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案例

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案例

《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课前设计及课后反思
本课是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的第四课时内容。

按照本课教学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以期望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

一、调查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
有什么用处?在这个环节,请学生根据调查的资料发言,同时在课件里出示相关资料(用拉幕),既可加强同学们对几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认识。

又可以拓展他们的眼界,更直观感受回收和重新加工利用的重要性。

二、在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内容前,观看《垃圾还是分类好》的视频,强化学生对垃圾分
类重要性的认识,承接下文。

三、根据生活垃圾的分类要求,请学生讨论可分几类,并运用此类知识做“分一分”的
练习。

教师在课件中拖动各种垃圾名称进入不同种类垃圾桶,更使学生明确垃圾分装的意义。

本课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中顺利完成。

虽然,课中出现了课件中断,拖动有误等问题,但我觉得整个课件和教学内容较为合拍,基本达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教学的目的。

主要体现在:
一、垃圾回收的种类较多,单纯靠语言表述不直观,借力图片和文字,更有利于表达回
收垃圾的五大类,以及怎么回收,怎样利用其中的自然资源,如何节约了成本等等。

二、垃圾分类的优势,以及如何分装,也用图片和视频体现,效果更好。

三、课本中垃圾分类只有三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事实上,这
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细分了更多类别,因此,在课件中,适当改变垃圾分类组别,通过同学们的分一分,装一装,更好的凸显有毒有害垃圾的专门回收作用,我觉得更符合实际。

四、不足之处:课件触摸操作有待改进,学生上台操作,比老师独演,效果应该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