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耐挫力、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耐挫力、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作者简 介: 蒋
洁, 湖南省地质中学心理老师 , 研究方 向: 心理咨询。
聂衍 刚,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院博士后 , 广州大学教育学 院心理学系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 学校心
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5 0 期 2 0 1 3 年第 9 期 总第 1 0 3 1 页

个研究中的研究更倾 向于解释变量 间的两两关
活事件 ,青少年选择支持者及获取支持 的能力与 系 , 而 没有就实现两变量之间关 系的“ 中介变量” 其 压力感知显著相关1 5 ] , 此外 , 社会支持对压力有 做进 一步 的揭示 。 着缓 冲作用 , 能降低青少年的压力感 , 提高个体适 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 6 - 7 1 。 在综合以往研究 的基础上 ,本研究假设在家 庭教 养方式 、 社会支持 、 耐挫力 的关系研究中 , 社
心理 不致失 常 的能力 , 而且 能 够 忍受 挫折 , 并 采取 社会支持对耐挫力的影响在于个体有没有 良好的 积极进取 、 明智 的心理机制 , 具有战胜挫折 、 获得 人 际关系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对 于抚慰受 挫 的心灵 ,
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社会 成功 的能力 。 它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 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 挫 折 的忍 受 能力 , 另 一方 面是 对 挫折 的超 越 能力 。 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资源 ,影响着
这 两 个方 面共 同起 作用 ,影 响 着青 少年 学 生 的心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对社会支持与心
理健康和应对方式【 1 1 。 社会支持是各种社会联系对 理健康的研究证 明,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 个体所提供的稳定 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支持 , 这 有 着重 要 的影 响 ,社会 支持 越好 的青 少 年心 理健 感知到的支持越多关系越满意 , 症状 种支持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根究研究和 康水平越高, 相反 , 社会支持不高的青少年更容 现实 , 社会支持 可分为以下几类 : 一是客观支持 , 的出现也越少 ; 社会惰性、 担忧 、 压抑 。此外 , 社会 即客观的, 可以看得到 的支持 ; 另一类为主观上的 易产生焦虑、 支持 , 指的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支持 , 与个体的感 支持对青少年耐挫力的影响在于个人作为整个社 受密切相关。 最后一类是对支持的利用度, 此类支 会系统 的一分子 ,若能善于有效借助社会与他人
家庭作为社会 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 ,在对人 会支持是一项中介变量, 在家庭教养方式与耐挫力
的塑造方面 ,其影响是最重要的,对心性尚未成 之间起着 中介作用。 尝试从一个更整合 、 新颖的视
熟、 尚处在被形容为充满 “ 风雨与困顿” 的时期【 8 ] 的 角来考察青少年社会支持 、家庭教养方式对耐挫 青少年而言, 家庭 的影响尤为重要。 而在家庭影响 力 的影响,一方面为耐挫力 的增强教育提供有价 中,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 值的启示 , 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式从众多方面对耐挫力进行影响。首先是 良好 的
・ 理 论研 究 ・
的资源与力量 , 将更有助于缓解 自身压力 , 从而使 的影 响 ,并 且 也都 是通 过 某些 与 耐挫 力 相关 的因 个体在遭受挫折时 , 不仅有使 自己的行为 、 心理不 素进行 的研究 , 而很少有将社会支持 、 家庭教养方 致失常的能力 , 而且能够忍受挫折 , 并采取积极进 式放到 同一个研究 中来对 耐挫力 的影响进行 研 取、 明智 的心理机制 , 具有 战胜挫折 、 获得成 功的 究。其二 , 少量将社会支持 、 家庭教养方式放到同 能力 。 对社会支持与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 面对生
持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 3 ) 社会 支持是教养方式与耐挫力之 间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 青少年 父母教养方式 社会 支持 耐挫力 中介变量
持要看 个体 对社 会 所采 取 的态度 , 是 接纳 , 拒 绝还
1 . 问题 提 出
是 回避 【 2 ] 。父母 教 养方 式是 父母 教养 态 度 、 行 为 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论研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5 0 期 2 0 1 3 年第 9 期 总第 1 0 3 0 页
青少年耐挫力、 父母教养方式与 社会支持 的关 系研 究
蒋 洁 聂衍 刚
摘 要: 以广州市一所城市学校及一所农村学校 5 5 7 名 中学生为被试 , 采用学生耐挫力测量问卷、 父母 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修订版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 父母教养方式与耐挫力的 关系, 结果发现 : ( 1 ) 青少年耐挫力在户 口、 性别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 分别是城市得分高于农村 得分 , 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但在年级上没有差异; ( 2 ) 教养方式的大部分维度都与耐挫力、 社会 支
非言语表达的集合 , 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 , 具 D a r l i n g & s t e i n b e r g , 1 9 9 3 ) 。 耐 挫 力 是 对 挫 折 的承 受 力 和 对 挫 折 的超 越 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力, 即个体在遭受挫折时 , 不仅有使 自己的行为 、 社会支持 、 父母教养方式与耐挫力关系密切 。
社 会 性发 展 。 良好 的社 会 化有 利 于形 成 良好 的社 会 适 应 能力 , 良好 的人 际交 往 能力 , 从 而有利 于耐
2 . 研 究 方 法
2 . 1被试
挫力的增强 。 大量研究表 明, 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
有利于儿童社会化发展[ 9 - 2 1 。而不当的教养方式如 绪不稳定 , 养成偏激和走极端的个性 , 缺乏友善 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