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案
一、提高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公路是我市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干线路网的重要支撑, 是农村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加快发展农村公路,对于开拓农村市场, 加强城乡人力、信息、资源交流,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 消除城乡差距,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切实加强领导,抢抓机遇,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责任主体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通往行政村的公路。
市人民政府是县级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 市交通局负责全市县级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工作,对列入省“”农村路网建设计划的项目, 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公路管理局作为建设业主负责项目的实施;各乡镇办场区是乡级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各行政村是本村通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
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征地拆迁、路基土方、资金筹措、前期筹备、建设管理等工作。
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日常工作。
三、统筹规划, 强化措施,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一)坚持科学规划。
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要以方便农民群众出行、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 体现城乡衔接、联片成网的原则,与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 实现县道、乡道和村道的协调发展。
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需要, 科学制订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并坚持按规划要求指导农村公路建设。
(二)把握建设标准。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为:县道一般采用二
级公路、乡道一般采用等级公路。
①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不少于12.5米,等级公路路基宽度不少于10 米,通村公路路基宽度不少于 6.5 米;②通村公路路面必须采用水泥砼结构,宽度不少于 3.5 米, 厚度不低于18厘米,强度不低于30号;其他路面公路的结构应满足规范要求;③ 公路防护构造物及边沟等排水系统应完善;④桥涵应达到规范规定的设计荷载等级和洪水频率;⑤公路沿线尤其是危险路段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标志及附属设施。
(三)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一是严把施工单位资质关。
凡进
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施工资质, 有三年以上公路施工经验, 有足够的施工设备和资金能力, 有良好信誉。
施工单位资质必须经市交通部门审核认可。
市交通部门要建立施工企业信誉业绩档案, 对在公路建设中不讲信誉、质量低下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 五年内不准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二是规范农村公路项目招标投标。
凡列入省“”农村路网建设计划的项目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
通村公路造价50 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 应在经市交通部门审查合格的施工企业中通过公开竞争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定施工队伍, 上述招投标工作一律在市招投标交易中心进行。
通村公路造价50 万元以下的项目由乡镇办场区统一组织进行招投标, 市交通部门加强监管, 分村签定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由市交通部门提供规范样本, 统一格式、标准、条款。
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行业管理。
市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计划的审核、申报、下达的管理, 负责对通村公路设计文件的审批, 对农村路网项目审核后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
市交通质量监督站要加强对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的全过程监督, 加大对工程要害部位、关键工序、重要隐蔽工程和主要材料的抽查力度, 加强对源头和施工过程的管理, 及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 做到规范操作、限时服务。
各乡镇办场区要选派或聘请责任心强、敢于负责、懂公路施工的技术人员, 监督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各行
政村要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老干部、老党员及群众代表全候监督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及时制止和举报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违规行为。
鼓励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监督。
加大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自检力度, 促进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
对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或安全事故, 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不得隐瞒。
建立质量缺陷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
质量缺陷责任期为两年, 质量保证金为合同额的5%,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支付, 建设单位设立专户管理。
质量缺陷责任期满和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 质量保证金应返还给施工单位。
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纳入部门和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与管理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
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违规操作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给予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 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建立长效机制, 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一)探索积极有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
各乡镇办场区可采取日常管理与养护维修分离、专业队伍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及农村公路客运公司筹资管养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水平, 促进综合效益的提高。
(二)落实农村公路管养专项资金。
农村公路管养分日常管理和大、中、小修保养。
年,市交通部门按县道每公里3500 元、乡道每公
里1000 元、村道每公里500 元标准落实专项资金, 用于非列养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
市财政每年安排100 万元、乡镇办场区按农村公路比
例每年合计筹集100 万元, 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市财政局设立专户管理,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在养护工程完工并经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后, 由市财政部门从农村公路养护专项基金中支付50%,另外50%由各责任主体自筹。
农村公路管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按照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要求, 定期进行公示。
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与乡镇、行政村责任人工资奖金
挂钩。
(三)加强农村公路管养。
农村公路日常管理按照责任主体分级实施, 主要负责道路保洁、超限车辆管理、水沟疏挖、公路绿化管理、路产路权维护等。
有客运车辆营运的农村公路可考虑由客运公司负责筹资管理。
农村公路的大中小修养护工作以乡镇办场区为单位提出申请, 经市交通部门审核后下达年度维修计划, 由乡镇办场区通过公开竞标的形式选择有公路养护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市交通部门每年分两次组织检查验收。
五、积极筹措资金, 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一)落实补助政策。
修建二级公路国家、省、市每公里补助50 万元;修建等级公路每公里补助20 万元;修建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 万元。
对年 1 月 1 日后修建的通村水泥路,市财政每公里另补助 1 万元各乡镇办场区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田水利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水利配套工程、扶贫开发等各种国家补助政策, 整合资金,整合项目, 高标准修建通村水泥路。
(二)加大资金投入。
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修路建路的积极性, 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村级公路建设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政策筹集建设资金, “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三)加强资金管理。
凡因通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筹集的资金, 一律在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专户保管, 严禁村级自行保管,自行支付。
各村筹集的资金只限在本村范围使用, 建设使用剩余的留作该村养护管理经费,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挪作他用。
六、加强部门配合, 合力建设农村公路市直各部门每年定点对口帮扶建设通村公路, 公路建设完成情况将列入市直各部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 团结协作, 齐心协力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
市发改委要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市交通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与管理, 强化质量监督;市规划部门要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编制长远规划;市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中所占土地要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用地, 土地占压及“青苗补偿费”由有关乡镇自行协调解决;市财政部门要加大筹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资金力度, 及时拨付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款;各杆线权属单位负责杆线迁移工作;市直其他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 全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