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内外专家评价意见

校内外专家评价意见

校内外专家评价意见
南京大学孙成教授(博导)的评价意见:
江苏大学的《分析化学》选用教材为二十一世纪优秀教材,制作的课件涵盖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点,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符合培养分析化学专门人才的需求。

1.课程组的老师结合学院与学生实际,构建了规范化建设的教学模式,很有特色;在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上独树一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在省属院校中有一定的影响。

2.课程组教师年轻、朝气、富有闯劲,特别注重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并能将取得的成果融汇到课堂教学中,在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

3.制作的课件编排合理、循序渐进、各章节重点突出、课时分配合理,是一个很好的多媒体课件,按此课件进行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分析化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时分配和进度安排。

针对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要求。

该课件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并适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其中的诸多新思路和新设想值得推广。

该课件符合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趋势和方向,有助于提升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4.课程组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创新方面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本人认为该课程是一门非常好的优秀课程。

评价表原件见申报材料附件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谢吉民院长(博导)的评价意见:
《分析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强、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基础课程。

以闫永胜教授(博导)为课程负责人的教学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是一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优秀团队。

通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

在授课内容上,保留了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经典章节,同时吸取了迅速发展的分析科学的大量新内容,注意积极调整课程体系结构,通过比较、精选和压缩,腾出课时介绍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之一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选编文献实验,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分析化学的实践性和精湛性。

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传统的简单授课转变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在实验教学里安排了来源生产实际的实验课题,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评方式,采用了“半开卷”、“课堂作业”、“课程论文”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方式。

在教学手段方面,借助江苏大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硬件,通过数年积累和修订,已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完整的电子教案。

学生们对该课程好评如潮,认为是“上大学以来所接触的最好课程”,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有干劲。

同行专家也对该课程给予很高的评价,被评为校一类优秀课程。

因此,本人认为,该课程堪称精品,值得推荐参评“江苏省精品课程”。

评价表原件见申报材料附件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督导员胡继岳老师的评价意见:
我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组的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坚持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下苦功夫,多年潜心钻研教学。

该课程组教学理念明确,在“精”的要求下,对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使分析化学的整体教学点面结合,难点分散,重点突出,从而使学生能有条不紊地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前沿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更好培养,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该课程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网络课程、电子教案和教学反馈系统齐全,充分利用本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保证教学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课程以及课堂演示等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师生互动。

不断以学科前沿的新成就、新观点、新知识补充教学内容。

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方面关心学生成长,受到学生好评。

该课程组重视教学的规范化和管理的科学化,教学档案齐全。

课程建设的目标明确、规划合理、切实可行。

注重教学改革,优化教材和课程体系,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人认为该课程是一门不可多得的优秀课程。

评价表原件见申报材料附件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主任沈小平副教授的评价意见:
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工学院各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由分析教研室承担,该室教师梯队合理,各位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良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独立完成全过程,实验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书育人,收到明显的效果。

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的教师讲课能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准备充分。

讲课时能以引导的方式解释课程的难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课程内容,启发他们解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对难点进行探讨,通过课堂教学学到了基础理论以及学习的方法。

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成绩优秀,每年都有几名同学考取全国各高校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

评价表原件见申报材料附件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后续课程有机化学课程负责人贺敏强副教授的评价意见:化学是一门系统科学,各化学类学科的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前期课程学得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因此,前期课程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有机化学》的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

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涉及酸碱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方法、鉴别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所有这些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是直接引用的,事实表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非常到位,对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此外,从学生平时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实验动手能力等方面看,学生从前期分析化学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高,这与分析化学课程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从后续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情况看,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高,给我的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评价材料见申报材料附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