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1]

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1]

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1]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结构不是局域网拓扑结构。

A.、总线形B.、环形C.、星形D.、全互连形2、关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7个层次就是7 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B、接口是指同一系统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C、运输层协议的执行只需使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跟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没有关系D、某一层协议的执行通过接口向更高一层提供服务3、系统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通信子网处于网络的(),是由网络中的各种通信设备及只用作信息交换的计算机构成。

A、内层B 、外层C、中层D 、前端4、报文分组交换方式是把长的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报文组,报文分组是交换单位,它与报文交换方式不同的是,报文分组交换有()。

A 、报文头B、报文尾C、路由D、报文分组编号5、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发展所经历的阶段的是()。

A、联机系统B、.文件系统C、.互连网络D、.高速网络6、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目标的是()。

A、资源共享B、提高工作效率C、提高商业利益D、节省投资7、下列网络类型中,()不是按照配置来划分的网络类型。

A、同类网B、单服务器网C、广播网D、混合网8、协议是()之间的规约。

A、上下层B、不同系统C、实体不同系统 D 、对等实体9、在终端较多的地区,为减轻主机负载,设置()。

A 、复用器B、Modem C、集中器D、前端处理机10、接收端检出有差错,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称为()。

A 、项纠错B、反馈检测C、冗余检验D、自动请求重发11、最早的计算机分组交换网是()。

A、APRANETB、ETHERNETC、BITNET D 、INTERNET12、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A、能够通信的计算机系统B、异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系统C、异地的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使用统一的操作系统的系统D、异地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使用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13、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核心是()。

A、APRANETB、ETHERNETC、BITNET D 、INTERNET14、在联机多用户系统中,错误的说法是()。

A、智能终端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具备数据处理能力B、被连接在多用户系统中智能终端的资源不能被主机共享C、被连接在多用户系统中主机的资源能被智能终端共享D、在多用户系统中,终端仅仅是系统中的输入、输出设备15、()不是各种计算机网络都具有的共同的特点。

A 、计算机之间可进行数据交换B 、各计算机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性C、具有共同的系统连接结构D、易于分布处理16、()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目标)。

A 、资源共享B、提高可靠性C、提供CPU 运算速度D、提高工作效率17、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交换技术是()。

A、线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 、信源交换18、()不是分组交换的特点。

A、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数据,而不是整个数据文件B、分组数据是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而不是被保存在节点的外存中C、采用静态分配信道的策略D、分组数据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会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19、一座建筑物内的几个办公室要实现联网,应该选择的方案属于()。

A 、PAN B、LAN C、MAN D、WAN20、下属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路是两个节点间的实际通信连线B、链路是两个节点间的实际通信连线C、通路是从信源到信宿的一串节点和链路D、链路是从信源到信宿的一串节点和通信连线21、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

A、主机、程序、通信信道和数据B、主机、外设、通信信道和数据C、软件、外设和数据D、软件、硬件、数据和通信信道22、通信协议的特点包括()。

A、层次性、可靠性、有效性B、语法性、语义性、同步性C、层次性、体系性、可靠性D、层次性、可靠性、适应性23、()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特点。

A、是抽象的功能定义B、是以高度结构化的方式设计的C、是分层结构,是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D、再分层结构中,上层必须知道下层是怎样实现的24、ISO/OSI 是指()。

A、国际标准协议B、计算机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C、开放系统互连协议D、一种实际网络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是从()、从()、由()的通信,演变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的过程。

2、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3、收发器能够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从电话线上发送到()上。

4、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是()。

5、第一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质上是()系统,是()。

6、联机系统中的中心计算机与远程终端的通信当时只能利用公用电话系统。

而利用电话线传输计算机或远程终端发出的信号,就必须要经过()。

7、计算机和远程终端发出的数据信号都是(),而公用电话系统的传输系统只能传输( )。

8、计算机内的传输是( )传输,而电话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 )传输。

9、在计算机通过线路控制器与远程终端直接相连的系统中,计算机既要进行( ),又 要承担( ),主计算机负荷加重,实际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分散的终端都要独占一条通 信线路 ,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费用高。

