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黄山奇松》名师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黄山奇松》名师教案

《黄山奇松》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宾客、屹立”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有审美情趣,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那么你们喜欢旅行么?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预设:北京、杭州、青岛……那么老师来考考大家,我们来猜一下这两张照片拍的是哪里的景色?(出示几张名山的图片)预设:泰山、华山、香山、黄山。

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认识一下其中的一座山,它曾被徐霞客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大家一起来说,这是什么山啊?预设:黄山。

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

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今天让我们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3.板书课题,读题。

(黄山奇松)二、初读课文(一)听课文:1.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的美景。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比赛诵读。

3.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认读字词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出示生字,指读。

(出示文本信息)潇徐悬臂屹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姿态优美枝干遒劲依依不舍闻名于世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千姿百态情有独钟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枝干遒劲:(出示相关图片)郁郁苍苍:(出示相关图片)四、朗读品味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松的美和奇。

①在朗读中感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

②注意读书的语气和坐姿,老师相机指导。

2.温馨提示:课文语言优美,朗读本课,要带着欣赏、赞叹的感情尽情地去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结合图片美美地读一读!你觉得下面几段话中哪个词语运用得最好?有什么妙处?(1)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预设:“当然”一词,表达了人们对“玉屏楼”作为最妙观松处的肯定之情。

朗读提示:朗读时要用毫无疑问、非常肯定的语气读,表达出赞美之情。

(2)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预设:“更是”一词,突出了人们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前。

朗读提示:朗读时语调轻快,读出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

(3)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预设:“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写出了迎客松枝繁叶茂的特点。

“饱经风霜”则写出了迎客松年代之久远。

朗读提示:朗读时要用凝重的语气。

(4)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预设:“盘曲”一词,写出了送客松曲折环绕的特点。

朗读提示:朗读时语速稍缓,后一句句尾语调上扬,体会作者美好的联想。

(5)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预设:“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写出了黄山松的静态,“或仰,或俯,或卧”则写出了黄山松的动态。

朗读提示:朗读时语调轻快,要用赞叹的语气,表达出喜爱之情。

五、学写生字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陡崖观屏宾赏舍状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重点讲解注意,注意“崖”字“山”写的扁一些,两个“土”的第二横都略长;“屏”字外面是“尸”,不是“户”;“舍”上部撇捺宜伸展,覆盖下方,“口”宜扁;“状”右部是“犬”,不是“大”。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9个生字。

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

6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六、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黄山奇松》”,一起来闯关吧!第二课时一、游戏导入1.上课一开始,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就能成功地拥有老师手里的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的照片。

陡坡山崖观看屏风宾馆欣赏不舍形状2.开火车读词语。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松》,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出示图片,激趣引导。

想再深入品味黄山奇松的奇和美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课文赏析1.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分小组解决遇到的问题。

2.分层释疑:(1)朗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预设:第一自然段:总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奇特姿态。

第三自然段:简单概述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2)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黄山四绝”是指什么?人们最钟情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出示文本信息)①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预设:“黄山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②人们最钟情的是什么?预设:黄山奇松。

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情有独钟”这个词语。

(3)我们去观看黄山奇松,最好的去处是哪里?预设:玉屏楼。

从哪句话里知道的呢?预设: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4)小组之间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汇报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预设: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这一句话说明了什么?预设:总写黄山的三大名松,下文将围绕这一句对“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说这是总起句。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我们最先介绍的是什么松呢?①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这一段的“虽然……但是……”表示什么呢?预设:转折。

表现了什么呢?预设:表现了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

谁能找出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比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形象地介绍了迎客松名字的由来。

词语“象征、地位”又说明了什么呢?预设:突出了迎客松的特殊身份和尊贵的地位。

接下来介绍的又是谁呢?②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陪客松在什么位置呢?预设:陪客松正对玉屏楼。

谁能找出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比喻。

“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结合“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③看图猜松:(出示送客松图片)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预设:送客松。

作者是怎样描写送客松奇在哪里的?预设:作者先用人们熟知的“天然盆景”打比方,再展开联想,重在说明送客松姿态独特的特点。

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5)让我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会读书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黄山松千姿百态。

找出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预设:“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山松的三种不同的静态,展现了黄山松的形态各异。

预设:“或仰,或俯,或卧;”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山松的三种不同的动态,形象生动。

预设:“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其他形态。

(6)小组之间讨论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预设:①结构上: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法,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就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法。

②修辞上:多处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说明黄山松奇的特点。

③语言上:一些四字成语的运用恰到好处。

三、感悟提升1.你知道哪些描写黄山的诗句?预设: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温庭筠《送李亿东归》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

——李白《宿鰕湖》2.小组之间讨论交流:作者只是赞美的黄山松么?预设:本文不仅描绘了黄山松,也赞扬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小练笔:学写广告词:XX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学生自由写作。

四、巩固练习打开“阅读训练-《黄山奇松》”,一起来闯关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