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辛亥革命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 )。
A.八国联军侵入北京B.镇压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D.戊戌政变2.“人民无法再照旧生活下去、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下去”这句话,描述的是( )的中国社会情况。
A.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来临前B. 义和团农民运动来临前C. 戊戌变法来临前D.辛亥革命来临前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4.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所谓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明定国是诏》D.《商律》5.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B.国民党C.中国同盟会D.华兴会6.1895年春,兴中会设总部在( )。
A.广州B.上海C.香港D.东京7.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 )。
A.《革命军》B.《警世钟》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中国问题的真解决》8.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光复会D.国民党9.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兴中会的成立B.广州起义C.中国同盟会的成立D.三民主义的提出10.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A.《新民丛报》B.《民报》C.《时务报》D.《国闻报》1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
A.广州B.上海C.香港D.东京1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 )。
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三民主义学说和纲领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3.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保路运动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4.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
A.孙中山B.黎元洪C.黄兴D.段祺瑞15.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 )。
A.湖北B.湖南C.广东D.四川16.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
A.1911年10月lO日,武昌起义B.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C.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共同纲领》18.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 )。
A.北京B.武昌C.南京D.广州19.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利益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20.1913年3月,被袁世凯刺杀的是( )。
A.邹容B.宋教仁C.蔡元培D.黄兴21.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 )。
A.“善后大借款”B.“二十一条’’C.“西原借款”D.“北京条约”22.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
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爆发C.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23.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 )。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24.“二次革命”又被称之为( )。
A.赣宁之役B.护国战争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25.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并宣布云南独立的是( )。
A.李烈钧B.蔡锷C.黄兴D.唐继尧二、多项选择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 ) 。
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工农阶级2.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目的是( ) 。
A.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B.平息国内的民怨C.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D.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3.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包括( ) 。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合众政府D.平均地权4.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革命思想的著作有( ) 。
A.《革命军》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C.《警世钟》D.《猛回头》5.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 。
A.《民报》B.《新民丛报》C.《万国公报》D.《国闻报》6.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问题有( ) 。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7.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节制资本8.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 )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治主义9.直接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有( ) 。
A.共进会B.岳王会C.文学社D.光复会10.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政权情况复杂,有下列几种情况 ( ) 。
A.革命党人主动把权力让给立宪派和旧官僚B.政权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旧军官篡夺C.旧官僚和旧军官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D.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1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体现在( ) 。
A.企图用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外债来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B.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D.没有提出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12.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 ) 。
A.定都南京B.新总统到南京就职C.遵守临时约法D.清帝退位1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活动有( )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B.解散国会,遣散议员C.炮制《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制D.修改《总统选举法》以达到无限期连任,并推荐继承人14.“二次革命”起因是( ) 。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B.反对“善后大借款”C.反对袁世凯称帝D.反对张勋复辟帝制15.“二次革命”的主战场在( ) 。
A.九江B.南京C.北京D.云南16.第一次护法运动中,孙中山依靠的军阀主要有( ) 。
A.陆荣廷B.唐继尧C.陈炯明D.岑春煊17.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活动有( )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三、简答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清末“新政”包括哪些内容?3.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是什么?5.孙中山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是什么?6.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是什么?7.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8.北洋政府怎样施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9.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而反对北洋军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四、论述题。
1.试述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2.试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上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3.试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4.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为什么说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C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13.【正确答案】 B4.【正确答案】 B5.【正确答案】 A6.【正确答案】 C7.【正确答案】 D8.【正确答案】 B9.【正确答案】 C10.【正确答案】 B11.【正确答案】 D12.【正确答案】 B13.【正确答案】 B14.【正确答案】 B15.【正确答案】 D16.【正确答案】 B17.【正确答案】 C18.【正确答案】 C19.【正确答案】 B20.【正确答案】 B21.【正确答案】 B22.【正确答案】 D23.【正确答案】 B24.【正确答案】 A25.【正确答案】 B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BC2.【正确答案】ABCD3.【正确答案】ABC4.【正确答案】ABCD5.【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56.【正确答案】ABC7.【正确答案】ABC8.【正确答案】ABC9.【正确答案】AC10.【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711.【正确答案】ABC12.【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5013.【正确答案】ABCD14.【正确答案】AB15.【正确答案】AB16.【正确答案】AB17.【正确答案】ABCD三、简答题1.【正确答案】(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定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2.【正确答案】(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督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
(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
(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3.【正确答案】(1)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清政府又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速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
(2)1911年成立的“皇族内阁”不仅引起立宪派的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
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4.【正确答案】(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针对同盟会内部存在的民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排斥所有的满洲人,而是针对那些阻碍革命的满洲人”,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分开来。
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2)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