10、在系统的主计算机前增设前端处理机 FEP (Front End Processor )或通信控制器 CCU (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 ,这些设备用来专门负责( )。

11、60年代中期,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 NPL 的戴维斯 (Davies )提出了( )的概念, 1969 年美国的( )投入运行,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由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发 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从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2、早期的系统中只有一个计算机处理中心,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 )的硬件和软 件资源。

计算机与计算机通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呈现出的是( )的特点,各计算机通 过通信线路连接,相互交换数据、传送软件,实现了网络中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 )。

13、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计算机 网络通信 ,实现网络 资源 共享, 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对解决复杂问题的十分有 效的( )的方法。

14、网络 标准 化组织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 于 1977 年成立了专门的机构 来研究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问题,在 1984 年正式颁布了( )的国际标准 OSI 。

15、 1993 年美国宣布建立( )。

16、 Internet 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 17、从本质上讲,在联机多用户系统中, 不论主机上连接多少台计算机终端或计算机, )。

主机与其连接的计算机终端或计算机之间都是()的关系。

18、传统的联机多用户系统,都是由()、()以及一个()组成。

19、在多用户系统中,终端不具备()能力。

20、在联机系统中,被连接在多用户系统中智能终端的资源不能被()共享。

21、在联机多用户系统中,终端仅仅是系统中的()设备。

22、现代网络系统是建立在()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23、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24、在网络系统中的各计算机用户均能享受网内其它计算机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资源就是()。

25、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计算机硬件连接、系统拓扑结构和通信控制等方面基本都是一样的,它们都具有()和()的功能。

26、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在()支持下,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和计算机之间的并行计算工作,也就是说各互联的计算机可以()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一个大型程序可以分布在多台计算机上()运行。

27、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在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下,实现互联的计算机之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各计算机通常是各自()进行工作的。

28、计算机网络是突破()集合了大量计算机群体,它们彼此用物理信道互连,并遵守共同的()而进行(),从而实现用户对网络系统中各互连计算机设备群体的()。

29、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媒体, 把各个独立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而建立起来的系统。

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 )和资源共享。

31、网络节点分( )和( )两类,转节点是支持网络( )的节点,它通过通信线路来( )和( )信息。

访问节点是 ( )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 起( )和( ) 的作用。

32、分组交换( Packed Switching )的概念最初是由巴兰 (Baran ) 于 1964 年 8 月在美国兰德 (Rand )公司的 “轮分布是通信 ”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的。

分组交换又称( ),它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分组 ”(Packet 这) 一名词首先是由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 (NPL ) 的戴维斯(Davies )在 1966年 6月提出的, 1969年 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 )投入运行。

33、分组交换, 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主机向另一个主机发送数据时, 首先将主机发出的数据 划分成( ),每个分组都携带一些有关( )的信息,系统根据分组中的目的地址信 息,利用系统中数据传输的( ),确定分组的下一个节点并将数据发往所确定的节点, 分组数据被一步步传下去,直至目的计算机接收。

34、分组 交换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节点暂时 存储 的是( )数据,而不是( ) 文件;分组数据是暂时保存在节点的( )中,而不是被保存在节点的( )中,从而 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分组交换采用的是( )的策略,极大的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 率。

他实现 30、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和( )组成的。

系统以( )为中心。

通信子网处 于网络的( ),是由网络中的各种通信设备及只用作各种信息 交换 的计算机构成。

通信子网的重要任务是负责全网的 ( )。

主机和终端都处于网络的 ( ),它们构成了 ( ), 资源子网的任务是负责 ( ),向网络提供可用的资源。

用户通过资源子网不仅共享 ( ) 的资源,还可以共享用户( )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35、分组交换也存在一些缺点。

如:分组数据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由于分组数据中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一定的);分组交换网的(和()比较复杂等。

36、分组交换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系统中分组数据的(和()。

37、根据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网络,网络被划分为:和()。

38、按通信媒体划分,网络被划分为:(和(39、按通信传播方式划分,网络被划分为:)和)。

40、按通信速率划分,网络被划分为:(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