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区域地质概况

山东区域地质概况

2.山东区域地质概况2.1 区域地层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之晋冀鲁豫地层区的东南隅。

根据全国三级地层区划原则,可将山东地层区分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3个地层分区,华北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发育特征相近,但前者以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且厚度巨大而有别于后者,他们的分界线为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与鲁东地层分区界线为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

山东省域内自太古宙至新生代的地层都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

由老至新,地层出露面积逐次增大。

2.1.1 前寒武纪地层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太古宙地层、元古宙地层。

2.1.1.1太古宙地层山东省的太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西地区的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和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及分布于鲁东地区的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和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它们均呈包体状残存于太古宙—元古宙变质侵入岩体中,分布零星,其中以泰山岩群分布范围最大。

1.中太古代地层(1)中太古代沂水岩群沂水岩群发育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的中部,呈岛状、透镜状、条带状等各种包体形式残存于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变质花岗质侵入岩体中。

是一套麻粒岩、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紫苏变粒岩和紫苏磁铁石英岩等的岩石组合。

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山官庄岩组和林家官庄岩组。

岩群总厚1729m。

(2)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唐家庄岩群主要出露在莱西唐家庄和马连庄、莱阳谭格庄及栖霞鸡冠山等地,呈包体状残存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中。

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紫苏斜长麻粒岩、石榴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石、磁铁二辉麻粒岩等。

地层可控制厚度为24m。

2.新太古代地层(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泰山岩群是分布于鲁西地块上的新太古代变质地层单位,沂源韩旺、苍峄、东平等变质沉积型铁矿床发育在这套变质岩系中。

其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透闪阳起片岩、变质砾岩、石榴石英岩等。

这套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孟家屯岩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

泰山岩群总厚2886~4886m。

(2)新太古代胶东岩群胶东岩群仅出露于胶北隆起范围内的栖霞观里、苏家店及招远齐山、蓬莱虎路线等地,呈大小不等的包体状“漂浮”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栖霞超单元)内。

其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

其自下而上划分为苗家岩组、郭家庄岩组。

岩群总厚度为212~274m。

2.1.1.2元古宙地层山东省的元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东地区的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和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朋河石岩组及分布于鲁西地区的济宁岩群和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土门群。

缺失中元古代地层。

1.古元古代地层(1)古元古代荆山群荆山群主要分布于胶北地区的莱阳荆山、旌旗山、莱西南墅、平度祝沟、明村、海阳晶山、牟平祥山及昌邑岞山和安丘赵戈庄等地。

主要岩性为石榴夕线黑云片岩、大理岩、透辉岩、石墨片麻岩、长石石英岩、黑云变粒岩、麻粒岩等。

自下而上划分为禄格庄组、野头组、陡崖组,每个组又可二分。

其总厚1977~2856m。

(2)古元古代粉子山群粉子山群主要分布在莱州粉子山、平度灰埠、蓬莱金果山、福山张格庄及五莲坤山等地。

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岩、石墨透闪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夕线黑去片岩等。

其自下而上划分为小宋组、祝家夼组、张格庄组、巨屯组、岗嵛组。

其总厚2537~5031m。

(3)古元古代芝罘群芝罘群局限分布于芝罘岛及其邻近的崆峒岛等大、小岛屿,主要岩性为石英岩、钾长石英岩夹磁铁矿层。

其下部为老爷山组,上部为兵营组。

(4)古元古代济宁岩群济宁岩群局限分布在济宁至兖州之间滋阳山一带的千米盖层之下。

其岩性主要为钙层、硅质、铁质成分的灰绿色绿泥千枚状板岩、绢云千枚岩、紫色含铁千枚岩及磁(赤)铁石英岩等。

2.新元古代地层(1)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土门群土门群为浅海相沉积岩系,由砂岩、页岩和灰岩等组成。

分布局限,主要集中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西侧地区的昌乐、苍山、莒县、沂水、安丘、枣庄等地。

土门群由老到新划分为黑山官组、二青山组、佟家庄组、浮莱山组和石旺庄组,其中下部的黑山官组和二青山组归属于青白口纪;其上的佟家庄组、浮莱山组和石旺庄组归属于震旦纪。

其总厚243~880m。

(2)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蓬莱群主要分布于栖霞豹山口、辅子夼、福山东龙夼一带,在龙口屺岛、黄城附近、蓬莱丹崖山、长岛等地也有分布。

主要岩性为千枚岩、板岩、石英岩、结晶灰岩及大理岩等。

自下而上可分为豹山口组、辅子夼组、南庄组、香夼组。

总厚878~4507m。

(3)新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岩组主要分布于莒南县朋河石、王家道村峪等地,主要岩性为变质砂砾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夹千枚岩、黑云绢云片岩,厚8m。

2.1.2 古生代地层山东省古生代地层早古生代有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晚古生代有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

2.1.2.1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山东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以西的鲁西地区。

其分属于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

1.早—中寒武世长清群长清群属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岩系,依其岩石组合特征由下而上划分为李官组、朱砂洞组及馒头组。

该群在潍坊-临沂地层小区地层厚度最大,发育最完整。

该群总厚433~731m。

2.中寒武世—早奥陶世九龙群九龙群是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属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

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地层厚度一般在600m左右。

九龙群由下而上划分为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及三山子组。

3.奥陶纪马家沟组马家沟组由相间分布的白云岩、灰岩组成,其由下而上划为东黄山白云岩段、北庵庄石灰岩段、土峪白云岩段、五阳山石灰岩段、阁庄白云岩段、八陡石灰岩段、新汶白云岩段等7个段(相当于组)。

