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闫平油画人物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以作品《母与子》为例摘要闫平是我国著名的女性画家之一,在闫平的绘画作品当中,《母与子》系列是其最具代表性的题材。
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能够通过极具视觉张力的色彩运用与粗犷洒脱的用笔来传达出细腻、温和而又浓郁的母爱。
本文从研究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首先从构图方式、色彩运用和用笔方式对《母与子》系列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再从主体与背景的和谐一致、注重画面的整体感、意境的把握与情感的宣泄四个角度对《母与子》中的闫平油画人物艺术特色进行解读。
关键词:闫平、母与子、油画人物AbstractYan Ping is one of the famous female artist in China, Yan Ping's paintings, "mother and son" series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art. "Mother and son" Ping Yan series of works, through the use of color visual tension and very rough free and easy pen to convey delicate, warm and strong and love. This paper fro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first from the composition, use of color and penand grasp emotional catharsis four aspects of <Mother and son> in the mother and sonPaint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pretationKey words: : Yan Ping, mother and son, oil painting figure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32635 摘要IHYPERLINK \l _Toc13132 关键词IHYPERLINK \l _Toc24476 Abstract IHYPERLINK \l _Toc28369 Key words IIHYPERLINK \l _Toc630 目录IIIHYPERLINK \l _Toc19111 一、绪论1HYPERLINK \l _Toc2147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画家简介) 1HYPERLINK \l _Toc4413 (二)国内研究现状1HYPERLINK \l _Toc4798 二、《母与子》作品解读2HYPERLINK \l _Toc21359 (一)构图方式2HYPERLINK \l _Toc11246 (二)色彩运用2HYPERLINK \l _Toc21548 (三)用笔方式3HYPERLINK \l _Toc496 三、《母与子》中的闫平油画人物艺术特色4HYPERLINK \l _Toc4633 (一)主体与背景的和谐一致4HYPERLINK \l _Toc11888 (二)注重画面的整体感4HYPERLINK \l _Toc26467 (三)意境的把握5HYPERLINK \l _Toc30033 (四)情感的宣泄5HYPERLINK \l _Toc14632 四、结语6HYPERLINK \l _Toc7408 致谢7HYPERLINK \l _Toc15133 参考文献8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画家简介)闫平是我国现代一位著名女性画家。
闫平1956年出生于我国的山东济南,1979年考入了山东艺术学院,1989年又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研修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1]。
闫平作为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家,其绘画作品既有着专业美院所教授的学术严谨与技法的娴熟,同时又具有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细腻与奇幻[2]。
闫平是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艺术家当中的佼佼者,而在闫平的艺术创作当中,《母与子》是其代表性的艺术创作题材之一。
或许是由于闫平女性本身的情感体会,她的作品中以“母与子”为主题的画作也具有着女性独特的温情与亲情与血缘所体现的独特魅力。
本文以闫平的《母与子》作品为例,对其油画人物作品中的艺术特色进行解读,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艺术创作的情感与精髓,同时也能够在自己实际的艺术创作当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闫平作为我国建国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对于闫平其画作和创作风格、创作理念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也是十分丰富的。
在图书方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当代油画家风景写生画集·闫平》以及陈平所主编的《当代艺术家:闫平》一书中,都收录了闫平的艺术作品。
在作品分析与理论研究方面,易英的《感受新鲜的生命——闫平绘画简析》一文就对闫平绘画中所蕴含的生命力以及闫平本人的艺术风格与经历进行了分析。
甘薇的《论闫平油画中气韵生动的美学特征》一文中,则将闫平的油画作品与中国传统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联系在一起,对闫平油画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和精神进行了解读。
