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与表达的艺术性一堂成功高效的语文课,与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其中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与表达的艺术性更是功不可没。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趋向就是探讨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教学的高超境界是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感动和教育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语言的趣味性与表达的艺术性上下工夫。
一、语文教学要讲究语言的趣味性
语言的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情趣上。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单调重复的认识对象的刺激面前,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的反应。
因为“所有智力因素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皮亚杰)。
新颖而奇妙的提问,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动情点”,及时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保证情趣盎然地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去。
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横跨两岸的大拱,接着提问:“这幅赵州桥的草图,还缺了点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小拱”。
教师接着问:“几个小拱?”“位置各在大拱的什么部位?”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空前踊跃。
特别是回答第二大问题时,或“大拱的两边”,或“大拱的两端”,众说不一,又说服不了对方,最后大家还是由衷地信服作者用词之准确而形象:“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问题解决了,留下了会心的微笑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主动求知的思维能力因有情趣性的提问而
培养出来了。
教师的教学语言情深意切,真挚动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善于动用教材的“情理”,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把内心的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信息穿上情感的外衣,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披文以入情”,教出情感。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叙议抒情真切感人,有一段文字这样写:“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此句纵情倾诉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作者“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因此,教师在讲读时要感情洋溢,诚恳亲切,自然会激发学生灼热的情感,师生情感相通,产生共鸣,感受“最可爱的人”闪光的品质,从而受教育、明人生。
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还表现在理趣上。
所谓理趣,就是化理为趣,把道理说得既警策动人,又生动有趣。
如果教师把抽象的道理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乏味,产生“恹恹欲睡”的感觉。
这就要求教师善用形象的语言讲述抽象的道理,或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道理;或用具体的事物、具体的形象,通过类比联想,化深奥为浅显,化含蓄为明白。
例如,一次讲联想与想象的区别,我见一女生桌缝中插一朵荷花,我想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这是联想还是想象?学生笑过之后辨清了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最后表现在风趣上。
风趣的教学语言是一种“笑”的语言艺术,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投入学习,在生动、和谐、自然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思考问题,引发学生对学科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的情趣。
电视广告上有“台北选美”,作文课上,我说:“‘台北选美’选到大陆,大陆‘美人’去了台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请大家以《‘台北选美’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学生很感兴趣,一个同学写道:“……我们要努力学习,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留住‘美人’……”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风趣有两个意思,一是由幽默滑稽的语言造成的风趣,二是寓幽默风趣于庄重的语言之中。
教学语言的风趣性应是幽默滑稽与寓谐于庄的和谐统一,应是使人在“笑”过之后,能够明白一个道理,从而达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目的。
那种无聊的插科打诨,只能哗众取宠,令人生厌。
二、语文教学要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表现在其教育艺术的影响力上。
语文教师要让教学语言进入审美境界,一是规范性。
教学语言要使人听得懂,必须恪守使用普通话;二是内涵性。
教学语言以其魅力征服人,根本在于语言要准确科学的表达教学内容;三是技巧性。
要讲究修辞、节奏、语气、语音和语调等方面的艺术技巧;四是情感性。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富于情感的教学语言,才具有教育的感染力。
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还表现在语言的渲染和表情的强化上。
教
师的教学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媒介,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位教育家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成为僵死的、静止的学问,你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
”富有情感的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渗透强烈的情感色彩,使学生深受教育和感动。
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
教师对学生每个智慧火花的赞许,对学生上进表现的鼓励,深沉的态度,亲善的目光,都能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吸取知识的动因。
语文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表情强化。
积极的情感,丰富的表情,有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情投意合者的观点和传达的信息,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此时,适时的诱导和点拨,师生共鸣自然生成。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做到情趣、理趣、风趣的统一;提高语言的审美艺术影响力,运用语言的渲染和表情的强化作用,努力打造成功高效的语文课堂。
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