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

浅谈高中数学的素质教育
【摘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要得法”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
在科技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迫切需求的今天,人们都在寻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同时,也要求学生能改变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

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每位学生回去后都要拿一个萝卜用刀切三下看能把萝卜切成几块。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要得法”。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
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二、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特别是高考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进行所谓的题海战术。

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

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解题思路打不开,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主要是解体速度太慢,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三、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数学教学的呈现形式必须从直接呈现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中走出来,紧扣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另外,兴趣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创设情境情情趣,不仅在当前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影响。

四、教师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应当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技术的掌握。

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教师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包括以计算机软件应用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和以网络为中心
的网络应用技术。

计算机技术应当包括 windows操作系统的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的制作、演示文稿的设计,简单的图像处理,打印机与扫描仪的使用,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网络应用技术包括电子邮箱的申请,电子邮件的接收与发送,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所需的文字、图片与视频、音频资源,网络传呼软件的安装使用,课程资源的上传与下载,网络论坛的使用方法等。

高中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的另一方面是信息思维素养的培养,即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综合信息、存储信息、表达信息和再用信息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理论与技
能的培养。

这种培养的目的是要让教师获得信息处理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知识,能够将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互融合,获得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高中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应当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

教师作为高中基础教育、教学主体,特别应当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教育信息化正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新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在教育过程中更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方法。

五、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指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质。

对中学生来说,在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方面表现出来的自知、自尊、自信、自立、自制、自强以及乐观、豁达、进取、坚强、果断等品质就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

现在的高考不但考察学生的对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检验。

在80年代以后,我国中小学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但对于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教育缺乏操作性(内容、方法均需深入探索),个别心理教育(如心理咨询)难以为学生所普遍接受,主动前往接受咨询的学生数远远少于实际需要接受帮助的人数。

而且已有的心理教育多集中于解决已出现的
“问题”,即为个别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提供特别的帮助,属补救性的工作,得益者为少数学生。

我国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辅导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经验值得内地学校借鉴。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例如,在学生做练习时规定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增加学生的紧张感,考试的前的一天让学生自己看一看课本,让他们尽量的放松。

素质教育,任务重,责任大,但其意义却很深远。

其道漫漫,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教师,我们应当殚精竭虑,上下求索,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在完善自身教学和管理方法的同时能够给学生带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

并以此为契机,让他们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