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 进行固化:使已铺置成一定形状的叠层预浸料,在温度、 时间和压力等因素影响下使形状固定下来,并能达到预计 的性能要求。
真空袋压法成型 压力袋成型 树脂注射和树脂传递成型 喷射成型 手糊成型-湿法铺层成型 真空辅助树脂注射成型 夹层结构成型 模压成型
2020/3/3
注射成型 挤出成型 纤维缠绕成型 拉挤成型 连续板材成型 层压或卷制成型 热塑性片状模塑料热冲击成型 离心浇铸成型
止困难),发生自动加速,聚合速度增加,急剧放热,温 升至150-200度,进一步共聚,三维网络更加紧密。
2020/3/3
自由基加聚反应的特点
1)自由基加聚反应不是逐步反应,而是连锁反应。 产物分子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到定值形成高聚 物。这就是UPR凝胶速度很快的原因。
2)自由基加聚反应是不可逆反应。一经引发剂引发 启动,反应就自动进行到底。
2020/3/3
• 理论上恒配比苯乙烯用量为57mol.% • 实际上通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苯乙烯含量为33-40 wt%, 苯
乙烯与不饱和聚酯双键摩尔比为1.8:1,苯乙烯占64-70mol.%
2020/3/3
• (3)链终止 • 双基偶合终止为主 • 共聚到一定程度,形成三维网络,出现凝胶现象(双基终
属性
合成原料
所含基团 固化剂 产品硬度和强度 价格
2020/3/3
饱和聚酯
不饱和聚酯
二有一元时元醇还醇、有二少元量酸的、一三元元酸醇或,含如不 苯饱乙和烯双等键的烯类单体
双环氧基
含不饱和双键
胺基固化剂参与
过氧化甲乙酮


较贵,做地坪、防腐涂料 便宜,一般做人造石
• 固化总结
❖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及工艺控制
• 脱膜、修整与装配
一般为避免划伤膜具或制品,最好使用木制工具;而在修整 过程中为防止粉尘,可采用水或其他液体润滑冷却;对于 大型制品,机械加工后进行拼装,组装时可用机械连接或 胶接。
2020/3/3
谢谢观赏!
2020/3/3
2020/3/3
• 叔胺(二甲基苯胺)+有机过氧化物(BPO)
• 环烷酸钴+过氧化甲乙酮
2020/3/3
叔胺类促进剂
用于促进过氧化物引发剂,如BPO,使之能在 常温下固化,并且凝胶时间与固化时间都很短, 是室温快速固化体系常用促进剂。
最常用的是N,N’- 二甲基苯胺、 N,N’- 二乙 基苯胺与N,N’- 二甲基对甲苯胺,一般使用10% 的溶液,用量1%~4%。
• 树脂主要有酚醛、不饱和聚酯、环氧等 • 纤维主要有玻璃纤维、石棉、碳纤维等 • 主要方法:预混法、预浸法、挤出法
2020/3/3
• 质量控制的因素 • 树脂粘度、纤维长度、浸渍时间、烘干条件、其他
2020/3/3
饱和聚酯与不饱和聚酯固化的区别
• 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统称为聚酯,聚酯树脂通常是指主 链结构中含有酯基-cOO-的一大类聚合物。不饱和聚酯是 指主链中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其区别如下发
目前主要采用的引发途径: 1)热引发 2)氧化-还原
2020/3/3
热引发引发剂:主要为有机过氧化物。
① 烷基过氧化氢(R-O-O-H) 如异丙苯过氧化氢
② 过氧化二烷基(或芳基) 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③ 过氧化二酰基 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促进作用顺序:二甲基对甲苯胺>二甲基苯胺 >二乙基苯胺
2020/3/3
金属化合物促进剂
尤其是辛酸钴和环烷酸钴,是当前应用最广的 促进剂。
一般将其溶解于各种浓度的增塑剂、溶剂或苯 乙烯中使用,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作溶剂比苯乙 烯作溶剂,可使树脂有较长的存放期。
通常聚酯树脂使用含1%钴的溶液,用量一般为 0.5%~4%,具体用量与环境温度及配胶量有关。
促进剂:一般为强还原剂; 使用时决不可直接混合,否则会引起强烈反应,以致于爆 炸。
2020/3/3
有机过氧化物促进剂的种类
① 只对有机过氧化物有效 主要为叔胺类,如N,N’- 二甲基苯胺等。 ② 只对有机过氧化氢有效 主要为金属盐类,如环烷酸钴等。 ③ 对有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氢都有效 主要为硫醇类,如十二烷基硫醇等。
2020/3/3
游离基型聚合反应阻聚剂的种类
1)无机物:硫磺、铜盐、亚硝酸盐; 2)多元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对叔丁基 邻苯二酚; 3)醌:1,4-苯醌、菲醌、萘醌; 4)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二硝基苯、三硝基苯 5)胺类:吡啶、N-苯基β-萘胺
2020/3/3
抑制剂与缓聚剂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仅是kz / kp的比 值 大小不同而已。 kz / kp的比值 叫做阻聚常数,用τz表示, 其值越大,阻聚效果越好。
常用于促进氢过氧化物,是CHP与MEKP最常 用的促进剂,适用于常温固化体系。
2020/3/3
不饱和聚酯树脂常用的固化体系
热引发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等,单独使用。 氧化-还原(室温引发)体系: ① 过氧化二苯甲酰 – 叔胺 N,N’- 二甲基对甲苯胺、 N,N’- 二甲基 苯胺 N,N’- 二乙基苯胺。 ② 过氧化酮类 - 环烷酸钴 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
• 机理不清 • 一般用量为6-14%,最适宜的用量10%,用量不足,制品
的固化速度和耐热性下降 • 热塑性酚醛压塑料的压制(固化)温度与压力通常为150-
170℃,30-40Mpa
2020/3/3
酚醛树脂的改性
• 酚羟基和羟甲基的存在使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粘 附性能。
• 改性的目的是改进它的脆性、对碱的稳定性、以 及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成型的工艺性。
2020/3/3

