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功能康复

手功能康复

是手做各种动作前的预备姿势,能发挥 最 大 功 能 的 位 置 ; 碗 关 节 背 屈 20º~ 25º, 尺 偏 10º; 拇 指 充 分 外 展 , 各 指 分 开 , MP屈30º~45º,PIP屈60º~80º,DIP屈 10º~15º,犹如握玻璃杯姿势。
4.手的基本动作
分精密抓握、力性抓握、非抓握三类。 精密抓握:如捏、拈、挟、撮等动作, 必须有拇指和示中指相对的动作。力性 抓握:如握、提、钩等动作,必须有手 指屈曲动作,2、3指是基本的,紧握时 必须有4、5指参加。非抓握:如推、托、 戳、搅、掀等动作,其特点是手指向外 的动作。
(2) 术后6~8周:在掌指关节屈曲位无阻
力屈伸近侧指间关节,不练习时仍使用伸制夹 板。
(3) 术后8~10周:增加主动屈伸练习,
开始用柔和的动力性夹板以被动屈曲近侧指间 关节。
(4)
术后10~12周:用主动和被动运动
和夹板等方法,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有时需
医生指导6~9个月。
3.Ⅴ、Ⅵ区损伤
手的背侧感觉丧失对功能影响不大;手 的掌侧感觉完全丧失,等于丧失该手 50%功能;纵向型感觉丧失,拇、小指 失能尺侧占40%,桡侧占60%;如小指 尺侧感觉丧失,其手的失能指数为3%, 因小指功能为全手的10%,感觉站50%, 尺侧又占60%。
表5-3 手的活动度残疾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二、手外伤的康复治疗
一、受功能及伤残的评定
(一) 手的功能解剖特点 人类的手不仅能劳动、操作、创造世界、
还能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代替眼和口 的部分功能。手之所以具有万能的作用 是由于神经丰富、结构精细、功能复杂, 其功能是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学习所形成 的。在评价时必须熟知以下内容:
1.手的解剖结构精细 手只占人体表面积 2.5%,但内有27块骨骼,17个活动的关节面, 19块肌肉,24根来自前臂的肌腱,在桡、正中、 尺神经支配下构成灵活的动力系统。
(1)
术后3~4周内:制动腕背屈30°,
诸掌指关节伸0°,近侧指间关节自由活动。
(2) 术后4~5周::开始伸肌腱活动,先 屈掌指关节,然后依次增加伸掌指关节,内收 外展手指,屈腕并伸指。
(3) 术后6~7周:练习屈腕很屈指,手指 挠橡皮圈外展及胶泥作业。
(4) 术后7~8周:去除保护性夹板。
(5) 书后8~12周:逐渐增强训练的阻力, 并准备恢复工作。
Ⅶ区损伤
(1) 术后第4周:主动伸腕练习应当 谨慎。
(2) 术后5~6周:可以分别进行桡 偏背屈腕以分别训练桡侧与尺侧伸腕肌。
(3) 保护性夹板持续使用6~8周。
(四) 感觉训练
1. 保护觉的训练 包括针刺觉、深 压觉、冷热觉,训练目的不是恢复保护 觉,而是教会病人带偿的能力。
2. 定位觉的训练 患者恢复针刺觉 的深压觉时开始,治疗师用指尖或橡皮 头敲击患者掌侧,令患者闭眼用健手示 指指出敲击的部位,回答有误时令患者 睁眼学习,如此反复进行。
3. 形状觉的训练 令患者闭眼接触 不同大小、形状的木块并描述比较之, 回答有误后则睁眼再感觉一次,如此反 复进行。进一步可辨别异形物体很生活 中的实物。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3) 腕中立位及掌指关节最大屈曲位练习 伸指一次。
3、 中期(术后6~8周)
(1) 作腕背夹板,改用腕支具,使掌指关 节充分活动。
(2) 三种位置的主动肌腱滑动练习。
(3) 轻微ADL练习,如撕报纸、擦玻璃、 砂磨。
(4) 钟。
木工作业,每日2~3次,每次15分
(5) 防治屈肌腱粘连可用铝夹板伸展矫形 器或动力伸展夹板,被动运动掌指关节。
使腕处于屈30°位,掌指关节屈70°位,指间 关节伸展位。用橡皮条牵引个指末节或指甲, 使指维持伸展状态,防止屈曲挛缩。 (2) 轻柔、被动屈曲远侧和近侧指间关节: 每日4次,每次5遍。但不主动屈曲,也不被动 伸展,但可主动伸指。
2、 早中期术后4~6周)
(1) 动力夹板牵引如前。
(2) 被动屈曲个掌指和指间关节:每日次, 每次10遍。主动练习三种方式握拳。最好将诸 指用胶布套在一起,是健指带动患指活动。被 动屈指位行伸腕练习。指、腕不能同时伸展。
适应上述刺激后增加刺激物的
粗糙程度如绒布、粗布、麻布等;
(五)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此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前3个月) 表现为严重灼
痛、水肿、关节强直、发热、指甲生长加快、
毛发生长加快、多汗、血管舒缩紊乱、骨质疏
松。
2.
