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种硅橡胶扁电缆企业标准

特种硅橡胶扁电缆企业标准

Q/JQ 安徽金桥电缆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Q09-2010
特种硅橡胶扁电缆
2010-02-19发布2010-03-01实施安徽金桥电缆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安徽金桥电缆有限公司提出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睿、胡桂凤
本标准批准人:刘建国
本标准2010年03月01日发布
特种硅橡胶扁电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高温场合下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各种移动式电器设备的特种硅橡胶绝缘扁电缆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910-2009 镀锡圆铜线
GB/T 3048.1~16-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3953-2009 电工圆铜线
GB/T 295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 4909.1~12-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
GB/T 7954.1~11-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GB/T 2952.1~3-2008 电缆外护层
GB/T 18380.1~2-2008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实验
GB/T 12706.1~4-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
电力电缆
GB 5013.1~5-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GB 6995.1~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 9330.1~2-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JB/T 8137.1~4-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3 产品命名和代号
3.1 代号
控制电缆K
移动用Y
硅橡胶绝缘G
中型移动GZ
重型移动GC
扁电缆 B
铜丝编织屏蔽 P
3.2 表示方法
3.2.1产品用型号、规格(额定电压、芯数、标称截面)及标准号表示:
3.2.2举例
A特种硅橡胶中型移动控制扁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7芯,标称截面1.5mm2,表示为:KYGZB-450/750V 7×1.5 Q/JQ09-2010
B特种硅橡胶重型移动电力扁电缆额定电压0.6/1KV,3芯,标称截面25mm2,表示为:
YGCB-0.6/1KV 3×25 Q/JQ09-2010
4 特性
/U为450/750V,0.6/1KV。

4.1额定电压U
4.2电缆导体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不超过240℃。

4.3电缆敷设时不承受机械损伤。

5产品型号及规格
5.1电缆型号见表1
5.2 电缆规格见表2
表2 规格
6 导体
6.1导体线芯应采用GB3953中TR型软圆铜线,导体结构应符合GB/T3956-2008的规定。

导电线芯中的铜单线允许镀锡。

6.2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6.3导体表面允许包覆一层合适材料制成的隔离层。

7绝缘
7.1绝缘应采用GB7594.11中规定的XJ-80型硅橡胶,其性能应符合GB7594.11的规定。

7.2绝缘线芯应经受GB3048.9规定的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

火花试验的电压如表3:
表3火花试验电压
见的气泡、砂眼等缺陷。

绝缘与绝缘间应不粘结。

表4 KYGZB型电缆结构参数表
续表4 KYGZB型电缆结构参数表
表5 YGCB型电缆结构参数表
续表5 YGCB型电缆结构参数表
8 成缆
8.1控制电缆绝缘线芯如需绞合则应绞合成缆,方向为右向,成缆间隙允许填充,其材料应采用与电缆工作温度相匹配的非吸湿性材料。

8.2成缆后允许绕包隔离带,其材料应采用与电缆工作温度相匹配的非吸湿性材料。

8.3电缆绝缘线芯的绞合节径比应符合GB/T9330标准中规定。

9 屏蔽
9.1圆铜线编织屏蔽允许用软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密度计算按GB9330.1-2008标准进行。

9.2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

每1米长度上允许更换金属线锭一次。

9.3屏蔽与绝缘之间应重叠绕包一层合适的非吸湿性带子。

10护套
10.1护套应采用GB7954.11规定的XJ-80A型硅橡胶护套材料,其性能应符合GB7954.11的规定。

10.2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标称值,电缆护套标称厚度应符合表4-5规定,其最薄点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

10.3护套应紧密挤包,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层。

10.4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其断面应无肉眼可见的砂眼、杂质和气孔,无影响使用
的缺陷。

11标志
11.1绝缘线芯分色
11.1.1对于少于5芯的绝缘线芯应采用易于辨认和不易擦掉的颜色进行标志,对于5芯以上的绝缘线芯应采用数字进行标志,并应符合GB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的规定,允许采用其它识别方法,但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11.1.2优先选用的颜色和色序按GB5013规定。

11.2成品电缆绝缘或护套表面上应印有制造厂名和型号规格,或制造厂名、型号规格和电压的连续标志,一个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550mm,标志应字迹清晰,容易辨认,耐擦。

12成品电缆
12.1导体直流电阻
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的规定。

12.2绝缘电阻
电缆绝缘线芯间的绝缘电阻换算到20℃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5mm2及以下者不小于50MΩ.km
50-150mm2者不小于30MΩ.km
185mm2及以上者不小于20MΩ.km
12.3交流电压试验
电缆应经受表6规定的交流50Hz浸水电压试验。

12.4两芯及以上电缆的绝缘线芯之间应经受表6规定的交流50Hz不浸水电压试验。

12.5电缆燃烧试验
试验条件和试验结果应符合GB/T18380的规定。

12.6印刷标志耐擦试验
按GB6995.3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进行。

表6电压试验
13试验
成品电缆性能试验见表7。

表7
14交货长度
14.1有定长要求的电缆应按规定标准长度交货。

14.2其它电缆的交货长度:成圈者为10m,成盘者应大于100m。

14.3短段电缆最小长度不小于10m,短段电缆的交货数量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10%,且每个包装件中应不超过5段。

14.4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任何长度的电缆交货。

14.5长度用计米器计量,误差应不超过±5%。

15验收规则
15.1电缆应由技术检验部门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产品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15.2电缆应按规定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进行验收。

型式试验(T),抽样试验(S),例行试验(R),定义按GB2951.1的规定。

15.3每批抽样数由双方协议规定。

如用户不提出要求时,每种型号的规格数不少于1根。

抽检项目的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该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时应100%试验。

试验合格的产品方能出厂。

15.4产品外观应用目力逐件检查。

16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16.1成圈或成盘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电缆盘应符合JB/T8137-1999标准规定要求的电缆盘上交货,(重量不超过80kg的短断电缆允许成圈包装)。

在每个电缆盘上应附有“产品合格证”,电缆端头均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应钉保护罩,伸出长度应不小于300mm。

16.2成盘电缆盘外侧及成圈电缆的附加标签应附有标明:
a、制造厂名称、厂址;
b、电缆型号及规格;
c、额定电压V;
d、长度 m;
e、毛重 kg;
f、制造日期:年月;
g、本标准编号:
h、表示电缆盘正确旋转的方向。

16.3成盘电缆可放于露天仓库,但应避免日光暴晒,在装运过程中,严禁碰撞或翻倒,造成机械损伤,电缆盘不允许平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