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工程设计规则及主要技术措施指导性意见(修改稿)发布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编制单位:重庆市设计院2011年04月8日前言为了完善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建设标准,保证和促进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汇总相关现行规范、规定,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此技术措施,供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参照使用。
本设计规则及主要技术措施编制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编制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邓小华彭春胡海蒂罗建兵阎光健王志学夏虹龚曼琳李玲黄显奎黎明周强审查专家:余吉辉谢自强黄建周吴欣邓志刚艾为学目录1 总则2 方案设计3 . 建筑设计4 结构设计5 给排水设计6 电气设计7 暖通设计8 燃气设计1总则1.1本措施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1.2本措施遵守和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规划、消防、节能、市政、人防、园林、教育、环保等现行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
对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加以提示和补充,结合实践经验给出部分建议性的数据供参考使用。
未尽事宜详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标准。
1.3本措施编制推行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遵守‘因地制宜、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能节地,经济、适用、美观’等相关规定的原则;推行标准化、工业化、多样化的原则;合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1.4本措施以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商住分离,户型标准化,装修完善,环境宜居为指导核心。
2方案设计2.1 设计依据:2.1.1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2.1.2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专项规划2.1.3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2.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法规,规范,规定2.2 在相关职能主管部门的指引下,充分认识并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对地块的要求。
2.3透切掌握用地的现状:地块相关各类控制红线,周边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块周边及内部的市政道路及管网设施。
2.4 依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合理布局,满足城市景观要求、竖向设计合理,交通组织流畅,防火设计合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排水顺畅、土石方自身平衡,尽量避免高切坡、高挡墙。
2.5 遵循政府要求,合理控制住宅面积指标和户型比例;综合考虑建筑整体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强调户型设计的标准化。
单间配套:建筑面积30~35㎡/户;1室1厅:建筑面积35~50㎡/户;小2室1厅:建筑面积50~60㎡/户;大2室1厅:建筑面积60~70㎡/户;(根据需要设置)3室1厅:建筑面积70~80㎡/户;(根据需要设置)套型面积大小和套型比例根据社会需求,具体项目的特点,在遵从政府具体要求的原则下实时调整。
2.6遵循政府要求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的相关规定,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停车位配置标准:住宅0.34辆/100㎡;商业0.5辆/100㎡。
物管用房配置标准:总建筑面积的3‰。
(分组团相对集中设置)社区用房配置标准:15㎡/100户。
(分组团相对集中设置)分组团设置文体活动场所,按组团居住人数和总居住人数分别设置卫生站,按区域人口设置社区医疗中心。
分组团设置垃圾收集点,根据环评要求设置垃圾转运站和污水生化处理池。
按政府和规范要求设置幼儿园,学校,商业,公交车首末站,社会停车场,体育公园,派出所,街道办,公厕等。
商业用房和住宅尽量分开设置,保证高层塔楼的单纯性。
结合商业策划设置商业建筑,临街商铺和集中商业合理搭配,合理配置商业业态,适当设置商业步行街,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车库设置人性化,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设置自然通风,采光;车库尽量直接进塔楼电梯厅。
2.7小区分组团封闭管理,设景观围墙和保安值班室。
.组团内部道路车行道宽度按4米,6~7米分级设置,主要车行道设置1.5米宽人行道,入户道路宽度2.5米。
分组团人车分流。
合理设置人行过街系统。
2.8明确设置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场地,高层建筑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者沿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最小宽度4米,高层建筑消防扑救面长度不小于1/4周长且一个长边,2.9 小区绿化率不小于30%,应急消防车道不计入绿化率,架空绿化比例不超过50%。
