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鸟 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鸟 导学案

18

课题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鸟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学习散文如何以“文眼”贯穿全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鸟的态度。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寄予的作者的希望。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读准字音
昂藏.(cánɡ) 栅.栏(zhà) 抟.扶摇(tuán) 鸟啭.(zhuàn)
呱.呱(ɡū) 嘹.亮(liáo) 曳.(yè) 长喙.(huì)
干瘪.(biě) 丰腴.(yú) 倏.地(shū) 迷惘.(wǎnɡ)
伫立(zhù) 魁梧(kuí wú) 蓦然(mò) 料峭(qiào)
战栗.(lì) 戟.张(jǐ ) 羽翮.(hé ) 秾纤
..(nónɡ xiān)
鸢.鹰(yuān) 瞵.视(lín ) 跼蹐
..(jú jí ) 窗棂.(línɡ )
感喟.(kuì ) 鸱枭
..(chī xiāo) 褴褛
..(lán lǚ) 斑斓.(lán)
辨清字形
瞵(lín)瞵视斓(lán)斑斓喟(kuì)感喟暇(xiá)不暇
磷(lín)磷火澜(lán)波澜谓(wèi)称谓遐(xiá)遐想
嶙(lín)嶙峋谰(lán)谰言猬(wèi)刺猬瑕(xiá)瑕疵理解词语
昂藏:形容仪表雄伟。

曳:拖
斑斓:灿烂多彩。

啭:鸟鸣声。

客愁:旅人怀乡的愁思。

丰腴:(身体)丰满。

瞵视:瞪眼注视。

瞵,瞪着眼睛看。

倏地:迅速地。

感喟:感叹。

喟,叹气。

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戟张:文中形容鸟的羽毛像戟一样张开。

跼蹐缩缩:因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

跼蹐,局促、拘束。

缩缩,畏缩的样子。

秾纤合度:胖瘦合适。

秾,丰满、肥胖。

纤,瘦小、瘦弱。

合度,适宜。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写鸟的诗歌,大家能把这些诗句说一说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著名作家梁实秋的《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类鸟?作者对鸟是什么样的感情?
分为四类: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

对鸟有同情也有喜爱。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2.小组讨论前面五段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段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
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如果说前面五段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鸟的话,那么后面两段却是在诉说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3.文章第二、七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运用反衬手法,用笼中鸟、寒鸦、鸱枭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中那些鸟的可爱,同时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不满于囚禁似的笼中养鸟的做法。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发人深思,回味悠长,深化了主题。

4.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
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对再也看不到鸟儿的魅力的遗憾。

【把握文章主旨】
品读课文,说说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本文描绘了鸟的各种生动的情态,并且由鸟及人,借物抒情,通过写鸟来写自己对那种自由自在、潇洒自信的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喜爱。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文中在描写鸟的时候运用了许多的比喻,在描写鸟的声音时,“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将鸟叫声比作合唱与交响乐,突出了鸟叫声的悦耳动听。

此外还有“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等,这些比喻生动、形象、逼真,揭示了文章作者爱鸟的主旨。

2.巧用对比,发人深省。

作者开篇第一段即写出“我爱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全文以此为基础展开,写了“我”
爱鸟的声音,爱鸟的形体,爱鸟时而给人的悲苦之感,但最后却写道“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前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引人深思。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现在的生活与小时候相比有哪些变化?200
字左右。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把握得较好:把握了文章的特点,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充分的阅读和讨论,学生感悟到了散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语文知识教学基本落实,学生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体现。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个别基础不好的学生,有些地方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多关注基础不好的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真正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方法指导:
概括特点,把握作者感情
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灵魂,要品味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从全文的角度入手。

素材积累:
写鸟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