马萧雅的《闫平意向表现性油画研究》也从闫平的油画作品入手,对其中所展现的意向特征与情感进行了研究。
二、《母与子》作品解读(一)构图方式构图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基础步骤,不同的构图方式能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
在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中,其构图方式是多变但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我们知道,不同的构图可以代表着不同的视角以及图画中内容的主次关系,而在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当中则能够通过构图来展现更加深层次的内涵。
在《母与子》系列作品中,其构图既有将母子二人放在图画的中央部分,用周围的其他景物作为陪衬以衬托的构图方式,这样的构图方式能够更好的烘托“母与子”在整个画面当中的主要地位(如图1)。
同时,也有将“母与子”放在并不凸显的位置,通过其他部分的引导来提起观者对母与子内容的注意的构图方式[3](如图2)。
图1 闫平《母与子》系列作品图2 闫平《母与子》系列作品无论是什么样的构图方式,其构图的主要目的便是能够更好的把握与传达其主体内容的主体形象与情感[4]。
同样是《母与子》系列作品,图2.1与图2.2之间就有着很大的差别。
图2.1在构图上将“母与子”置于画面的中央部分,而图2.2则将“母与子”安置在画面的角落中,通过大面积的花束将两人从“一角”中露出。
虽然两幅作品在构图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无论是第一幅图的直抒胸臆还是第二幅图的婉转含蓄,都为“母与子”这个题材的主题与温情展现的十分到位[5]。
(二)色彩运用色彩是绘画作品当中用来展现其情感与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色彩既可以以写实的角度来表现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出事物原本从外在上无法展现的情感与精神。
闫平作为一位女性画家,其油画人物的色彩应用并不像传统认知中女性画家的色彩一般婉约、温柔,相反的,闫平的油画艺术非常敢于用色,并且还极擅长通过颜色来表现出绘画的精神[6]。
在闫平的《母与子》题材作品中,其色彩既有暖色调又有冷色调,但无论是以那种色调为基础,其整体颜色的运用都是既大胆,又能够表现出一定情感的。
在其作品中,色彩不再仅仅是用于表现事物真实状态的因素,而是将色彩以色块的方式取代线条的作用,用以表现出事物的形态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基调。
在闫平的油画人物作品中,暖色调的作品热情洋溢、冷色调的作品平和深沉。
虽然色彩上差别极大,但是却又能够精准到位的通过颜色的演绎来展现出其作品中母爱的特质[7]。
并且,这种及其富有视觉张力的大面积、高纯度用色方式也极大的提高了作品的可辨识度,同时又使得整体的画面及富装饰性(如图3、图4)。
因此,可以说闫平的油画作品在用色上有着其独到之处。
图3 闫平《母与子》系列作品图4 闫平《母与子》系列作品(三)用笔方式“用笔”这样的词汇往往出现于中国传统的绘画的分析当中,而闫平在其油画人物绘画中,却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国画的用笔方式。
在闫平的油画作品当中,其用笔也不同寻常女子一般的细腻纤弱,而是有着别具一格的气势恢宏。
闫平非常擅长用较大的笔锋来对颜料进行厚涂与叠图,这样的绘画方式既能够展现出所描绘对象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能够通过鲜明的笔触来展现出颜料与笔力相结合的独特肌理与质感。
尤其是在闫平油画的成熟阶段中,对于笔法与用色的配合达到了更加完美的结合境界,闫平能够借助恢弘的笔法充分的展示出色彩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闫平在绘画中很注重对情感的发挥,她的意象表现性绘画给人以动荡不安、波浪起伏、激情四射的视觉感受,但在绘画主题选择中却是表现出她安静地对性别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受。
”[8]《母与子》这一系列的作品在题材上非常的细腻,更多的人在联想到“母与子”为题材的绘画时,更多的会想到用细腻与温和的笔触来对其进行表现,而闫平的做法显然与之不同。
闫平在表现《母与子》题材的绘画时,同样延续了自己大笔触、浓色彩的习惯,但是其用笔却在不削弱母与子之间温情气氛的同时,还能够孕育出浓烈而又深沉的母爱。
这种独特的用笔方式,不仅使得闫平的绘画更加具有写意的特质,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中对于女性和母与子题材的绘画方式。
这种鲜明的用笔痕迹在画布中的展现,让其绘画作品的艺术性进一步提高。
在闫平的绘画理念当中,“笔墨功夫”是一个艺术家绘画功底与档次的代表,并且认为小笔触的涂抹会令观者产生小气与浮躁的感觉。
因此其绘画作品中的笔触也成为了其独特的绘画风格。
三、《母与子》中的闫平油画人物艺术特色(一)主体与背景的和谐一致在一副绘画作品当中,既有着主体物,同时也有着其他事物与背景的存在。
在一副画面中,主体物与背景是相辅相成的,背景能够给予主体物以陪衬的效果,同时主体物也能够赋予背景以其原本不具备的情感和意义。
在一副完整的画面当中,背景和辅助元素应当能够凸显出主体的位置与特点,而主体物则也要能够与整体的背景达到和谐与统一。
在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当中,其所要表达的主体物自然是“母与子”,而画面当中所蕴含的情感也以母爱为主题。
在背景与主体物的安排上,闫平并没有通过背景与主体物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方式来突出母与子在画面当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有意味的将背景与主题适当的进行融合。
对于“母与子”的描绘,并不像描绘静物一般将其表现完整、真实即为准确,而是更加要凸显出“母与子”之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