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起源与发展说课材料
古希腊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古 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 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 止。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属梁柱体系, 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限于材料 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4~5米,最 大不过7~8米。石柱以鼓状砌块垒 叠而成,砌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 子连接。墙体也用石砌块垒成,砌 块平整精细,砌缝严密,不用胶结 材料。虽然古希腊建筑形式变化较 少,内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后世许 多流派的建筑师,都从古希腊建筑 中得到借鉴。
欧洲中世纪建筑
宗教建筑是这一时 期建筑成就的最高代 表。代表性建筑分别 为天主教堂和东正教 堂,在形制上、结构 上和艺术上都不同。 东正教堂的代表作品 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 菲亚大教堂。天主教 堂,也被称为哥特式 建筑,代表作品是巴 黎圣母院。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文 艺 复 兴 建 筑 (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 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 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 地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 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
古罗马建筑
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 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 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 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 的一种发展。古罗马在公元前2 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 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 工程。到公元。其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 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 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 筑的对称、宏伟而闻名世界。
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 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 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 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 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 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秦朝(-前206年) 统一了法令、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驰道,筑长城。 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其中阿房宫、骊山陵墓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 空前的。将原有秦、燕、赵长城扩建,联成3000余公里长。
汉(前206 -220年)
古代建筑繁荣期,其宫殿如未央宫、建章宫等也是前无古人的,突 出表现在木结构的渐趋成熟,抬梁式、穿斗式已出现,屋顶形式也多样 起来;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较多应用在墓室。
三国、晋、南北朝(-589年)
连年战争,产生薄葬思想。南方经济文化较发达。里坊街道严整、 分区明确的城市规划。佛教的传入引起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和 石窟是当时突出的建筑形式。同时山水风景园林建设也极其兴盛。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城市建设
是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经过这个时期后,城 市规划的风格手法就基本定型。
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 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有巨大发展和提高。 唐代建筑主要有以下成就和特点:
第一、规模宏伟的城市规划。 第二、建筑群体的布局有了空间感。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 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第四、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佛 塔采用砖石构筑者增多。 第五、建筑艺术日臻成熟。
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最初的建筑
人类建造建筑的最 初原因是为了居住。人 类最初的房屋是用树木 搭建而成的,仅仅是为 了能够遮风避雨。这只 能说是建筑的雏形。随 着人类的进化,建筑领 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奇迹。
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古埃及建筑
金字塔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古 埃及的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苏 丹和埃及境内。 大小不一,其 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 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 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 占地52000平方公尺。埃及金字 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 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 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 金字塔最为集中。
《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 国关于工艺标准和制度的 官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科 学技术文献。书中有部分 内容涉及到城市建设,反 映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有 关制度。左图为其所绘制 的王城图,是归整、方正、 对称的城市面貌。
封建社会建筑前期
战国(前475-前221年)
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城市建设的高 潮。高台建筑很盛行。斧、锯、锥、凿等的应用,墓结构技术精良。瓦 的广泛使用,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
秦始皇于渭水两岸建造大量宫殿,并模拟二十八宿,将咸阳 建成“取法天地”的城市;汉代长安以秦朝离宫为中心建城,规划性 不强,汉代洛阳规划强于西汉,但城内南北二宫使城市分区仍显杂乱; 魏国城市规划清晰明确,称为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的里程碑;南北朝, 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南朝基本保持魏晋传统,建都建康(南京),北 魏建都则吸取建康的规划经验,又有所创新。
奴隶社会建筑
夏(-前1600年) 宫殿建筑和封闭庭院的首次出现,建筑形式为木架夯土。 商(-前1046年) 建筑技术明显提高。但仍是“茅茨土阶”。商朝后期迁 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一带)。城市的形成。 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陕西。建造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 城市,制度明确,等级严明。四合院建筑产生,屋顶已采用瓦,到西周晚 期,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并出现半瓦当。内墙面用三合土抹面。 春秋(-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日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飞跃性的 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宋代被划分为两个时期:北宋时期——与辽对峙于华 北北部,南宋时期——被灭辽的金压迫到淮河以南。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第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第二、木构架建筑建立了古典的模数制。 第三、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第四、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高度。 此外,宋代的园林艺术更加兴盛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 时期,并影响以后元、明、清几朝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