风,使烟雾远离尾部乘客,而列车头部乘客因距离前方站较近,不会受到烟雾的伤害。
(4)列车中部着火且停在近后方车站。
司机应组织乘客向两端疏散,OCC 应开启隧道通风系统紧急模式,向列车后退方向送风,使烟雾远离头部乘客,而列车尾部乘客因距离后方站较近,不会受到烟雾的伤害。
(5)列车中部着火且停在区间中部。
司机应组织乘客向两端疏散,OCC 应开启隧道通风系统紧急模式,向列车前进方向送风,使烟雾远离尾部乘客。
4)地铁火灾预防措施对策
1、教育因素
地铁火灾预防的教育因素,包括学校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业培训等,涉及面较广,实施起来较为费时费力。
(1)政府对民众的安全教育:地铁火灾的预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地铁运营部门单方面的努力,政府部门也该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
(2)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强化学校和家庭对个体的安全教育,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对预防火灾有重要的作用。
(3)地铁运营部门对员工和乘客的安全培训和教育:通过对地铁员工的安全培训,可以培养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的意识,提高应对火灾的处理能力;
2、技术因素
地铁火灾预防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完善的建筑结构、地铁列车、电气设备和消防系统等硬件设施的设计和选择。
(1)建筑结构设计:通过对防火规范的制定和推行,合理地进行设计参数的选定、建筑装修材料的选用、地铁车站的运营环境设计等,以减少发生火灾的几
率和提高整个系统的抗火灾能力。
(2)地铁列车设计:地铁列车的防火设计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避免出现类似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中由于地铁座椅和车厢助燃而使得火势蔓延造成惨剧的情况。
具体措施可包括采用阻燃材料制造座椅和车厢、列车底板设臵防火和隔热层等。
(3)电气设备设计:车站、列车以及区间隧道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应该具有良好的无故障性和抗高温性,避免出现由于电气设备故障而造成火灾。
(4)消防系统设计:根据车站、列车以及区间隧道的环境特点设臵完备的消防设施,对火灾及时预警和扑灭,减少损失。
完备的消防设施也是人员安全心理的保障。
(5)附属设施的安全化处理:通过减少车站内的垃圾箱、公共厕所等设施的数量,或将上述设施进行防火和防爆处理,以降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几率。
(6)安全操作规范的制定:对车站电气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地铁列车的操作、消防设备的操作与检修均应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杜绝由于技术操作上的错误而造成火灾。
(7)地铁火灾中丧生的大多数人是由于吸入大量的毒害气体所致。
因此,地铁中使用的建筑、装修材料,车站用具和设备,列车车体和车上用具等制作材料必须满足难燃、阻燃、无毒、环保的要求。
(8)建立火灾自动监控及报警系统(FAS),分中央、车站、就地三级控制,主要设备有:火灾探测器、感温电缆、手动报警器、声光报警器、紧急对讲电话、监视模块、控制模块等。
对地铁车站、区间隧道、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等与地铁运营密切相关的建筑和设施进行可靠监视,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及早启动或关闭相关联动设备进行救灾,组织人员疏散。
(9)地铁中的灭火设施应根据环境条件、器材安装、设备特点等要求来配臵。
(10)逃生系统设备的完善对火灾的控制和人员的安全疏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建立完善的地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和开发地铁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地铁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检索系统、地铁安全生产专家库系统、地铁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以提高地铁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12)整改地铁的火灾隐患。
3、管理因素
地铁火灾预防的管理因素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因素,涉及的部门不仅有地铁运营管理部门,也包括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执行部门。
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强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管理措施要不断更新、补充。
对系统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
(1)建立和健全火灾防治立法体系:有效的法治管理是地铁乃至其他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的有力保证。
通过国家立法机构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地铁运营企业等组织制订有关防灾安全的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和条例等,以求共同遵守和规范系统的运作。
(2)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政府部门成立相关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或专家小组,在国内和国际局势变化的情况下,敏感地预见到一些可能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提交防灾预案给相关管理和执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或降低突发事件和火灾的发生几率。
(3)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调和民族及宗教矛盾等,不但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政策,也能消除社会不安定的内部因素,减少地铁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
(4)成立指挥机构:由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指挥机构,联合地铁运营公司、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单位、通讯部门、新闻媒体乃至民众进行地铁火灾时人员疏散预案的制定和定期的防火演练,提高职能人员和民众对火灾的应对能力,统一调度各执行部门协同进行地铁火灾防治。
(5)加强地铁系统内的安全管理:地铁运营部门是地铁火灾防治的主要执行部门,因此加强地铁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