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1、1969 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ARPANET 最只是一个单个 的分组交换网(不是一个互联的网络)。

所有连接在 ARPANET 上的主机都直接 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2、1983 年 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

1983 年因特网诞生的 时间。

3、网络的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 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4、网络核心部分中起到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

路 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 最重要的功能。

5、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

采用分组交 换时,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一个 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分组又称 为“包”,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

分组是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分组的首部包含了“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6、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 换的。

7、路由器接收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 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8、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9、1994 年 4 月 20 日我国的 64KB 专线正式连入因特网,从此我国被承认为接 入因特网的国家。

10、WAN(广域网)、MAN(城域网)、LAN(局域网)、PAN(个人区域网)。

11、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 b) 数据发送率( b / s)传播时延信道长度( 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 速率(m/s)12、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13、TCP/IP 的四层协议是:网际接口层——>网际层 IP——>运输层——>应用 层。

第二章 1、用于物理的协议也常成为规程。

2、物理层的接口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3、信道一般都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的媒体。

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 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1/84、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有: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5、最基本的基带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6、传输媒体也被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 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传输媒介分为两大类: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7、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屏蔽双绞线 STP、非屏蔽双绞线 UTP)、同轴电缆、 光缆(单模光纤、双模光纤)。

8、非导向传输媒体:自由空间。

在无线传输时,紫外线和更高的波段目前好不 能用于通信。

9、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

10、频分复用 FDM: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11、时分复用 TDM: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12、在进行通信时,复用器总是和分用器成对的使用。

在复用器和分用器之间是 用户共享的高速通道。

分用器的作用正好和复用器的相反,他把高速信道传送过 来的数据进行分用,分别送交到相应的用户。

13、统计时分复用 STDM: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它能明显的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集中器常使用这种统计时分复用。

14、所谓复用即把公用信道的技术。

15、波分复用 WDM:光的频分复用。

16、码分复用 CDM,常称为码分多址 CDMA: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 行通信。

17、数字传输系统中的脉码调制 PCM 体制的编码过程是:采样—>量化—>编 码。

第三章1、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 IP 数据报。

2、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 CRC 的检测技术。

3、PPP 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 ISP 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4、数据链路层的 PPP 协议只进行检错,PPP 协议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PPP 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5、F 7EA FFC 03协议信息部分FSCF 7E1 字节1 字节1 字节2 字节不超过 1500 字2 字节1 字节PPP 帧的格式6、PPP 协议用在 SONET/SDH 链路时,是使用同步传输而不是异步传输。

7、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由限。

8、局域网的主要优点①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以很方便的访问全网。

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资源。

②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的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的调整和改变。

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生存性。

2/8④局域网可使用多种传输媒体。

9、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的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IEEE802 委员会就把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 LLC、媒体介入控制 MAC 子层。

10、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也称为网卡),适配器和局域网之间通信是通过电缆或双绞线以串行传输方式进行的,而适配器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则是通过计算机主板上的 I/O 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进行的。

11、适配器接收和发送各种帧时不使用计算机的 CPU。

12、局域网上的计算机也称为:主机、工作点、站点、站。

13、总线的特点: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检测到这个数据。

这种就是广播通信方式。

14、以太网采用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协议来协调总线上各计算机的工作。

15、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协议的特点:①多点接入 ②载波监听 ③碰撞检测16、在使用 CSMA/CD 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因此使用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17、双绞线以太网总是和集线器配合使用。

每个站需要用两对无屏蔽双绞线(做在一根电缆内),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

双绞线的两端使用 RJ-45 插头。

18、1990 年 IEEE 制定出星形以太网 10BASE-T 的标准 802.3i。

“10”代表 10Mb/s的数据率,BASE 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 代表双绞线。

19、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个各站共享逻辑上的总线,使用的还是 CSMA/CD 协议。

20、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

21、IEEE802 标准为局域网规定了一种 48 位的全球地址(一般都简称为“地址”),是指局域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中固化在适配器的 ROM 中的地址。

22、如果我们更换了一个新的适配器,那么这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的“地址”也就改变了。

23、由于 6 字节的地址字段可使全世界所有的局域网适配器都具有不相同的地址,因此现在的局域网适配器实际上使用的都是 6 字节的 MAC 地址。

24、所有的适配器都至少应当能够识别前两种帧,即能够识别单播和广播地址。

25、MAC 帧的格式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FCS6 字节6 字节2 字节46~15004 字节MAC 层26、在以太网上传送数据时是以帧为单位传送的。

27、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要使用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她根据 MAC帧的目地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28、网桥依靠转发表来 转发帧,网桥在转发帧的时候不改变帧的源地址。

29、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透明网桥。

“透明”是指以太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以太网上的站点都看不见以太网上的网桥。

透明网桥还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只要把网桥接入局域网,不用人工配置转发表就能工作。

30、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一个单个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以太网3/8交换机一般都具有多种速率的接口。

对于普通 10Mb/s 的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 N 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占有的平均带宽只有总带宽(10Mb/s)的 N 分之一。

它 和工作在物理层的转发器和集线器有很大的差别。

第四章1、网络层向上只是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服务。

2、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也不保证分组的交付时限。

3、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转发器或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网桥或桥接器。

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路由器。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网关。

4、IP 地址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5、|<—————————————32 位—————————————————>|0网络号主机号|<———8 位—————>| |<————————24 位———————————>|A 类地址10网络号主机号|<——————16 位—————>||<————————16 位————————>|B 类地址110网络号主机号|<———————24 位————————>| |<——————8 位——————>|C 类地址1110多播地址D 类地址1111保留为今后使用E 类地址6、A 类地址可指派范围:1——126 B 类地址可指派范围:128——191 C 类地址可指派范围:192——223 D 类地址可指派范围:224——239 E 类地址可指派范围:240——2557、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只要有相同的网络 号就在同一个网络上。

8、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 IP 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使用 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因为 IP 地址是使用软件实现的)。

9、地址解析协议 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IP 地址——>ARP——>物理地址4/8固 定 部 分 字 节 可变部分20物理地址——>RARP——>IP 地址10、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的作用只知道自己的硬件地址的主机能够通过 RARP协议找出其 IP 地址。

11、IP 数据报的格式0481619 2431版本首部长度区分服务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可选字段(长度可变)填充数据部分首部数据部分IP 数据报 首部发送在前12、IPV6 将 IPV4 的 32 位增加到了 128 位。

13、IP 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 4 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

相关主题