● ●


● ●
● ●●
● ●



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2020/3/3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 1 共聚过程: • (1)链引发
• 引发效率低,还伴有副反应(笼蔽效应)
2020/3/3
• (2)链增长 • 不饱和聚酯双键与苯乙烯(M1)发生共聚反应 • 均聚?共聚? • 分子链构造的核心问题--------竞聚率 • 将不饱和聚酯看作反丁烯二酸酯(M2) • r1=0.3, r2=0.07 • 反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共聚倾向 • 由于r1<1,r2<1,存在恒比点(聚合物组成和原料组成相同
④ 过氧化酸酯 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
⑤ 过碳酸酯 ⑥ 酮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的混合物)
如过氧化甲乙酮(MEKP)、过氧化环己酮
2020/3/3
• 有机过氧化物 • 最常见的是过氧化甲乙酮
2020/3/3
• 室温固化需要促进剂 • 定义:是指在聚酯固化过程中能单独使用以促进引发剂分
解 的活化剂。 • 引发剂:一般为强氧化剂;
• 热固化(145-175℃) • 低于170℃是分子链增长为主,同时伴有分子链间的交联反应。 • 高于170-250℃交联反应为主 • 热压过程回产生挥发物质(水、溶剂、固化产物等)需要较大的压力
来排出。 • 固化成型压力:层压工艺:10-20Mpa,模压30-50Mpa,胶接工艺
1Mpa • 酸固化 • 加入无机酸或有机酸可以常温固化,固化反应与酸催化下,热塑性酚
固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A阶
B阶
C阶
可溶、可熔 凝胶阶段
不溶、不熔
2020/3/3
固化树脂的网络结构表征
固化产物是具有网络结构的体型聚合物,网络结构有两个 重要参数:
(1)两个线型不饱和聚酯分子交联点间苯乙烯的重复单元 数;平均为1~3个。
(2)线型不饱和聚酯分子中双键反应的百分数(交联点数 目)。最高达70%左右。
2020/3/3
例如,对苯乙烯聚合时,其阻聚常数如下:
苯醌(对苯二酚) τz = 500
硝基苯
τz = 1

τz = 14600
苯醌对苯乙烯有极强的阻聚作用,而氧的阻聚
作用更显著,其阻聚常数高达104数量级,表
明游离基与氧的反应速度比苯乙烯的自聚速度
大万倍以上。因而,UPR暴露在空气中固化时,
产生表面发粘现象,这是氧阻聚的结果。
2020/3/3
1.5 树脂的制备
• 投料、溶解――冷却、加碱反应――55-60℃保温8小时 ――减压蒸馏去除环氧氯丙烷。
• 加苯抽取树脂――静置分层、抽取―――反复,去除盐水。 • 减压脱苯处理,得黄至琥珀色高粘度透明液体
2020/3/3
2020/3/3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
• 由于过量的甲醛,因此含有大量可反应的羟甲基,可以高温固化和低 温固化。
若使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线形分子与交联剂变成体型结构, 必须加入引发剂、促进剂。因此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可 分为凝胶、定型、熟化三个阶段,可通过宏观控制三个阶 段的微观变化,使制品性能达到要求。
❖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工艺控制
对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程度,一般通过调控树脂胶液 中固化剂含量和固化温度来实现。而手糊工艺常采用常温 固化,且温度应保证在15 ℃以上,湿度不高于80%,低温 不适合固化。且制品在凝胶后,需要固化到一定程度方可 脱膜。
2020/3/3
1.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 1 固化的含义: • 粘流态→交联→不溶不熔的体型网络 • 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征 • 凝胶阶段(A阶):失去流动性 • 硬化(定型)阶段(B阶):具有硬度和形状 • 熟化阶段(C阶):具有力学性能可供选择
2020/3/3
2.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征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2020/3/3
课前回顾
1、什么是UPR的固化?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2、UPR的固化机理与特点分别是什么? 3、固化树脂的网络结构如何表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