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格局概述
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 B
主题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的政治多元化、民主 化理念——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题评说】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 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 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多极化 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 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 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多极化趋势出 现与加强,实质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 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第二次:①国际格局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 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 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 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 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 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 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 体系。 ②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人民解 放战争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 位。
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马歇尔 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 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 会,故选B项。“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 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A项错误;北约组织是美 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 故C项错误;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1949年1
【考题例证】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 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 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 苏联等l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 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①特点: “两只拳头出击”。 ②原因:a.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 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b.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 独立。 ③作用: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 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 在世界上的影响。
【考题例证】 (2016·河北邯郸模拟)《独立报》经济编辑奥 格雷迪认为,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 国。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 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由全球变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 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这一判断
() A.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 B.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C.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解.析认识本到题中考国查国多际极影化响趋力势增加强强下中国的国际影响。据材料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在一系列重大的 国际问题上“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等,可知作者强调中 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地增强,故选D项。材料并未涉及中 国是否步入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未比较中美对世界的影响
【考题例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
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
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
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解析 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
力,排除A、B、C三项。答案 D
探究点一 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对抗局面反映出的经济特征 【通史立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冷战”为主要表现 形式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 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美苏作为对立双 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形成了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局面,这种国际局势 折射出该时期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局势下中国的对外关系 的特点。观察表中文字,可知这是毛泽东的 三个世界理论,材料反映的是指出中间地带 是反美或反苏的,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我国与 美苏关系并不友好,中国提出了构建反美苏 霸权主义的设想,故排除A、D两项,B项正 确;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项 错误。 答案 B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
演变。
两大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 势的出现与加强和新中国外交。
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 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 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角度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苏同盟到战 后“冷战”对抗两极格局的形成
界中大国并不是实力相当,故D项错误。答案 A
主题一 不同国家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对抗的思想观 念—— 世界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根源 【主题评说】 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 下的局面,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 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走向结盟。随着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不同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国家 利益的冲突日益显现,最终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破 裂,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制 度与国家利益的对抗,成为世界局势相对不稳定的 根源,也是至今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的思想根源之一。
(3)第三次: ①国际格局特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
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 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 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 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②中国国际地位:在多极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中国 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家 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
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解析 据材料中“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 的民主国家”的信息说明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 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选A项。 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等组织建立,B项错误;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 洲,C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 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D项错误。答案 A
角度二 从对抗走向合作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 加强 【精要点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力量对 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对比点二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与中国的国际 地位 【精要点拨】 (1)第一次:①国际格局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 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 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 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 议,调整了他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 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 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 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 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选项,答案为B。答案 B
对比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对现代中国 外 交政策的影响 【精要点拨】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特点:“一边倒”。 ②原因: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两大阵营。b.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 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 外交上孤立的政策。c.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孤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 体,两极格局局面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世界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 旧交替时期,“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 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 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考题例证】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 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 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 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 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考题例证】 (2013·广东文综,17)下面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 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3)20 世纪70年代 ①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 家的关系。
②原因:a.美苏争霸,美趋守势。b.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 造成巨大压力。c.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
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4)20世纪80年代起 ①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②原因:a.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b.第三世界发展 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 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20世纪90年 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
题,准确的是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