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栽培-水稻种植技术

玉米栽培-水稻种植技术

玉米栽培-水稻种植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案
培训内容:玉米栽培,水稻种植技术
一、玉米栽培技术
夏玉米播种技术
(一)精选种子
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在播种前要对籽粒进行粒选,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鲜亮、发芽率高的种子,去除秕、烂、霉、小的籽粒。

(二)种子处理
玉米在播种前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1、晒种。

将选出的种子在晴天中午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翻晒2-3天。

2、浸种。

一般采用冷浸和温汤方法。

冷水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温汤(55-58℃)一般6-12小时,也可用25公斤腐熟人尿兑25公斤水或沼液浸种12小时,另外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微量元素浸种12-14小时。

注意:浸过的种子要当天播种,不要过夜;在土壤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不宜浸种。

3、拌种。

可以用农药拌种如50%辛硫磷乳油,每公斤种子2.5ml 辛硫磷乳油,也可用微量元素如“傲绿”牌营养素拌种,每公斤种子4-5克营养素。

包衣种子无需浸种和拌种。

(三)足墒适时早播
根据我市的气候条件,早播有利于玉米早期蹲苗、延长生育时期。

麦龚套种,在小麦成熟前7-15天趁墒套种。

高产田晚套种,中低产田早套种。

铁茬播种,为了实现早播,麦收后抓紧时间灌足底墒水,足墒铁茬播种,要在6月15日以前播种完毕。

铁茬播种的方式有冲沟播种和挖穴点播。

播种时要求深浅一致,播深5厘米左右,点播每穴2-3粒,株距要均匀,覆土要严,确保一播全苗。

(四)合理密植
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
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

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

株距可根据密度而定。

郑单958适宜种植密度:5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4500株/亩,株距24厘米;400-500公斤产量水平4200株/亩,株距26厘米。

农大108适宜种植密度:5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3600株/亩,株距30厘米;400-500公斤产量水平3400株/亩,株距32厘米。

(五)科学施肥技术
俗话说:"玉米是个大肚汉,能吃能喝又能干"。

亩产玉米50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田,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及示范区土壤条件需追施纯氮18-24公斤,纯磷6-8公斤,纯钾5-8公斤。

追施时坚决杜绝“一炮轰”、只追氮肥的现象,要根据示范区测土化验结果实行平衡配方施肥,不仅重施氮肥,而且要配合磷钾肥和微肥,依据轻施提苗肥、早施攻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分次追施。

采用分次追施较"一炮轰"、单施氮肥增产10%以上。

(六)科学灌溉技术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除了发展和完善水利设施外,还必须推行科学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

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沟灌和隔沟灌。

玉米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

还可采用隔沟灌的方式,即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即省工又省水。

2、管道输水灌溉。

一般采用有地下硬塑管,地上塑料软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田远端,边灌边退。

3、喷灌和滴灌。

喷灌和滴灌具有省水、省工、省地、保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

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

若壤土含水量低于16%,粘土含水量低于20%,沙土含水量低于12%即需要灌水。

(七)夏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玉米田杂草生长迅速,与玉米争水、争肥、争空间,对玉米苗期生长危害较大,造成苗瘦、苗弱,在杂草严重且防治不力的地块影响
产量可达10%以上,因此,必须进行化学除草。

现把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介绍如下:
土壤封闭性除草剂
1、除草剂品种:目前用于玉米田土壤封闭的除草剂品种很多,效果比较好的有两个品种:40%玉丰悬乳剂和40%乙阿悬乳剂。

2、使用时间:玉米播种后出苗前。

这一时期杂草正处于出苗期,易触药而死亡,待杂草出苗后再喷药,效果就不会太理想。

3、使用剂量:常用药量,亩用40%玉丰悬乳剂165克或40%乙阿悬乳剂每亩180毫升。

严禁点燃麦茬,以防燃烧后的麦灰与除草剂发生反应,降低药效。

4、使用方法:要求必须在浇水或降雨后田间湿度较大时使用。

兑药时要充分摇匀,然后按使用面积计算药量,并准确量取。

先加少量水将药剂稀释成母液,然后按每亩药量兑水40—50公斤,搅拌均匀后对土壤表面均匀喷雾。

喷药时采取边喷边退的方式进行。

触杀性除草剂
1、除草剂品种:目前用于玉米田触杀性除草剂品种很多,推荐使用河北宣化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玉米田特效除草剂:一封一杀。

2、使用时间:玉米出苗后。

能有效地防除玉米田中所有已出土的15厘米以下杂草及未出土的一年生由种子繁育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3、使用剂量:常用药量,亩用150—200克。

4、使用方法:兑药时要充分摇匀,然后按使用面积计算药量,并准确量取。

先加少量水将药剂稀释成母液,然后按每亩药量兑水30—50公斤,搅拌均匀后,定向喷雾于杂草及土壤表面,严禁喷到玉米上,以免玉米受害。

注意事项:一是最好使用喷雾器,兑水量要充足,喷雾要均匀,勿重喷或漏喷,避免大风天气喷雾;二是如果土壤干旱,进行土壤处理时,应加大喷液量,可以提高灭草效果;三是喷药后地表形成一层药膜,不要中耕而破坏药膜;四是喷药以早上10点前或下午4点后为好,避免药液挥发或破坏药膜;五是施药后24小时内如遇大雨,应及时补喷;六是喷药后及时用碱水清洗喷雾器械,免伤其它作物。

二、水稻种植技术
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耕种方式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

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

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

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

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

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

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

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

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

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
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收成: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干燥、删选:
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

删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