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析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摘要】通过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分析,并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风险物资管理劳务管理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项目成本分析与管理,通常是指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
划成本范围内,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1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
1.1 投标报价的风险
施工图量与招标工程清单量不符,《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属于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

目前的铁路工程项目业主往往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进行招标,因为初设的深度不够,施工企业所编制的“综合单价”不可能涵盖施工图的全部内容,开工以后施工图陆续到场,才发现与初设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超过投标综合单价达10%,但该变化不属于i类变更,即施工单位无法从中获得投标报价以外收益。

业主为转移风险,往往在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超出《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和数量以及由此增加的费用,由承包人在总
承包风险费用解决”,往往最终项目的增加的费用就超过了投标的风险包干费,造成了亏损。

如漯阜线赵寨颍河双线特大桥,因招标概算漏项(河岸的防护没有考虑)、技术标准提高(桩径由1.25m变为1.5m,混凝土由普通混凝土变更为高性能混凝土)、地质水文实际与资料差异较大(设计资料为强风化岩层,实际为弱风化岩层)、周围环境改变、文明施工标准提高、以及承包商无法控制和承担的费用(电力、海事、航道、渔政、水利、河道及临时租地)等,增加费用约占中标价的5%,超过施工合同中总承包风险费2%的限额,增大了施工项目的成本支出。

1.2未能有效落实施工组织设计
在公司所承建的各项目中,大部分都存在施工前期不抓紧、后期拼命赶工的状况,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导致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难点项目的工期、节点目标严重偏离,从而形成前期误工费用,以及后期为实现总工期的赶工投入。

1.3 项目物资管理不到位
在项目施工中,因物资管理问题而造成增加成本支出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些项目部没有及时进行工料分析,造成材料管理不规范,且没有完整的项目部、作业队和班组的工地材料消耗量的消耗台帐,没有严格执行限额领发料制度和月盘点制度。

对超额用料的原因未及时有效的分析,没有对材料节超实行考核,导致材料管理得
不到有效的控制。

某项目部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发现钢筋超耗达4%,5000吨钢筋就超耗200吨,每方按均价4200元/吨,成本超耗80多万元。

在附属工程中节约的水泥没有入库,而是被作业队私自处理。

1.4 外包劳务队管理存在漏洞
1.4.1有些项目部依然存在着外包劳务队先进场施工后签订合
同的情况,使项目部处于被动状态,面临着巨大的外包劳务队管理风险。

1.4.2委外计价数量控制不严。

对于“合同内工程数量”,部分项目部按施工图设计数量计价,没有按技术交底范围内实际完成数量进行确认,没有进行现场收方工作;对于“合同外数量”,由于没有明确的数量节超的奖惩措施与责任,部分项目部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所签认的点工、机械台班存在着随意性,导致项目部对“合同外数量”控制不够,损失成本。

1.4.3 对外工序单价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如盖板涵项目,目前工费涨幅很大,但工序单价却没有相应调整,造成没有外包劳务队伍愿意施工,不但影响进度,最终还得以工期考核奖等方式进行补贴。

在武康、漯阜线施工中均遇到上述问题,造成工期考核奖等费用支出很大。

2 项目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2.1精心编制投标文件,提高投标报价水平
首先,要对技术方案进行先进、合理和经济的比选,根据合同
要求、工程特点、工期约定、质量标准,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和装备等,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制定符合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次,要结合企业管理水平,认真测算工程项目的成本;再是,要报价合理,充分体现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充分考虑项目风险,并成立技术和经济专家评审小组,对施组、成本和报价进行充分论证,给投标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2加强外包劳务队伍和企业内部定额管理
2.2.1项目实施过程中,外包劳务队伍一定要先签订施工合同再进场施工,以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不能以包代管,防止发生合同纠纷。

合同从签订、履行至终止的全过程,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建立档案和记录。

2.2.2 合理控制委外计价数量。

合同内数量,应按技术交底范围内实际完成数量进行确认,项目部工程部要组织好现场收方工作;合同外数量,项目部应真正落实奖惩机制,明确工程数量节超的奖惩措施与责任,确保现场管理人员对所签认的合同外数量负责,以达到减少合同外数量的目的。

2.2.3 工序单价管理办法已在各项目部全面推行,已经得到很好的实践,在后续的推行中,应根据市场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价格变化定期进行调整、修改,同时适应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对具有特殊性、个性化的单项工程进行相应调整。

另外,工序单价
应全面,没有的要及时补充完善,避免先干活后定价造成经济纠纷,增大成本开支。

2.3 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为了加强投资控制,规避投资风险,多数建设单位在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约定价格、税率及不可预见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费用增加风险由施工单位负责。

这势必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内控和现场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不突破合同价格。

2.3.1 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设计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利用大标段施工总承包的规模效益优势,采取科学的手段合理降低成本费用。

漯阜铁路增建二线工程标段全长106.349公里,投资209454万元,较之以往的小标段施工,标段划分在规模上已扩大数十倍。

大标段施工总承包对施工承包单位统筹安排施工计划,工厂化批量生产,提高成品、半成品质量,合理降低周转料摊销费用及材料的现场损耗率;对施工现场采用“架子队”模式管理劳务工,为有效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可靠保证。

2.3.2 加强物资设备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投资
加强物资管理,降低材料消耗。

材料用量按定额确定后,就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有效控制材料损耗量(如
施工操作过程中和施工场内运输损耗等)。

同时,项目部还要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将材料消耗目标落实到工班;还要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

2.3.3 合理控制施工措施费
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应本着满足正常施工需要、节约成本费用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以及当地文明施工要求,结合实际,合理控制施工措施费的投入。

例如,在某特大桥施工中,按照设计标准和现行铁路工程定额计算规则,一般水中钻孔操作平台尺寸,应为承台面尺寸每边各加2.5m。

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不能为了压缩成本支出,不注重现场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超常规压缩钻孔工作平台,减少必要的工程投入,从而加大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和质量的不可控因素。

2.3.4 控制合同外和概算外费用
正常发生的概算外、合同外费用,如港监、海事管理费用及水利设施防洪堤费,应比照变更设计程序报批。

报批文件依据要充分,费用要合理。

委托承包单位办理的,建设单位应参与协调和过程控制,并掌握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

按照“113号文”编制铁路工程设计概算,通常未计列通航江河的港监、海事管理费用及防洪护堤的水利设施费用。

如漯阜二线铁路工程两座特大桥跨越通航河流(颖河双线特大桥和茨淮新河双线特大桥),按照航道、水利、海事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和要求,
施工中需办理通航安全技术论证、安全防护等相关手续,增加河岸、河堤加固与防护设施,预计支付或增加相关费用达数千万元。

本项概算外费用,建设单位委托施工承包单位办理,属于合同外费用,应按程序上报设计概算原审批部门,经审批后签订补充合同。

3 结束语
总之,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提高项目收入乃至整个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加强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也是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铁建设[2006]113号,关于发布《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通知
[2]铁建设[2007]108号, 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
[3]万显涛《工程合同管理》
[4]赵浩《建设工程索赔理论与实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