第2阶段(3~9个月)表现为畏寒、
疼痛、水肿变硬、关节强直、毛发脱落和指甲、
(2) 书后6~8周:开始轻柔、无阻力的屈 远侧指间关节练习,允许屈曲25°~40°,不 练习时仍以夹板固定保护。
(3) 术后8~12周:间断性去除保护性夹 板,开始按摩、握拳等功能练习,并开始感觉 训练。
.Ⅲ、Ⅳ区损伤 伸肌腱在近侧指间关节处离 断,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均如下:
(1) 术后1~6周:近侧指间关节夹板固定 于伸直位,远侧指间关节自由活动。
(3)手有两个横弓:远排腕骨弧形排列形成 的横弓,其高度基本不变;5个掌骨头形成横 弓,其高度随手指屈、伸增减,能适应物体形 状。
(4)手的纵弓:有腕骨、掌骨及指骨构成, 凹面在掌侧,关键点在MP关节,此点任何肌 力不平衡时均会干扰弓的凹面弧度。最重要的 是中示指列的纵弓,有助于与拇指形成对指。
3. 尽早开始患手的有规律的、轻柔的、主动和 被动运动或按摩,但切不可强行矫正关节活动范 围的被动运动。因此,物理治疗师很作业治疗师 的一对一的指导十分重要。任何治疗均需避免疼 痛。
4. 良好的姿势与夹板,防止压迫静脉防碍回流, 有水肿时应使患手24小时上举,并辅以手按摩。
5. 温度不太高的热疗有益。
皮肤与皮下脂肪萎缩、血管痉挛、骨质疏松明
显。
3.
第3阶段(9~11个月)表现为肌肉萎
缩,疼痛可能消失,一致性严重骨质疏松、血
管萎缩,手干燥,关节挛缩。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
1. 密切观察,及早治疗,第一期及时治疗有可 能效果极佳,第三期往往行关节手术。
2. 止痛是首要任务,可以采用TENS,也可采 用星状神经节组阻滞与切除或药物止痛。
5.手适应抓握的解剖特征
(1)手掌皮肤有较厚的角质层和皮下脂肪层 能保护深层组织,有垂直的纤维间隔连接皮肤 和深层组织以避免皮肤在抓握中滑动和发挥精 确的定位功能,关节附近皮肤有许多纹理,分 别适应各关节活动。
(2)指列:五指并列,从功能上分3列:拇指 列—其碗掌关节为鞍状,第1掌骨和第2掌骨距 离较大,拇指活动灵活,是精密抓握的主体; 中间列—由示、中指组成,其碗掌关节基本不 动,是手活动的功能轴。内侧列—由环、小指 组成,其碗掌关节有一定活动度,掌握时不可 缺少。各指伸直外展时指列呈放射状排列,各 轴线在第3掌骨基部交叉,手指屈曲时轴线集 中于舟骨。
术后处理如下:
1.
术后1~7天 在门诊治疗师指导下进
行下列活动:分别轻柔、被动屈曲远侧指间关
节、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主动屈曲上述
关节;在屈腕和掌指关节下,轻柔、被动伸展
近侧指间关节;主动伸展上述关节;被动握拳,
即健手帮助患手握拳,同时尽可能主动握拳。
以上练习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必须时用止痛药。
1.
织物觉的训练 开始让患者触摸
粗细相差极大的砂纸,然后学习辨别粗细
差别较小的砂纸。继而辨别不同的织物如
毛皮、丝织品、羊毛、塑料等等。
2.
脱敏训练 手外伤后常因神经病
变而触觉过敏,宜用脱敏治疗。
(1)
用毛(棉)线轻轻摩擦过敏区
10分钟,或至皮肤麻木无感觉;(2) 1小时后重复此操作;
(3)
2.手的休息位 手在自然静止状态为半握拳 姿势;腕关节背屈 10º~15º,轻度尺偏;拇指 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示指远侧指间关节 (DIP)桡侧缘,掌指关节(MP)和指间关节 (IP)呈半屈位;示指屈曲度较小,其余3指 越向小指屈曲越大;此时手部各组织肌肉张力 呈相对平衡状态。
3.手的功能位
4、 后期(术后8~12周) 可以继续使 用防止爪形手的夹板。着重进行恢复力 量的练习,包括木工作业如砂磨,家务 作业和模拟职业作业,准备重返工作岗 位。必要时行支具使用训练。
(三) 伸肌腱修复术后
.Ⅰ和Ⅱ区损伤 为跨过远侧指间关节的伸肌 腱损伤,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其康复治疗如 下:
(1) 术后1~6周:远指间关节的伸侧或屈 侧夹板固定于伸直位,近侧指间关节自由屈伸 以防关节强直。
此外患者还应在家进行同样的除握拳外的练习,
每小时10遍。
2. 习。
术后2~3周 进行轻微的ADL练
3.
术后4~6周 开始抓握力量练习,
如马赛克和轻木工作业。
4. 习。
术后6~8周 进行木刻等阻力练
5. 8~12周 恢复工作。
6、 屈肌练习有三种方式,应分别进行:
(1)钩拳: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 伸展,远侧指关节屈曲,主要使指深屈 肌腱滑动。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相 对滑动最大达11mm.
(2)直拳:掌指关节和近侧指关节屈曲, 远侧指关节伸展,指浅屈肌相对于骨的 滑动范围最大。
(3) 完全握拳:腕关节处于中立位 而完全握拳时,指深屈肌相对于骨的滑 动最大,可达34mm。每日至少练习3次, 每次10遍。
(二) 屈肌腱修复术后
1. 早期(术后1~4周) (1) 动力夹板:在前臂和手的背置夹板,
(5)手的斜弓:是拇指对掌时与其他指列形 成的弓,与掌中几条皮纹方向一致,在充分抓 握圆柱物时,此弓引起重要作用。
6.手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和感受器
有髓纤维多于无髓纤维,轴索与感受器 比例为1:1左右,因此,感受野小、分辨 力强。手在运动中不停的反馈信息,将 感知的质地、形状、温度、压力、干湿 度等信息传到大脑,经分析,整理成各 种体验,并随之为此手在皮层的代表区 域较其他器官大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