2.10 住宅单体设计参照《重庆市小套型住宅设计规范》DBJ50-079-2008,以面积紧凑,功能齐全,体形系数合理,消防设置合规为基本要求。
住宅底层设置门厅,值班室及卫生间、信报箱等,可考虑局部架空或者部分楼栋全架空作文体活动场所。
住宅出入口独立设置。
尽量设置生活阳台。
空调外机按相关规范合理设置。
住宅部分公共走道宽度严格按照《重庆市小套型住宅设计规范》。
电梯设置应有相应承载人数计算,(参照《重庆市小套型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单台电梯服务人数320人),电梯载重量和速度等性能可适当提高。
2.11 节能按节能率50%设计(渝建发【2010】68号关于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
2.12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确定建筑的色彩和外装饰的材质、规格。
3建筑设计3.1概述:3.1.1主要设计依据:《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规划》《重庆市保障性住房装修设计标准》DBJ50-111-2010《成品住宅装修工程技术规程》DBJ50-113-20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小套型住宅设计规范》DBJ50-079-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发《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J50-102-20103.1.2 各阶段设计报建方确认后再进行深化设计,报建方确认的同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3.1.3 设计图纸深度符合建方要求,各专业设计尽量减少错漏空缺。
二次设计的项目在图中注明。
选用图集合理(国标,地标)。
3.1.4 电子文档和设计图说一致,原则上设计文件均由建方签收并转施工方,监理方等,保证建方第一时间拥有设计资料。
3.1.5 尽量减少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明确变更原因并取得变更许可。
变更部位在图纸上清晰标识。
3.2总图设计3.2.1 明确建筑物定位坐标、相互间距、标高关系,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室、道路、挡墙(切坡)、放坡等关系。
明确小区道路转弯半径及小区相邻道路标高、衔接关系及具体做法。
3.2.2 明确切坡、开挖、回填土等特殊地形,以及相邻建筑高差的专门处理措施;明确挡土墙走向、标高及排水盲沟和集水井等具体做法,注意挡墙脚与相邻建筑的关系,满足相关规范和《重庆市规划管理条例》的要求。
3.2.3 明确道路两侧及小区内雨水排水系统做法,室外大面积平台、广场组织排水,地下室顶板排水组织,建筑周边排水沟,场地和道路坡道的截水沟及篦子设置。
3.2.4 明确小区内配套设施(公厕、垃圾站、托儿所、居委会、医疗。
)和地下通风口、排烟口等设备管口出地面的平面位置、标高和具体做法,大样。
合理配置体育活动场地。
3.2.5 设备管网综合考虑,注意组团内部管网和用地内部市政管网的协调统一。
3.2.6 明确无障碍设计。
3.2.7 小区入口标志明显,易识别,入口处设置小区消防信息栏,小区公共信息发布栏。
3.3 建筑设计技术要求3.3.1 明确相关设计依据3.3.2公共部分:1)车库住宅车库净高2.2米,商业车库净高2.4米,保证行车道和出入口宽度小车位尺寸2.4x5.3米车库设清洁取水点和排水设施车库地坪作耐磨地坪车行坡道明确防滑措施。
车库专用设施有具体做法(停车位后部车档,柱墙阳角,坡道防滑条,车道减速档)2)配套用房商业用房和住宅主体结构宜脱开。
结合商业策划要求,配合进行设计,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各设备房统筹考虑、紧凑布置,变配电室、水泵房不紧邻住户,必要时采取减震降噪措施。
变配电室适当放大,减少供电公司变更。
冷却塔尽量远离住宅设置。
有噪声的设备房采取可靠的降噪措施。
发电机房排烟道须用耐火砖砌筑或采用专用排烟道,高空排放。
商业及配套用房出入口和住宅出入口分开设置商业楼梯最小净宽1.4米,梯段净宽超过2.1米设双面扶手,梯段净宽适当留有余地,避免因施工偏差、装修因素导致净宽度达不到消防要求3)住宅公共部分住宅出入口上方设置雨棚。
入口平台宽度不小于2米,设置无障碍坡道,地面铺装防滑(毛面花岗石)。
入户门厅设置成品信报箱,数量满足户数要求。
入户门厅设置公共信息发布栏。
住宅电梯厅净宽不低于1.8米,设计考虑装修厚度。
公共走道端部入户门尽量外开并不得相碰,其余的入户门不外开,以免影响走道疏散;前室、走道等公共部分考虑消火栓、立管,垃圾桶等设置后的影响。
电梯厅设置消防立管考虑装饰封闭。
防火门开启不影响走道交通。
公共走道上消火栓、立管的安装不影响入户门的开启,建筑图上注明消火栓、立管位置。
消防栓箱按半暗装设计。
设计明确预留孔洞位置、尺寸、标高及具体做法。
公共过道吊顶后净高不低于2.25米(局部中间管道转换楼层吊顶后不低于2.25米),消防管道在梁上预留套管。
结构梁应按水、电要求预留电线管(缆)、给排水管穿梁套管,以保证空间高度。
前室和消防楼梯间外墙窗设置窗眉板。
走道窗应考虑防盗。
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1.1米,小户型为主的楼栋梯段最小净宽1.2米,楼梯均设置扶手,设计考虑装修厚度。
楼梯间内平台净高不小于2米,梯段净高踏步前沿0.3米处不小于2.2米。
设备管井面积设置适当。
护窗栏杆的高度予以明确,区分窗台高度不同的情况,明确可踏面的概念。
3.3.3住宅户内:厨房平面布置注明排烟立管、排水立管、灶台、洗涤盆、热水器、天然气立管(表)等位置,厨房内门可考虑滑门,增加通透性。
厨房保证通风面积。
尽量设生活阳台,并与其它房间分隔,生活阳台考虑摆放洗衣(大或小)及晾晒。
卫生间平面大样布置注明各洁具名称及定位;综合布置卫生间外窗和排气孔,门窗洞口大小及开启方式结合相邻排水立管及竖向排气道的位置统一考虑。
住宅空调外机位置合理设置,应有利于通风换热,在建筑外立面的竖向凹槽内层层布置室外机时,凹槽的宽度不宜小于2.5米,室外机于凹槽的深度不应大于4.2米。
空调室外机间的排风口不宜相对布置,相对时其水平间距应大于4米;空调外机位不占用房间内面积,并方便室外机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