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

职业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而职业素养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们所学习的行政管理专业将来可能会从事行政类和管理类的工作,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管理者胜任岗位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自身的工作绩效和组织的管理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道德素质、个性修养、知识能力素质和人际沟通技能等等因素;另一方面,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个人形象代表着组织的整体形象,从而影响着组织内部人文环境及社会声誉。

现实表明,管理者素质优,则组织优;管理者素质劣,则组织劣。

而这些职业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学时代便是一个关键的过程。

同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校园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

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泛,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管理者,虽然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业特点,但对就职者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是一致的。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将来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成长为训练有素的骨干人才,攀登至职业顶峰,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目标。

所以,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今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从就业需求出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应与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一致。

这些职业素养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
1. 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素养是指政治立场、信仰、思想认识、觉悟等方面的素质。

邓小平曾经说过:“选拔人,第一个是政治条件。

”在我国企业发展史上,许多曾经炫耀一时被捧为能人的企业管理者,最终因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犯下贪污贿赂的罪行,不仅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也使其管理的企业陷入了困境。

不能说这些人没有专业能力,问题是这些人的脑子里所思所想的已不再是企业的发展,而是如何利用职务之便去满足自己的私欲。

因此,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才能确保在职场上行得正、站得稳。

2. 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是指道德修养、意志、行为、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

《易经》云:“厚德载物”,告诫我们要先做人,后做事,道德品质是基础。

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职业人应该遵循的9 条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

在职场,每个工作者都需要遵循职业道德,对于我们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帮助其赢得员工的尊敬,从而迅速而又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而那些职业道德素养水平低、对工作敷衍了事的人势必会被淘汰出局。

3. 理论知识素养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更新迅速、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管理思潮随之大量涌现。

如从20 世纪90 年代出现了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组织结构扁平化、创新管理、精益管理、竞争战略、目标管理、无边界等一系列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已往的管理理念及方法面临着诸多不适应,组织必须变革才能生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
伐。

作为变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我们必须首先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用科学的知识体系来装备自己,与时俱进,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4. 业务能力素养
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从事行政管理职业的人,是“通才型”的人才,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养,包括经营管理能力和业务技术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这是管理者的四大基本职能。

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管理者还必须要有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但作为一名现代的管理者,仅仅将自己的能力定位满足于一般的宏观性的组织经营管理上是远远不够的,正像列宁教导的那样,“要管理就要内行”,管理者还需要拥有业务技术能力,否则就无法在员工中树立威信,也不利于有效解决组织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5. 个性心理素养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

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自控情绪,积极向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位北大校长在对毕业生的讲话中,也强调未来的世界情商比智商重要。

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下,在繁杂的日常管理中,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和一个健全的人格,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拥有开阔的心胸、积极的心态、坚韧的意志,能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使人产生依赖、亲切感,进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实现的组织目标。

三、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的途径
1. 加强职业意识,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为了增加学生的职业意识,我们必须具有明确的职业动机,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各种辅助方法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强化这种意识,从而贯穿于其行为中去。

同时,从入学起即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使自己参与到学习、实训和实习中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同时寻求就业指导,有助于毕业时能成功地就业,有效地工作,并不断地学习,深化自己。

2.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高低与平时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积累是分不开的。

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时代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覆盖基础课、专业课、校内实验实训课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 通过老师的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对教师职责的定位。

我们的老师本身就是职业者的范例,所以我们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学好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多从老师那里了解与今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的职业素养。

4. 加强社会实践及与企业的联系
要积极的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学习相关的职业素养,还必须有效的利用学校的平台,参加一些学生工作及实习工作以便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职业素养知识及提高自身素养,以便适应未来的职业素养要求。

5.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阶段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自身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所要解
决的问题是我们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积极心态、抗挫折能力、健
全人格塑造、交往能力培养、成功心理的培养等。

这些素质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直接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关。

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未了应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可以加强对创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提供创业条件,使我们能在"一专多能"的前提下更好地自我发展,实现充分就业和充分的自我发展。

6. 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文化的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影响力可以延续一生。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有利于引导我们发挥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因此,我们要积极的从校园文化中获得养分。

校园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各种载体,如有目的地策划组织一些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与未来就业息息相关的知识,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提升自身沟通、组织、管理、协作、创新等职业综合能力。

以上便是我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以及提高职业素养的一些计划,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实践我的计划,真正的掌握职业的相关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