该组总厚561~1267m。

2.1.2.2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石炭纪一二叠纪地层仅分布于安丘—莒县断裂以西地区,主要残存于中生代盆地内。

由早到晚划分为月门沟群和石盒子组。

月门沟群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石盒子组包括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

1.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月门沟群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

分布广泛,保存多较完整。

月门沟群岩性以铝土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为主,发育煤层是该套地层的主要特征。

山东主要可采煤层发育在该群中。

总厚184~475m。

2.二叠纪石盒子组该组整体上为陆相沉积的由黄绿色、灰绿色砂岩、紫红、灰紫色泥岩夹铝土岩、灰黑色页岩组成的岩石组成,自下而上划分为黑山砂岩段、万山泥岩段、奎山砂岩段和孝妇河泥岩段。

总厚为155~713m。

2. 1 .3 中生代地层山东省内发育的中生代地层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

三叠纪地层分布范围较小;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分布较广泛,在华北平原、鲁西及鲁东地层分区内均有分布。

2.1.3.1三叠纪地层1.早三叠世石千峰群石千峰群在省内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济南—淄博地层小区中,该群岩性以紫红或鲜红色砂岩和泥岩为标志。

自下而上划分为孙家沟组、刘家沟组。

厚219~613m。

2.中三叠世二马营组二马营组为由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红色泥岩组成的一套河湖相沉积岩系,红色泥岩中含大量的钙质结核,该组在山东仅见于聊城堂邑乡陈庄钻孔中,厚度为1245m。

3.侏罗纪地层山东侏罗纪地层只有淄博群,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发育于鲁西北部地区,在济阳拗陷区发育较好,厚度也较大。

该群为内陆浅湖及河流相沉积,下部为含煤建造,称坊子组,含可采煤层;上部为红色砂岩建造,称三台组。

该群总厚367~1429m。

]4.白垩纪地层山东省白垩纪地层分布比较广泛,已建立和厘定了4个群级地层单位,即自下而上的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和王氏群。

(1)早白垩世莱阳群莱阳群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区,鲁西地区仅见于蒙阴,南麻等几个断陷盆地内。

莱阳群是一套河湖相沉积,中下部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砂岩、砂砾岩、砾岩、页岩、黑色页岩、微晶灰岩等;上部为火山碎屑岩夹熔岩、流纹质凝灰岩等。

该群厚度为7996~14373m。

莱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瓦屋夼组、林寺山组、止凤庄组、水南组、龙旺庄组、杨家庄组、曲格庄组、杜村组、城山后组、马连坡组和法家茔组11个组。

其年代属早白垩世。

(2)早白垩世青山群青山群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一套火山岩系,几乎分布于全省的各个中生代盆地中,据岩浆演化规律及地层发育顺序,自下而上分为后夼组、八亩地组、石前庄组和方戈庄组,主要岩性为中—酸性及中—基性火山岩及河湖相碎屑岩,总厚896~9350m。

(3)早白垩世中晚期大盛群大盛群为发育在青山群之上的一套河湖相沉积。

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页岩等,厚1486~5556m,其自下而上划分为小店组、大土岭组、马郎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和孟疃6个组。

(4)晚白垩世王氏群王氏群主要发育在鲁东地区,沂沭断裂带内也比较发育,鲁西地区和华北平原区仅局部见到。

该群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砂砾岩、砾岩等),间有黄绿、灰绿等色的碎屑岩组合(砂岩、钙质含砾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局部有淡水灰岩、泥灰岩,有时见石膏薄层及扁豆体。

自下而上划分为:林家庄组、辛格庄组、红土崖组、金岗口组、胶州组。

该群厚1814~6944m。

2. 1. 4 新生代地层山东省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分布广泛。

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地层。

2.1.4.1古近纪地层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鲁西地区。

在华北平原地层区呈大面连续分布;在鲁西地层小区(主要为山东丘陵区)零星分布在山间盆地中。

新的区调研究成果将这套沉积岩系的岩石地层厘定为官庄群、济阳群、和五图群3个群及8个组。

(1)古近纪官庄群官庄群仅发育在鲁西山地丘陵区内的一些近EW—NW向展布中新生代盆地中,为一套含膏盐的红色、灰色山麓洪积—河湖相碎屑岩系。

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固城组、卞桥组、常路组、朱家沟组和大汶口组。

总厚1215~3844m。

(2)古近纪五图群五图群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的昌乐县五图、小楼、北岩、北鄌郚和临朐县牛山、罗家树以及安丘市李家埠一带;在鲁东地区主要分布于龙口—蓬莱及平度市香店一带。

总体上为一套含煤、油页岩的碎屑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朱壁店组、李家崖组和小楼组。

总厚298~1372m。

(3)古近纪济阳群济阳群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区的潍北、东营、济阳、临清及德州、东明一带,自下而上划分为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

岩性为一套色调、成分都很复杂的碎屑岩系,地表未见出露。

该群总厚1202~4990m。

2.1.4.2新近纪地层山东省新近纪地层包括临朐群和黄骅群2个群7个组。

(1)新近纪临朐群临朐群在鲁西地区主要分布在临朐、昌乐、安丘、沂水等地,在莱芜、周村、淄博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在鲁东地区主要分布于栖霞、蓬莱等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