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文化家园项目建设汇报材料

农民文化家园项目建设汇报材料

丰富农民群众生活推动和谐大山建设
——大山乡农民文化家园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文明办领导:
感谢您们对我乡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建设“农民文化家园”是根据省委、省政府《贵州省农村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制定的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德政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结合我乡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实际,现将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乡2006年-2011年共建农民文化家园8个,其中:大寨、石板、大山、双山、院府、龙井、打硐7个村的农民文化家园已投入使用,惠及18个自然村寨、27个村民组、1432户、6300余人;西苗村农民文化家园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惠及1个自然寨、3个村民组、 154户、778人。

目前已投入资金21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0余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农民文化家园是村级组织活动室、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影“2131工程”、远程教育接收点、文体小广场、小戏台、宣传栏、农家书屋建设等组成的农村多种文化资源和设施建设的总聚合,是集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体活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性的村级文化建设体系。

为做好我乡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工作,我乡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农民文化家园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做到每村“四个一”,即一个建设方案、一个建设队伍、一个监督队伍,一个验收队伍,全面抓好农民文化家园建设项目的落实。

二是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

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以村为依托,以自然寨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原则,全面加强和完善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文化广场、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在充分发挥乡文化服务中心对村落文化建设的导向、辐射、推动作用的同时,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心下移,深入农户,扎根在村落,发芽在村落,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适当、设施良好的村级农民文化园、文化活动室,培育文化特色示范村,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办好“农民文化家园”,让广大农民享受更多的文化成果,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有裨益,也是广大农村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保证。

我乡结合实际,认真搞好“农民文化家园”的建设规划,按照实际需求的轻重缓急,缺什么补什么,选择农民最欢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宣传动员,尊重群众意愿,未向农民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没有增加农民任何负担,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是加强效能建设,服务推动和谐。

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改进乡政府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群众,我乡于8月初召开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动员大会,
在全乡32个村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制。

把群众经常办理的出生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等事项作为代理服务范围,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把方便留给群众、把事情交给干部”的服务群众新机制。

五是进一步增强建设内容。

随着农民文化家园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乡将结合自身基础设施,为送电影下乡等活动提供固定场所,扩展服务内容。

尝试开展餐饮、便民缴费、媒体推广等各种文化消费形式,从而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同时,逐步拓展到全其他村,为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六是围绕“四帮四促”、“三个建设年”、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的开展,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文化。

建设“三个有”即户有村村通电视,村有农家书屋,寨有文体活动场所;打造“四个一”即组建一支文娱活动队伍,修建一块文化宣传栏,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利用重大节庆日、假日、部门宣传活动日等在各村开展各种宣传、培训、文艺等活动,让全乡各种文化同台竞技,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开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视野;出台了《大山乡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实施方案》,下发了《大山乡“农民文化家园”示范点建设的通知》,确定了2个村作为今年“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示范点,在示范点建设中,突出对“大寨杨柳河提”莲藕种植、西苗村草莓基地示范带进行重点打造,以后逐年铺开。

目前,西苗村农民文化家园项目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开展。

三、取得的成效
农民文化家园是广大农民享受文化成果的精神家园,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使农民群众农闲时都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农民文化家
园提高了我乡农村文化活动组织程度,使我乡农村文化活动内容相对丰富,使我乡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品种数量逐渐增加,逐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文化家园对提高我乡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我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了我乡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了我乡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好,是构建“和谐大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近年来,我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资金量小,普及面窄;二是农民筹资难度大,投工投劳积极性不高。

下一步,我乡将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高度重视农民文化家园的建设,要将农民文化家园”作纳入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乡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晋升和工作考核目标,按照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的原则,利用好现有的村级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择优定点,切实做到农民文化家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丰富多彩、农民乐意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有科学有效的运行办法,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开展活动。

同时,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管,专款专用,并适时向村民公开资金使用情况,确保农民文化家园建设阳光操作,有序进行,一定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